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病治脾"与"肝病实脾"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肝病实脾”的治未病思想是后世形成“肝病治脾”理论的坚实基础,而“肝病治脾”理论是“肝病实脾”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引申。“肝病治脾”寓于“肝病实脾”之中,前者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后者具备矛盾的特殊性,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亦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内生“五邪”到底是病因还是病机,各家有不同的看法。《中医基础理论》将它专列一个章节,作为“病机”来论述: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外邪致病后出现的临床表现。由于病起于内,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不是致病因素,而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常所产生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3.
季尉平 《养生月刊》2010,31(1):94-94
自古人们盼长寿.可叹七十“古来稀”。当今百岁非梦想,米年茶寿不稀奇。 诗中提出的“米年”和“茶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拆字法”就可见分晓:将“米”字拆开就是“八十八”;  相似文献   

4.
徐建华 《中医杂志》2006,47(7):557-557
陈勇等建议将中药源于“苦欲补泻”论的“补阴”功效称为“坚阴”,这是颇为正确的。但同时建议将源于“精气阴阳”论的(如熟地黄的)“补阴”功效称为“补精”,源于“寒热阴阳”论的则不必改易;基本上亦即主张将中药的“补阴”功效规范为“清补”。并认为“以‘清补’药作为‘补阴’药似已自然形成”,“虽然‘清补’并不能等同‘补阴’,但因约定俗成,已被广泛接受”(见《中医杂志》2005年第6期),这是有失偏颇和欠妥的。  相似文献   

5.
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从外感病发生、发展及证治规律角度,探讨《伤寒论》中“传”、“转”、“属”、“系”的内涵及诊断意义。“传”寓有邪气波及或速转他经之意,具有判定外感病发展趋势的诊断意义。“转”提示某经病完全或非完全转为另一经病,“转属”、“转系”属完全性转变,“转入”属非完全性转变。“属”是对某些外感病的宽泛诊断,即归属于某经病的诊断,包括完全归属性诊断和动态非完全归属性论断,既有对某些不符合提纲证的外感病做出诊断者;又有对初步确定病势趋向的外感病做出预见性诊断者。“系”是通过明确某类外感病的发病与某一经的关联性,提高对该类外感病发展变化趋势的预见性,其诊断意义与“传”、“转”、“属”不同。“传”、“转”、“属”之共性在于提示外感病的发展或转变。“传”旨在提示外感病的发展变化本身;而“转”、“属”则重在明确外感病发展变化后的诊断结论。就“转”、“属”而言,“转”较为具体、明确;“属”则较为笼统、宽泛。  相似文献   

6.
蒲昭和 《养生月刊》2009,30(10):895-897
“宅男”、“宅女”是近年流行于网络、报刊上的时髦词。“宅男”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是专指那些“整天足不出户,热衷于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的男子。由于“宅男”过于沉迷动漫、电玩而不做“正事”,“宅男”一词最初含有贬义,但这个词引入中国后,意思被引申,词性也渐趋于中性,现在人们习惯把那些整日不愿外出、不爱与人交往、沉迷上网、玩游戏、网上聊天的人,通称之为“宅男宅女”。  相似文献   

7.
李杲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病理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则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脏腑肝”最初对应的人体实体是“解剖脾”,“脏腑脾”最初对应的实体是“解剖肝”。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脏腑功能认识的深化,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已发展到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发展到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因此,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沈焕彬 《中医杂志》2006,47(8):636-637
根据五版统编教材,《伤寒论》中论及“悸”的条文共11条,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1)“心下悸”5处,分别见64条、82条、96条、127条及356条中。(2)“脐下悸”1处,见65条文。(3)此类中“悸”历代注文多解为“心动”,意见相对统一,有“心中悸”(102条),“心动悸”(177条),“胃不和,烦而悸”(265条),“或悸”(318条),“吐下则悸而惊”(264条)。  相似文献   

10.
"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颈部“经筋病”主要体现在颈部肌群力学特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颈椎外源性稳定的失衡;颈部“骨错缝”则主要体现在关节功能的异常,这种功能异常导致了颈椎内源性稳定的失衡。“经筋病”和“骨错缝”共同影响颈椎内外源的稳定,故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树立“筋骨并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