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保肝治疗+苦参素)和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PAF,sICAM-1。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A,LN,PC-Ⅲ,CⅣ,TGF-β1及PAF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GF-β1,PAF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陷胸三金汤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四项的影响,判断陷胸三金汤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肝硬化患者162例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82例服用我院自拟陷胸三金汤,对照组80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并比较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两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4项指标水平均升高,经治疗后均有回落,以治疗组的HA、LN、PCⅢ、CⅣ水平降幅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陷胸三金汤可使HA、LN、PCⅢ、CⅣ显著下降,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陷胸三金汤对肝硬化患者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4项指标在慢性肝病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8例慢性肝病患者和5O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A、LN、Ⅳ-C及PC-Ⅲ4项指标。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HA、LN、Ⅳ-C及PC-Ⅲ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HA、LN、IV-C、PC-Ⅲ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19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对照组85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甘利欣注射液,每日1次,60天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7例(86%),对照组总有效50例(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指标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黄芪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疗效肯定,对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收集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白球比(A/G);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全部治疗组治疗半年后,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恢复,经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治疗后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且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结论: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部分指标的含量,缩脾效果好,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两组,治疗组30人,服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照组30人,服用恩替卡韦治疗3个月。最终测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果: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可降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纤维化指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有改善作用,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抗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NPD-4AE型中药离子导入仪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NPD一4AE型中药离子导入仪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疗程结束后,HA、PCⅢ、LN和Ⅳ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BV-DNA阴转者降幅显著大于未阴转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PD-4AE型中药离子导入仪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其抗纤维化作用与抗病毒作用呈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含量在肝硬化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80例肝硬化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C Ⅳ、PCⅢ水平含量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病各组之间HA、LN、PCⅢ、C Ⅳ水平含量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均高于正常组.结论:测定血清HA、LN、C Ⅳ、PCⅢ水平既能提高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又能动态观察慢性肝病的发展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肝纤维化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护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及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10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4项肝纤维含量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及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和改善各项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观察肝三味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肝三味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A、LN、PCⅢ、Ⅳ-C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三味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胸水5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亚声 《中医杂志》1993,34(9):545-546
应用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胸水50例,取得胸水完全吸收10例,部分减21例的良好疗效,该方法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也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给予芍药、甘草单方或合剂芍药甘草汤后,动物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药动学参数,探索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方相比,给予芍药甘草汤后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达峰时间提前,峰浓度增加;芍药苷达峰浓度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两成分均出现半衰期缩短现象。结论: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它的体内浓度与含量,这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君药芍药提前助燃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也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抗溃疡、解痉、抗炎等功效迅速高效的体内药动学依据。本实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大叶紫薇叶和果实中三萜酸的HPLC/UV/MS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伟  夏文水 《中成药》2005,27(7):754-756
目的:采用HPLC/UV/MS对大叶紫薇叶和果实中三萜酸类成分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LunaC18柱(2.6mm×250 mm,5μ);乙腈与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大叶紫薇叶和果实中都含有2α-羟基熊果酸和2α-羟基齐墩果酸,大叶紫薇叶中含有熊果酸,而果实中含有齐墩果酸.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大叶紫薇叶和果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健康家兔、利血平化类似"脾阳虚"大鼠采用不同灸质、灸量刺激"足三里"穴后,观察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种灸刺激对健康家兔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脾阳虚"大鼠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其调节功能的强弱又与灸质、灸量有关。提示:灸效的产生除腧穴特性外,与机体功能状态、灸质、灸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心肌康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艳丽  刘秀芬 《中医杂志》1993,34(9):537-539
一文报告应用心肌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119例的临床结果,并随机设对照组8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心肌康疗效满意,对3种病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治疗和改善心气阴两两虚证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通过心肌康的药效学实验,说明该药对大鼠实验性钴心肌病模型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通过急,慢毒安全性实验评实其无任何毒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脑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内关”,“太冲”穴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SAM-P/10)脑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针刺可降低模型动物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结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可能是脑老化的重要因素,针刺可从整个抗氧化体系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从而起到延缓脑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脉络宁注射液HPLC/UV/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石斛、牛膝、玄参和金银花)的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比较注射液与药材之间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nm;参比波长:390nm;分析时间:60min;流速:1.0mL·min-1.结果:以绿原酸为参照峰,标示出脉络宁注射液10个共有峰,说明了其药材归属,并采用HPLC/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定性.结论:药材与注射液指纹图谱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为脉络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培酮和9-OH-利培酮的浓度。方法:液相:色谱柱为Hypu-rity C18柱(Thermo Hypersil-Keystone 2.1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85:15;流速为0.2m l.m in-1;柱温为40℃,自动进样瓶温10℃。质谱:离子源为ESI源,源电压5.0 KV;加热毛细管温度275℃;鞘气(N2)流速30m l.m in-1;辅助气流速5m l.m in-1;正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S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219(内标左羟丙哌嗪)、191(利培酮)和207(9-羟基-利培酮)。结果:利培酮(R IS)线性范围为0.1~50ng.m l-1,最小检出浓度为0.05ng.m l-1。9-羟基-利培酮线性范围为0.1~50ng.m l-1,最低检出浓度为0.05ng.m l-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5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利培酮和9-OH-利培酮血药浓度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舌下给药预防剖腹产术后和顺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32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米索剖腹产组(1组)89例,米索顺产组(2组)83例,对照剖腹产组(3组)88例,对照顺产组(4组)68例.1组术中切开皮肤后给米索前列醇400 ug舌下含服,2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ug舌下含服,3组胎儿娩出后即刻子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U,4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单位.分别观察1组和3组术中、产后2H出血量,2组和4组产后2H出血量.结果:1组术后2h及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舌下给药预防剖宫产术后以及顺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针刺“水沟”、“内关”穴后,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NHCP的电泳图谱,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测定蛋白区带峰面积比值。结果显示,针刺可以降低膜蛋白(细胞核蛋白中分子量为62KD的蛋白区带)含量;增加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中分子量为24KD的蛋白区带)含量。研究表明,针刺“水沟”、“内关”穴对一些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增龄性变化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