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70-71
冠心病的辨病与辨证研究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领域。对冠心病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必要性、二者在冠心病诊疗中的长处、冠心病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的主次以及这一疾病在不同体质的人群中有何不同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提出了两点建议,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该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西医的病为主研究中医的证的总体上的关系;二是以中医的证为主研究与西医的病的总体上的关系。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这两种形式纵横交错地进行研究,能相反相成,互相促进,加快中西医结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之一。但是怎样辨病?病与证的关系怎样?辨证与辨病怎样结合?尚需进一步探讨。目前某些疾病的辨证分型分期,各地多不一致。甲地总结出来辨证分型分期的治疗经验,乙地在临床实践中有的反映不出来。这说明辨证与辨病在  相似文献   

4.
宋成鑫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9-880
徐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提倡分阶段和辨病辨证结合治疗.因围放化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3个阶段在中医病机特点、处方用药上明显不同,准确辨析方能提高疗效.更因肿瘤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深知现代医学知识,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疗效.辨病:辨病位、病理类型、免疫组化,辨证:辨总证、主证、兼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层层递进,建立完善的恶性肿瘤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阳虚荷瘤小鼠不同治疗措施的干预结果观察,研究并探讨辨病、辨证、辨证辨病结合治疗对阳虚荷瘤小鼠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氢化可的松和肝癌H22瘤株复制阳虚荷瘤小鼠复合模型,实验分模型对照组、辨证组、辨病组和辩证+辨病组,并设不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造模结束后第1至15天对其进行生存状态学观察;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动物抑瘤情况、IL-1、TNF-α水平。结果:①生存状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辨证组辨证辨病结合组动物的生存状态改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②在抑肿瘤生长方面,辨证辨病结合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为极显著性;辨病组与对照组比较0.01〈P〈0.05,差异为显著性;而辨证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③IL-1和TNF-α以辨证辨病结合组的上升幅度最大,辨证组居其次,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辨病组的上升幅度最小,且与前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虚荷H22肝癌小鼠的复合动物模型是可以成功建立的。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中医治疗模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证型的实质,进一步丰富了证型的内涵,为证型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尿病因病机复杂,五脏六腑皆可致血尿,非独膀胱也,且血尿来源不同,轻重差异悬殊,不同疾病所致血尿预后差异较大,部分血尿跟体质密切相关,单纯辨证论治难以纠正机体整体的矛盾状态,多维度辨治血尿更加切合临床实际。在临床过程中以辨病、辨脏腑、辨体质相结合的三维辨治模式,或以辨病为主,结合现代疾病诊断,辅以脏腑辨证、体质辨证;或以辨脏腑为主,结合辨病、辨体质;或以辨体质、辨病为主,结合脏腑辨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病证结合治疗观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学诊治疾病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但是,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实际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一直是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且“辨病”早于“辨证”。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确定了观察和处理疾病时,证和病必须结合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因“病”的含义不同,病证结合可分为古典(或传统)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前者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后者指西医辨病(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论“辨证与辨病”狄玉敏,刘月林(河北中医学院050091)夏锦堂指导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辩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伤寒论》和《金匾要略》都是既辨病又辨证的。病和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同于西医的病,中医的病,是以突出症状或病灶、病...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是一种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并将其有机结合的科研思路。而不是两种治法机械结合或同时并施。笔者在许多中西医课题研究中积累一些经验。试论述如下,并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1 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思路1.1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 中医利用四  相似文献   

10.
刘巧娟  张国骏  徐玲 《辽宁中医杂志》2014,(6):1150+1152-1152
《伤寒杂病论》分列伤寒和杂病两类不同疾病而辨证论治,"热病"和"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性症状之病"两大体系的不同辨治方法最后落实于方证之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六经辨证方法体系应用于"热病"辨治,更是对机体抗邪一般规律的辨治;通过对仲景论"烦热"七方证之辨,探讨用六经辨证思维论治"烦热"。临证时六经辨证有助于方证之辨,于复杂病证举纲则目易张;亦拓宽思维,结合病家体质、自身中毒等方面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