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中医护理干预,连续30天。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在术后3天、5天、7天记录患肢的肿胀程度。检测术后14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术后14天用超声检测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5天、7天治疗组患肢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14天后,治疗组在APTT、PT、FIB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治疗组满意度为100%,优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75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8例七厘散,1剂/d,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 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阳性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5 d),判定疗效。[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阳性率治疗组2. 63%(1/38)低于对照组16. 22%(6/37),(P <0. 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T、APTT、Fbg两组均有改善(P <0. 05,P <0. 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T、Fbg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APTT两组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七厘散联合西药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30例采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连续治疗护理30天为1个疗程。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在术后3天、5天、7天记录患者患肢的疼痛情况和肿胀程度。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下肢肿胀程度用软尺测量法测定。检测患者手术后14d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在术后14天用超声检测是否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两组患者出院前都要填写本院的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以此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5天、7天联合组的VAS评分及患肢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护理1疗程,联合组的PLT(213.9±13.1)、APTT(33.1±5.5)、PT(13.2±0.7)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的PLT(207.1±12.1)、APTT(37.1±9.1)、PT(13.8±1.2),联合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人数为1人,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人,联合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优于常规组的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凝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活血化瘀中药,同时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并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或P0.01),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结论:加用活血化瘀中药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高凝倾向,显示出中药疗效的确切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支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外用,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比较D-二聚体、APTT、PT、PLT和伤口引流量的差异,探讨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D-二聚体、APTT、PT、PL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在伤口引流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内服外用可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PT、APTT、PL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的PT(12.10±2.15)s、APTT(13.29±2.28)s高于对照组1 d的PT(11.19±2.15)s、APTT(12.26±3.12)s,3 d的PT(39.54±3.42)s、APTT(45.12±3.52)s高于对照组3 d的PT(37.43±3.12)s、APTT(39.13±3.1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比高切黏度(4.52±1.03)mpa/s,全血比低切黏度(5.04±1.02)mpa/s,血浆比黏度(0.95±0.09)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5.43±0.95)mpa/s、(7.80±1.10)mpa/s、(1.47±0.11)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改善患者的PT、APTT、PLT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并发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陈魁  史吏  潘浩  郑继行  艾鹏  陈聪  邓超频 《新中医》2018,50(8):53-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 4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腿围差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凝血功能[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中医证候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等项目。结果: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 1.18%,对照组为7 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髌骨腿围差值、胫骨腿围差值、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DD、FIB、PT、APTT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血栓通联合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凝血,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口服加外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比较D-二聚体、APTT、PT、PLT、伤口引流量、下肢肢体周径的差异,探讨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凝血化验结果(D-二聚体、APTT、PT、PL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术后伤口引流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当天两组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无差异;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2天,实验组踝上5 cm、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可有效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潘竹娜 《新中医》2021,53(10):146-14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血清氧化应激值、凝血指标、股静脉血液流速、疼痛评分、全血黏度以及下肢肿胀程度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肢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肢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较护理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及全血黏度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OD、TT及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OD、TT及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肿胀程度和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凝血指标,提高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缓解患肢疼痛和肿胀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结果:术后5天、7天下肢肿胀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对照组15.63%、观察组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较好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68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和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1d起同时给予中药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1例(2.9%),对照组发生DVT4例(11.8%),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和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方面起到了协同作用,更有效的降低了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衄栓形成的疗效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补阳还五汤及速碧林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休征、出血倾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结果:50例病例中,共有4例发生DVT,总发生率8.00%,其中对照组发牛2例DVT发生率为8.00%,治疗组发牛2例DVT发生率为8.00%,其患肢肿胀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小板计数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APTT和P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术后15d两组患者比较APTT和P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作用,而且比速碧林具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联合常规药物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55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常规药物干预。护理组82例中医护理,①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疾病知识,了解护理过程(干预方法、目的);组织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解答患者问题。②指导教育,指导按压穴位,教养生动作。③食疗护理,具体病情搭配中医食疗,交代日常饮食问题,能自我饮食护理。④教测血压量方法,定期测量血压,如头晕或者肢体麻木等,立即接受检查和治疗。⑤辨证施护,肾精不足偏阴虚施以滋阴补肾;偏阳虚温阳补肾;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气血亏虚补益心脾、建运脾胃。常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护理组显效56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02%。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5.34%。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常规药物干预老年高血压,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对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20例初诊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降压治疗组(常规降压组)或丹参粉针剂治疗组(丹参治疗组),每组60例。丹参治疗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日,共2周。另入选50名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观察前及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现象,具体表现为TT、PT和APTT下降,Fg、PLT、PAI-1和DD升高,t—PA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改善,表现为TT、PT和APTT延长,Fg、PLT、PAI一1和DD下降,t—PA升高;与常规降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丹参粉针剂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7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肢体周径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研究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与西药华法林疗效基本相当,在改善血流速度方面由于西药组,且临床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干预急诊科患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包括严密观察病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各项手术准备。护理组150例情志护理干预,1普及宣讲;2及时劝解;3情志刺激法。连续护理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HAMA、HAMD、FAVS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HAMA、HAMD及FAV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志护理干预急诊科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干预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护理组100例中医护理及心理干预。①中医护理。②健康宣教。③心理干预。连续护理15d为1疗程。观测心理状态评分、不良反应。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心理状态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干预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作为一种技术和诊疗常规在临床推广。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在骨科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穴位艾灸治疗,对照组17例予骨科常规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临床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凝血指标有改善作用,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作为一种可靠的临床诊疗常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髋部骨折出现早期DVT患者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物理治疗,疗程7d,复查彩超了解血栓形成的恢复情况,并检测凝血象及血小板指标.结果 治疗后彩超提示12例患者下肢血流信号基本恢复正常,凝血指标(PT、APTT、TT)及PLT变化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物理疗法可以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