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张训浩 《河北中医》2014,(2):319-320
随着医学模式由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 )转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状况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趋突显,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愈发重要,中医类学生也是如此,要求在教育中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1]。中医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它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2]。笔者认为将中医文化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形成以中医文化为特色的“三融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针对当前医学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不断彰显、医患纠纷频发、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精神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滞后、功利主义和去道德化趋向等现实困境,应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塑造医学生的精神长相、优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建构医学人文素质评价考核体系等路径实现医学人文价值回归,使医学生不偏离面向临床实践的道德应然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医临床课教学,存在着重医疗知识与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怎样才能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以《中医外科学》教学为例,通过在讲授学科发展史、疾病诊疗、临床带教的同时融入人文精神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立足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阐释医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基本内涵,调查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生责任担当精神现状,提出医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协同合作方式,即通过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医学人文课程、校园文化活动之间的协同合作,将理论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典型示范、文化熏陶等纳入医学生的责任担当教育,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推进医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医学发展面临着“重技术、轻人文”的困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训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除此之外,当代中医临床教育中还面临着中医特色缺失的窘境。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医学教育中已经有所应用。而传统中医学中含有丰富叙事元素和人文精神。在现代中医临床教育中积极引入叙事医学元素,并从传统中医典籍和医案当中寻求叙事启发,对于提高医学生乃至临床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回归传统医学的温度、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的本质是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教育不仅包括医学技术,同时也包括医学人文.笔者通过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法规的广泛研读,反思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学、中医文化与医学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提出医学人才培养的新契机和新挑战,思考中医文化融入医学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德育视角,对中医专业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德育实践为主线,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医学人文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职业规划及科创活动、本科生德育导师制五方面措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医学教育探讨和关注的重点。学术界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与策略等方面,将医学人文创新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尚不多见。本文系统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机制、途径等创新理念,并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对策,从而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医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适应新医改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要求,推进新医改的顺利实施,医药院校只有改进人文教育方法,培养人文与科学兼备的新型人才,才能紧跟新医改的潮流,为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医学教育中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将人文精神和医学知识结合起来,追求人文与科技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学者和专家从人文学科的设置、调整及医学与人文的整合等角度,就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阐释.现如今,医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对医学生在进行就业教育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医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医学教育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而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的渗透.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医学培养模式的转变,是以医学人文教育为重点,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应用型医药人才为目标。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因材施教,课堂内外以不同的形式实践人文教育,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提高当代医学生对人类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关怀与认识,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新一代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的医学模式呼唤医学人文,医学必须回归人文。在病理学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教师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将人文教育融入病理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人文素养有深远而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文化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建立仲景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以仲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营建医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以仲景文化互动网络为媒介,构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新阵地;以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为支撑,全面提升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当前医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若干问题。方法:以现代医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为出发点,研究人文精神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内涵,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医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途径、方法。结果:在医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塑造高质量医药人才的追求,主要缺陷体现在教学思想、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改进教学思想、模式,完善教师的人文素养,改善教学方式和相关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人文精神的构建。结论:现代医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是必要的,且能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正和创新,找到构建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医疗风险管理是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医学生中系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推拿按摩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总结在推拿按摩专业学生中实施医疗风险管理教育的经验。在开设医疗风险管理课程、在相关课程中融入医疗风险管理内容、开展医疗风险管理案例教学、医疗风险管理教育与医院安全文化教育紧密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探讨构建合理有效的、针对医学生的医疗风险管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对口护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医学人文思想的教育,提升学生在护理患者过程中人性化服务理念。方法:在对口护理教学中运用各种可行方法,加强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结果:通过具体方法的实施,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状况有所改善。结论: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医学人文教育,对于提升医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人文素质教育对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56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自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1份(97.38%),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人文素质的因素,并探究相关对策的制定。结果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措施较为满意,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所有医学生人文知识(21.23±2.21)分,人文思想(21.83±2.27)分,人文方法(19.86±2.08)分,人文精神(21.85±2.27)分,总分(83.57±8.81)分;不同年级、生源地、专业兴趣、人文书刊阅读人文素质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主要因素为年级、生源地、专业兴趣、人文书刊阅读(P<0.05)。结论医学生人文素质仍需不断提高,应加强低年级、农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兴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人文书刊阅读习惯,提高整体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魏琴 《西部中医药》2013,(11):60-61
从中医文化在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医学院校学习中医文化存在的问题、挖掘中医文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3方面入手对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推动医学院校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