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给Graves病(GD)的中医辨证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有益的数据,我们采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等,检测了31例初诊GD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结果:GD组外周血总T细胞(OKT3)、辅助性T淋巴细胞(OKT4)、抑制性T淋巴细胞(OKT8)、E花环(ERFC)值均降低;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值上升,P均<0.05~0.01。GD患者中阴虚火旺型(17例)较肝郁脾虚型(14例)OKT8值降低明显、OKT4/OKT8比值升高明显,P<0.01、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OKT4、OKT8,ERFC值上升,smIg值下降,P<00.5~00.1。证明GD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恢复GD患者异常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和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以探讨该病之病机。方法:观察89例慢性ITP患者,男31例,女58例;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将其分为脾虚失统组、肾虚阴亏组,观察比较两组雌二醇(E2、睾酮(T)、T淋巴细胞亚群碌NK细胞不同及性激素与细胞免疫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慢性ITP脾肾亏虚证患者E2值明显升高,以肾虚阴亏组升高为著。E2值高于正常范围病例数的百分率,肾虚阴亏组明显高于脾虚失统组。肾虚阴亏组NK细胞活性值明显低于正常。结论:慢性ITP脾肾亏虚实质是E2升高,直接和间接引起免疫紊乱,终致骨髓增殖、分化、成熟障碍,肾虚内函主要是性激素和免疫紊乱致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破坏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4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各组间的总趋势是:气虚不摄组>阴虚火旺组>血热妄行组、瘀血阻络组>正常人.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圹性.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抗血小板抗血清 ,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灌胃番泻叶水浸剂 ,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一般体征、外周血象、血清D -木糖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变化 ,并予中药复健方加减归脾汤治疗。结果 :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符合ITP疾病特点 ,未改变ITP疾病模型的关键指标 ,未影响血小板减少造模法的主要特点 ;同时模型小鼠出现明显脾不统血证主症及脾虚客观指标变化 ,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 ,脾不统血证主症和脾虚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免疫法结合苦寒泻下法建立ITP脾不统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可靠 ,重现性强 ,为中医药研究治疗ITP脾不统血证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归脾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脾不统血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按中医辨证标准将ITP患者分为血热妄行组、脾不统血组和阴虚火旺组,均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3个月,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归脾汤加减对ITP各证型均有较好治疗作用,但以脾不统血组疗效最好,血热妄行组次之,阴虚火旺组最差;虽然归脾汤加减对三组患者血小板均有提升作用,但尤以脾不统血组提升血小板作用最为显著。指出:归脾汤加减治疗脾不统血型ITP临床疗效满意,ITP中医药研究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寻求针对各个证型的有效方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血小板计数直接用德国Bayer ADIVA—12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骨髓穿刺抽取适量骨髓液,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用瑞氏染液染色后,使用奥林帕斯CX200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并分类,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四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血小板计数(BPC)和巨核细胞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归脾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脾不统血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临床疗效。按中医辨证标准将ITP患者分为血热妄行组、脾不统血组和阴虚火旺组 ,均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 3个月 ,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归脾汤加减对ITP各证型均有较好治疗作用 ,但以脾不统血组疗效最好 ,血热妄行组次之 ,阴虚火旺组最差 ;虽然归脾汤加减对三组患者血小板均有提升作用 ,但尤以脾不统血组提升血小板作用最为显著。指出 :归脾汤加减治疗脾不统血型ITP临床疗效满意 ,ITP中医药研究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寻求针对各个证型的有效方剂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相关抗体(PA)g)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g),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4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各组间的总趋势是:气虚不摄组>阴虚火旺组>血热妄行组、瘀血阻络组>正常人。从血小板相关抗体(PA)g)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相互作用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血小板对SKOV3体外生长的诱导作用及丹参注射液(12,24,48 g·L-1)的抑制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系统及血小板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TGF-β1分泌的影响;采用微量板法和ELISA观察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血小板聚集和分泌的影响,并检测丹参注射液的抑制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血小板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单独用丹参注射液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吸光度A570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A570则较血小板诱导组显著降低(P<0.01),且与丹参注射液组比较,经血小板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更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集落数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的集落数则明显低于血小板诱导组(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上清液中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注射液(24 g·L-1)组比较,经血小板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抑制率更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经丹参注射液处理的血小板上清中TGF-β1明显减少(P<0.05,P<0.01);经丹参注射液处理的SKOV3上清中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SKOV3细胞上清液诱导组的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TXB2)和5-羟色胺(5-HT)分泌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液诱导+丹参注射液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丹参注射液(24 g·L-1)组比较,经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抑制率更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的磷酸化TGF-β激活激酶1(p-TAK1),p-NF-κB表达显著升高,p-NF-κB抑制蛋白(p-IκB)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p-TAK1,p-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p-IκB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对SKOV3细胞增殖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分泌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分离脾脏、胸腺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AMPK、mTOR、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脏AMPK、p-AMPK、p-mTOR、p-ULK1、LC3Ⅱ/LC3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Hb及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显著增加模型小鼠PLT计数、TPO水平(P<0.01),明显降低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P<0.01),明显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P<0.05,P<0.01),明显提高IL-10、TGF-β1水平(P<0.05,P<0.01);与芪黄益气摄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改善PLT计数、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可明显下调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明显上调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芪黄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的过度发生,从而调节免疫失耐受,发挥治疗ITP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肝气虚的理论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法、病案举例方面探讨肝气虚的证治。在治疗上重视补肝气,调理脏腑,可取得成效。对肝气虚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丰富临床诊断知识,拓展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4.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护士之间冲突与暴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讨论护士之间为何会有冲突、暴力现象的发生,及如何制止该现象循环发生。方法:通过调查320位临床护士。结果:34%护士有被欺负行为,3%有被正式的抱怨而苦恼,而3%受到言语威胁,结论:我们有权利关爱自己,关爱同事。  相似文献   

16.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9.
《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物质。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也生成了人类。因此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等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即为"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们可通过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参悟来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即通过分析天人关系的原理来探析形神关系的内涵,从而调节自身生命活动,而达到"形与神俱","天人合一"的和谐平衡,对于临床与养生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围绕着“寒邪伤阳”这个主线展开,一般情况下阴进阳退为病进、阳进阴退为病退,有一分发热,则留有一分阳气;在《伤寒论》中发热是正气与寒邪争抗所产生的症状体征。然而寒邪作用不同的病所(六经各具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兼夹不同的病因、结合不同的体质,所产生的发热则各具其特点,从中也可提示疾病各自不同的传变规律。本文对《伤寒论》太阳经发热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展示伤寒六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以便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