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AS)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并不同程度累及周围各大关节(如髋膝踝肩等)的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受累关节有骨性强直的倾向,一般先侵犯骶骼关节逐渐累积及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腰椎胸椎和颈椎强直或驼背固定,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外袭、湿热浸淫、瘀血阻络、肾精亏虚引起.其病理改变包括原发性、慢性、血管翳破坏性炎症,韧带骨化属继发性修复性病变.一般病变始发于骶髂关节,逐步沿脊柱向上身延,波及椎间关节滑膜和关节囊,以及脊柱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发生钙化和骨化.病变可停止于任何脊柱节段,导致严重的驼背或称圆背,但也可强直于伸直位.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逐步由骶椎向腰、胸、颈椎发展以至脊柱关节弯曲变形强直,甚至出现柱状腰、驼背等,导致脊柱融合,并波及外周关节及眼、肺、肾等脏器,致残率较高。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近年来中医药在对本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认识周翠英[1]认为,本病以肾虚督空为本,湿热瘀血为标,肾精亏虚贯穿疾病始终,而在急性活动期则主要为湿热瘀邪痹阻经络。胡…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邪首先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且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背、颈脊柱和髋部僵硬疼痛,甚至影响到胁肋及胸前部.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临床以腰骶疼痛、脊柱僵直为主要表现,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感染和免疫因素等有关。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密切相关。HLA—B27阳性患病率明显高於HLA—B27阴性。该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炎症,滑膜炎亦不少见,以及晚期脊柱椎间盘纤维环钙化。  相似文献   

6.
清热解毒舒督解痉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见于滑膜和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病理的特征性改变是韧带附着端病,即肌腰端的炎症、早期韧带、纤维环、椎间盘、骨膜和骨小梁为血管性和纤维性组织侵犯,继而被肉芽组织取代,随着病变的进展,关节和关节附近有较显著的骨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韧带、肌腱附着端的炎症,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中医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等。近年来,本人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阳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是指16岁以前起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等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它早期以周围关节炎、肌腱附着点及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为特点,是与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的B位点(HLA—B27)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组独立的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累及脊柱的慢性炎症性免疫疾病,病变以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骨突关节,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的功能障碍。本病好发于15—30岁的青少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是造成人群残疾的重要病因之一。我院近4年多来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内服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治疗AS患者23例,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等中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并侵犯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的全身性疾病,最终发展为严重畸形如竹节状脊柱,该病属于中医学“骨痹”、“肾痹”范畴。若早期不给予有效治疗,则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