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的患者58例在术前显示缺损位置、大小及其边缘的解剖特点。术前筛选病例及指导封堵器的选择。术中引导封堵器放置,术后随访评价疗效。结果:TTE测量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缺损大小2.0~3.5cm。在TTE监测下行封堵术,术后仅1例68岁女性感胸闷,于1周内症状消失。TTE测量舒张期室间隔缺损VSD缺损大小2.0~8.0mm。在TTE监测下行封堵术,封堵术后2例出现微量残余分流,24~48h消失,随访1个月~1年,发现1例残余分流,57例封堵成功。。结论:TTE在ASD、VSD封堵术的病例筛选、封堵器选择和放置以及在术后进行随访评价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VSD患者采用介入封堵术,术前用多角度多切面观察VSD的分型、大小及缺损距主动脉瓣、三尖瓣的距离,术中观察VSD的大小与所选择的封堵器是否有相关性。术中实时监测封堵器放置的过程。结果:5例患者成功放置封堵器。VSD左室侧5~17mm(10.9±3.1);右室侧为3~14mm(7.8±2.5)。放置封堵器的直径为4~14mm(7.6±2.8)。封堵伞型号与VSD左室侧的TTE测值直线回归方程为Y=2.393+0.495X,相关系数r=0.503,P<0.05,二者显著相关。结论:TTE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在VSD介入治疗的术前筛选、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访封堵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全组45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确诊为继发孔型ASD,均行介入治疗。结果7例术中更换封堵器型号封堵成功;余38例均1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经3个月~1 a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满意,是治疗ASD的首选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验证使用多个超声心动图切面在筛查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封堵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深 圳市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34 例年龄 4 ~ 53 岁的继发性 ASD 患者进行经皮介入封堵术。术前行 超声心动图多切面检查:(1)胸骨旁四腔心切面;(2)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3)剑突下两房心切面;用于测量缺损 大小和重要的边缘支撑结构。 结果:其中 1 例患者由于 ASD 缺损较大,被排除在外,其余 33 例患者中 ASD 缺损尺寸从 4 ~ 34 mm 不等,并在术中使用了腰部直径 12 ~ 40 mm 的 ASD 封堵器。相关分析显示 ASD 封堵器腰部直径随 ASD 缺损的 增加而增大,呈正线性趋势。Pearson 相关系数 r = 0.837,P = 0.00。根据 α = 0.05 的水平,可以认为 ASD 封堵器腰部直径 与 ASD 大小呈正线性关系。超声心动图显示封堵器未出现摇摆和脱位、残余分流和明显的房室瓣反流,也未出现严重心律 失常。 结论:超声心动图多切面、特别是三切面可以更详细观察 ASD 的几何形态,更清晰地显示邻近结构,对 ASD 经皮 介入封堵术中封堵器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准备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患者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封堵伞释放,术后随访,评价疗效。结果ASD、VSD封堵器放置成功。术后即刻超声检查,3例ASD均无残余分流。9例VSD患者中,2例可见少量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正常,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2例VSD残余分流完全消失,但1例ASD患者,心电图显示左前分支阻滞及偶发房早。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引导、术后疗效评价,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斌  牛奔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52-153
目的:观察并分析和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方面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脊柱转移瘤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39例,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全部完整,对其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术前和术后均进行了CT检查和X射线检查,对比和分析了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腰背部疼痛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情况、Cobb角尤其是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了为期6~25个月(平均12.4个月)的术后随访,其中21例在随访过程中死亡;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未发生术后神经功能、脊髓功能加重情况;23例患者合并有病理性骨折,术前病椎前缘高度由原先的(12.6±2.2)mm提升为术后的(19.6±4.0)mm,术前病椎后缘高度由原先的(14.2±1.9)mm提升为术后的(21.4±2.4)mm,术前Cobb角由原先的(26.1±8.8)°减低为术后的(6.1±1.1)°;术前腰背部疼痛程度VAS法(即视觉疼痛评分表)评分由原先的(8.77±0.44)分降低为术后的(2.24±0.35)分;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术前;所有的统计指标术前和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健康情况不乐观、预期寿命比较短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在椎管后路减压内固定的前提下行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小,该手术能够对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进行重新建构,减轻患者术后的腰背部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房、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7.8岁(3—14岁),其中4例伴有膜部瘤。采用国产封堵器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进行封堵术,术后即刻行心脏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验证即刻疗效,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胸片检查随访复查。结果60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57例,成功率95%,其中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42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9例患儿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少量残余分流,1周后超声检查证实残余分流消失,其余患儿均即刻达到完全封堵,1周内完全封堵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24h内出现有束支传导阻,3—7天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的所有患儿平均随访7.3个月(1—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晚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封堵器对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介入治疗,经严密随访,其疗效确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42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48个月(6个月~6 a),HSS评分由术前(42±7.68)分提高为术后(91±8.48)分,其中优34膝,良6膝,可2膝,优良率为95%,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4.53°改善至术后平均95.37°,总外翻角平均5.8°(0~10°)。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矫正膝内翻畸形时应遵循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对称的原则,术后应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方法对16例(2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9周的滤过功能不良滤过泡行针尖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针尖分离后随访3个月。结果针尖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25·8±2·5(mm Hg),分离后即刻眼压为14·4±4·8(mm H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针尖分离术中结膜下出血4只眼,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针尖分离联合5-FU注射对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是一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收治随访的60例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康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后分为中医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中医康复组受伤后就诊时间最长12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不诊时间8.9个月。术前肘关节的活动范围(9.86°±6.78°)。对照组受伤后就诊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就诊时间8.1个月,术前肘关节的活动范围(9.93°±6.86°)。治疗后随访时间1~6年,平均随访时间4年6月。结果:术后中医康复组的活动度(101.00°±14.51°),对照组的活动度(84.16°±27.39°)。中医康复组肘关节活动度增加(91.13°±16.84°),对照组肘关节活动度增加(74.23°±26.65°)。结论: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结合中药辨症施治内服、舒筋活络的中药外用,采用主动的锻炼和夹板固定制动相结合的中医康复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JOA评分术前(9.2±1.4)分,术后(15.4±1.6)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Nurick术前(2.7±0.8)分,术后(0.8±0.7)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后随访,X线片提示植骨处上缘与下缘之间以及上下椎体之间均有新骨生成,上下椎体之间已发生骨性融合。30例中总融合率为93%,单节段融合率为93%,双节段融合率为87%。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融合率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术式与术后眼压的关系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2种术式与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关系,观察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治疗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效果。方法对90例(98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82例(90眼)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前、术后4~8 h、术后24 h及术后3 d的眼压。对2.93~3.99 kPa的眼压采用药物治疗,对>3.99 kPa的高眼压采用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06~2.79 kPa),平均1.90 kPa。小切口组,术后4~8 h眼压<2.93 kPa 70眼,2.93~3.99kPa 14眼,>3.99 kPa 6眼;超声乳化组,术后4~8 h眼压<2.93 kPa 88眼,2.93~3.99 kPa 9眼,>3.99 kPa 1眼。辅助切口放液及药物治疗组,术后24 h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 d随访眼压无再升高。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易引起术后早期高眼压,角膜缘辅助切口放液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及腔静脉内置入金属自扩张支架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术 ,先用球囊加压扩张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段 ,对节段型狭窄严重或完全闭塞者再通过支架释放装置将金属自扩张支架置入病变部位 ,使下腔静脉再通。结果  6 3例下腔静脉压从术前的 (4.5 1± 1.4 8)kPa下降到术后的(2 5 3± 0 .79)kPa ;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从术前的 (4.2± 1.6 )mm扩张到术后的 (14 .6± 2 .1)mm。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方法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单吻合器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直肠脱出单吻合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16例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89~179(120±25)min,术中出血48~147(75±26)mL,患者术后住院5~12(8.3±1.5)d。肿瘤距下切缘(2.2±0.2)cm。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直肠脱出单吻合器技术运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术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龄及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8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进行TVP。结果行一次电切66例,二次电切2例,随访1~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9.2±2.3)分降至术后(8.1±3.3)分;最大尿流率(MFR)由术前(5.1±3.5)mL/s升至术后(18.7±2.6)mL/s;剩余尿量(RU)由术前(263.2±84.5)mL降至术后(27.5±13.5)mL。结论TVP治疗高龄及高危良性BPH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操作易掌握、出血少、速度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 对1 8例1 8眼曾作过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白内障经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2 4个月。结果 视力≥0 .4 1 3眼(72 %) ;滤过泡无明显改变1 4眼(78%) ,减小4眼(2 2 %) ;4眼需要用眼药控制眼压,眼压为(1 0 .95±6 .1 2 )mmHg(1mmHg =0 .1 33kPa)。结论 经角膜缘切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能保持滤过泡和眼压稳定,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以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206只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10·00~-26·00DS,平均-13·4±-3·9(DS)近视患者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176只眼(85·4%)。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01只眼(97·6%),其中高于术前者62只眼(30·1%);而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5只眼(2·4%),其中3例为不规则散光,2例为偏心切削。未发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以上的病例。术后平均球镜度数降至+0·68±1·05D,角膜屈光力(K值)下降至34·63±1·72D。结论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但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角膜偏薄者,术后可能会残留一些屈光度或采用晶状体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者接受介入封堵治疗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功能、右心功能变化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成人继发孔型ASD患者450例,均进行介入封堵术治疗,且定期随访,并在术前1周、术后3d、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指标包括RVDd、RAD、PAD、FS、RVLFS、TAPSE、SV、EF、LVDd、LAD等心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RVDd、RAD、PAD等数据减小,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尤以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变化显著,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趋于稳定,无显著变化。结论在继发孔型ASD患者中,给予超声心动图监测封堵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监测相关指标,能够为治疗后心脏结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全球共识定义的诊断标准,选择56例MS患者,并同期选择非代谢综合征48例作对照,对受试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1.09±0.31)mm)、斑块指数(1.13±0.85)、斑块总积分(1.71±1.82)及斑块的发生率(67.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72±0.22)mm,0.28±0.53,0.41±0.79,16.9%)(P均<0.05)。结论MS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对MS患者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和防治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提取物对冷冻所致兔脑水肿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冷冻所致兔脑水肿的防治作用。方法 :应用冷冻所致兔脑水肿模型 ,检测兔脑水肿前及脑水肿后 6 h、2 4h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含量的变化和病理学改变 ,并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和尼莫地平对其影响。结果 :脑水肿模型组术后 6 h和 2 4h脑组织含水量 (78.74%± 0 .6 4%和 80 .6 7%± 0 .43% )较冷冻术前(77.13%± 0 .49%与 77.2 1%± 0 .46 % )增加 ;尼莫地平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 6 h与 2 4h的脑含水量 (分别为 77.97%± 0 .5 1%、77.91%± 0 .47%与 78.2 3%± 0 .6 6 %、78.31%± 0 .5 8% )较脑水肿模型组为低 (P均 <0 .0 5 )。脑水肿模型组术后 6 h和 2 4h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 (mg/g干脑重 ,分别为 6 3.2 5± 6 .72和 85 .10± 8.0 5 )高于尼莫地平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 (分别为 46 .6 8± 5 .13、48.5 4± 6 .33和 5 4.6 8± 6 .92、5 2 .47± 5 .86 ) ,P<0 .0 5。病理学检查见银杏叶提取物组和尼莫地平组之脑组织细胞水肿改变较脑水肿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有效防治创伤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