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病发病前的一系列症候群,历代医家均有研究。本文通过整理明清以前部分文献,试对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进行归纳探讨。1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关于中风先兆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素问.调经论》有"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1]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1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关于中风先兆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素问·调经论》有“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1]的记载,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这是对现代中风先兆证临床表现的早期认识,也是中风病内风致病从气血的最早论述。宋·方勺的《泊它编》:“风淫未疾,谓  相似文献   

3.
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命名及证候特点,在病因病机上分析认为“血瘀”是病机的关键,并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情志、饮食、劳逸、肥胖、遗传、便秘等因素与中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论中风先兆证与无症状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先兆症状,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其临床表现为中度头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肌肉动或平时出现一时性语言不利等。中风先兆的论述形成于唐宋以前,在其他时期也有不同描述,但中风先兆之名确立则以刘完素为主,明清时期历代医家对其描述更加细致。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先兆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风病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并逐步成熟。目前,对于中风先兆的症状、病因病机、诱发因素、防治措施的认识有着相对成熟的认识。文章分析总结了中风先兆从形成到成熟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想,为临床上更好地掌握中风先兆的发病规律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中风先兆证血液流变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吉风先兆证血液流变学临床特点,作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中风先兆证(n=72)和高血压等疾病(n=144)患者及健康中老年人(n=144)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切下表观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P〈0.01),提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血液浓稠导致的血液粘滞度升高系该病证血液流变学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小中风—缺血性中风先兆证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缺血性中风症在发病前往往有诱因及先兆证可寻。从264例中风病例的调查分析中,观察到气候骤变、情楮波动、饮食嗜好是发病的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并从34例与中风发病有联系的因素和症候中,经概率法回归分析,提出19项相关因素进行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中风先兆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以眩晕、肢麻、瘫软、语涩、昏厥为主要临床表现。若能在中风先兆阶段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近十年来有关中风先兆证的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风预防片治疗中风先兆证113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87年10月至1989年6月,应用陕西中医学院研制的中风预防片,治疗中风先兆证113例,对服药前后症状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服药后半年内的疗效进行了随访,现将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113例中男71例,女42例。20~40岁5例,41~50岁19例,51~60岁40例,61~7017例,71岁以上者22例。既往患高血压者77例,患冠心病者41例,患糖尿病者17例,患高血脂者13例,有中风病家族史者19例,大便秘结者  相似文献   

12.
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先兆证14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谦  傅志军 《山西中医》2000,16(1):16-17
采用辨证分型方法治疗中风先铛证143例。结果:痊愈60例,显效7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8%。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针刺对中风先兆证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54例中风先兆证患者经针刺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蒙医药对防治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蒙医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和蒙药防治的效果。方法:文献研究角度对中风先兆证提出初步认识。实验采用家兔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盐水)组、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交替使用)组,按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试验指标进行脑含水量及脑指数测定、脑组织形态的影响、对血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蒙药组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灌注引起的脑水肿及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对血流变性的影响比较明显,能抑制血流变学多项指标异常。结论:中风先兆证属蒙医萨病(中风病)范畴,实属中风之轻症,它与中风有相同的病因、病理基础.是中风的基础和前提。额尔敦-乌日勒、嗄日迪-13具有防治中风和中风先兆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先兆证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春悌  王彩华 《江苏中医》1996,17(10):50-52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组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16.
1资料患者李某,男,61岁,农民。因反复头晕1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3月12日初诊。1年来经常头晕,未曾诊治,近1个月病情加重,眩晕发作3次,发则目睁而有倾倒感,心烦,恶心欲吐,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出,舌卷囊缩,二便欲遗,每次发作约2h始止,发作后口中干涩,吐血沫数口;平素胃脘嘈杂泛酸,时感热从胸中上冲,继而则口中吐出血沫;大便溏,小便清长,口渴、喜热饮。诊见精神紧张,面色潮红,舌质红光滑无苔,齿缝舌面有渗血,唾液色红,脉两关上洪大,关后濡滑而数。Bp240/112mmHg。辨证属肾阴虚损,龙雷之火上越,虚风内动,有阳虚欲脱之兆。谨防卒中暴脱,急予…  相似文献   

17.
中风先兆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李用粹《证治汇补》曰:“平人手指麻木,不时晕眩,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王清任《医林改错》详细列出34种中风先兆症状。张山雷《中风斠诠》提出中风先兆是可以治疗的。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明确指出治疗中风先兆用药有别于中风。中风先兆的病因是年老体衰,情志郁怒,饮食失节,劳勉失度等。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尤其是肝、脾、肾三脏虚损,使气血津液紊乱,气滞血瘀,痰浊内生,腑实积结,形成虚实错杂病变。因此,本病证应治血调  相似文献   

18.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例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祛风醒脑针刺法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ET-1、CGRP、N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T-1、CGRP、N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能有效治疗中风先兆证,降低中风发生率,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ET-1、CGRP、NO等异常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风先兆证血液流变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中风先兆证血液流变学临床特点探讨,对中风先兆证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及健康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切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提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血液浓稠导致的血液粘滞度升高系该病证血液流变学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