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黄学振  刘紫阳 《河南中医》2014,(7):1386-13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蒌炙甘草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与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均有意义(P〈0.05),治疗组IMT、斑块面积、Tg、TC、LD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HD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g治疗,每晚顿服。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TG)分别为4.52±0.65mmol/L、2.34±0.42mmol/L、1.48±0.4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12±0.52mmol/L、3.14±0.90mmol/L、2.33±1.16mmol/L,相抵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较好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斑块面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纽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情况,包括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个数和斑块体积等,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MT、Tmax变薄,Smax缩小,斑块体积变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斑块个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治疗组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痛变,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5.
曹晓玲  王燕 《四川中医》2013,(12):69-72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加瑞舒伐他汀片10ra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活血中药汤剂,每日l荆;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中医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1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据血脂达标与否分为两组,血脂达标组与血脂未达标组。两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20mg/d~40mg/d)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10mg/d),两亚组血脂未达标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40mg/d)。4组患者均连续服药9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测定各组的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血脂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6个月、9个月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斑块最大长度(Lmax)、斑块最大厚度(Lmax)与治疗前相比减少(P〈0.05)。血脂未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3、6、9个月IMT、Hmax、Lmax、Tmax与治疗前相比进行性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亚组血压下降幅度及hs—CRP、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减小幅度,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幅度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瘀降浊方结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和化瘀降浊方治疗组(B)各33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IMT值和粥样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B组IMT值和粥样斑块面积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O.01)。B组急性冠脉综合症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9.1%,显著低于A组的18.2%和21.2%(P〈0.05)。结论:化瘀降浊方结合常规疗法具有改善T2DM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降浊饮,两组患者均给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8.3%(P〈0.05);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通络方对股动脉硬化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58例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降脂药辛伐他汀4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通络方(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石菖蒲等组成)。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P〈0.05,P〈0.01)。治疗组股动脉IMT均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可消减股动脉粥样硬化,对IMT和hs-CRP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痰瘀同治中药参红化浊通络方,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胆心相关进行了探讨。认为胆与心是通过经络络属的,且生理相关,病理相因。这对于治疗时正确运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胆心同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7.
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结论运用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20.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