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瘀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47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例资料网顾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历代文献,传承我院名医治痹经验,结合目前临床上RA的发病特点,认为热毒、瘀血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热瘀阻是RA活动期的病机关键,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常见证型.针对这一病因、病机特点,拟定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的中药复方,在临床上治疗湿热瘀阻型活动期RA,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对47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历代文献,传承我院名医治痹经验,结合目前临床上RA的发病特点,认为热毒、瘀血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热瘀阻是RA活动期的病机关键.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常见证型。针对这一病因、病机特点,拟定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的中药复方,在临床上治疗湿热瘀阻型活动期RA,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四川中医》2007,25(2):29-31
类风湿关节炎之病程呈活动与缓解交替,控制其活动期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应坚持辨证论治,结合辨病及现代药理研究,多种治法综合治疗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全  李纪高  赵群英 《中医研究》2012,25(10):11-1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证属湿热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片、甲氨喋呤片、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加减宣痹汤(防己、蚕沙、栀子、连翘、半夏、生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萆薢、寒水石、知母、甘草).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达到ACR70 14例,ACR509例,ACR20 4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0.0%;对照组达到ACR70 8例,ACR50 7例,ACR20 9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S28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活动期R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巩勋  姜泉  曹炜  唐晓颇  焦娟 《中医杂志》2014,(14):1189-1192
类风湿关节炎(RA)引发的骨侵蚀是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的主要因素。受《黄帝内经》"肾主骨生髓"理论的影响,后世医家多从"肾"论治RA骨侵蚀。然而现代中医证候研究表明湿热瘀阻是活动期RA的主要病机,磁共振成像等现代影像学检测表明骨侵蚀在疾病早期就可发生。就此提出"非见骨损而独责之于肾",湿热瘀阻是引发RA活动期骨侵蚀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7.
痹证多为风寒、湿、热之邪气侵袭,导致痰瘀痹阻,病程缠绵,顽固难愈;痰瘀毒邪胶结,是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认为禀赋不足为RA发病之本,寒热错杂为RA致病之标,痰瘀痹阻为RA病理产物,寒热错杂、痰瘀痹阻为RA基本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发病因素、病理机制,认为阴虚血热是其主要内因,湿热毒瘀是其重要病理机转。  相似文献   

10.
观察金黄膏外敷结合常规治疗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治疗组31例给予外敷金黄膏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局部温度、晨僵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相似文献   

11.
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证候分布、证候微观分析等方面,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指出为了应该努力开展系统性研究,制定统一诊断、分型及分期标准,开展大样本临床调查,使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析拥有科学的依据和对照标准。  相似文献   

12.
高佩芳  蔡辉 《光明中医》2009,24(2):369-370
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辨证施治、外治及针灸方面论述了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宋彩霞  樊冰  周翠英  徐华 《中医杂志》2007,48(7):604-607
目的观察新四妙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新四妙方,对照组服用新癀片。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新四妙方能使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与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的改善一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为85.7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缓解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四妙方可能通过抑制IL-1、IL-8、TNF-α及NO、iNOS水平,提高IL-10水平,发挥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医学兽证范畴,但其有特殊的病理基础及病机特点,应充分重视内伤的致病作用,对本病的病因加以重新认识和补充完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提高本病的疗效,而复法及复合组方治疗对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可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评价了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存在的不足及困境,讨论引入生存质量(QOL)作为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强调引入QOL作为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指标必须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量表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大秦艽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疟药+甲氨蝶呤+金制剂),治疗组采用大秦艽汤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病初邪在经脉,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累及筋骨、肌肉、关节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日久则耗伤气血,累及肝肾。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西医对其尚无特效疗法。祖国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两虚、痰瘀互结、毒热痹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方法治疗,毒副作用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医学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临床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52例采用针刺加西药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调节体液免疫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RA-ILD住院患者162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HRCT)征象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根据证候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前4依次是湿热痹阻、气阴两虚兼湿热痹阻、湿热痹阻兼瘀血阻络、湿热痹阻兼肝肾不足。不同证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的患者在发热、皮疹、关节痛、口干、晨僵、胸闷、心悸、气促、乏力、胸闷、气短、喘息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肌肉痛、眼干症状、咳嗽、咳痰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患者的杵状指、肺部爆裂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口唇发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的口唇发绀症状突出。各个证型患者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a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间在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的障碍程度及障碍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证型的HRCT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活动期的主要证候类型,其炎症活动度高,应及早行肺功能及HR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