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脾胃学说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国 《河南中医》2007,27(10):33-33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送,逆者死。”张仲景曰:“四季脾王(旺)不受邪。”金元医家李东垣进一步发展了脾胃学说。其在《脾胃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  相似文献   

3.
颜新  邢斌 《北京中医》2001,20(6):11-12
颜德馨教授根据东垣学说,灵活运用升阳、益气、化湿、降浊,逐瘀诸法则,治愈了不少疑难病证,印证了病无常形,药无常品,方无常法的道理,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4.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脾胃论>,是继补中益气汤后又一个被公认为是代表东垣学术思想的名方.是方由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羌活、黄连、黄芩、生石膏组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热下注所致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现将笔者运用本方治疗肾病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鲁慧 《四川中医》2012,(6):110-111
阴火学说为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创,是东垣整个学术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京市名中医鲍正飞主任研究东垣学说经年,尤善治疗内伤脾胃所致之阴火证。兹整理其验案三则,以餉读者。1长期低热案催××,女,43岁。工人。时值长夏,整日在外劳作归家后,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化成水喝下,尔后又喝热开水,约2小时后即发高热(T40℃),经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东垣脾胃学说的深入研究,历来认为治外感宗仲景、治内伤宗东垣的观点,把《脾胃论》视为一部详于治脾气略于治胃阴的脾胃病学专著的观点,却显得片面和局限,阻碍了对东垣脾胃学说中的温热病学思想的发掘。东垣的学说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晚年的论著《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以下合称《两书》)中。通过对东垣《两书》与仲景《伤寒论》进行比较,笔者  相似文献   

7.
姚渊  马晓北 《新中医》2020,52(2):22-25
脾胃学说是李东垣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世医家不断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脾胃学说理论。笔者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从理论探讨、用药法度、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发现过往研究者大多未将李东垣脾胃学说与现代人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实际问题相结合。笔者结合"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具体情况,认为现代人的体质环境、生活习惯为大多数疾病的致病原因,疾病的病机为脾胃阳虚,治疗皆要注意顾护中阳,调理、疏导脾胃,从病因、病机、治疗三个方面论述脾胃理论现代应用的认识,以期对临床诊疗杂病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8.
颜德馨教授根据东垣学说,灵活运用升阳、益气、化湿、降浊,逐瘀诸法则,治愈了不少疑难病证,印证了病无常形,药无常品,方无常法的道理,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由于本病非一时所成,“久病成虚”。笔者认为,无虚不溃,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补虚之法。李东垣治病重视脾胃,并强调脾气升发的一面,因此,他在治疗上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对脾胃升阳益气药物的运用和处方。笔者在确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中,结合李氏脾胃论的重要思想,谈一谈在治疗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的首方,其蕴含的“益气升阳泻火”立方原则是李东垣基本学术思想的体现。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立足五脏气化,重视五脏联系,五脏中皆有脾气,脾土一虚,则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肝木郁而化火,心火甚嚣妄动,肺金为火所克或奋起以复脾土之母仇,肾水泛滥而气机亦塞——从而影响五脏间的整体气化流动状态。以此解读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认为该方主治疾病之病机为“脾胃虚衰而元气不足,气火失调而升降失常”,发病以脾胃为本,常累及心、肝,甚则波及肺、肾,五脏相继受累;该方用药配伍以升发阳气、补益元气、苦寒清热为主,寓泻阴火于升阳、补气之中,令元气充足升降有序而阴火自除。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银海精微》与东垣学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海精微》系中医眼科早期著名专著。该书作者托名孙思邈,现多认为当由元末人所著。经作者参考李东垣《兰室秘藏》及《东垣试效方》两书后,以为该书受东垣学说影响甚深。全书共选用了东垣眼科方有16首,其他方药的组成配伍亦深受东垣治疗眼病的思想,重视调治脾胃、通调血脉,以及反对滥用苦寒降泻药物。说明东垣的眼科学术思想是《银海精微》学术源流和内容的主要构成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在其著作中有专论论内外障的治疗,对后世眼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庄曾渊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学习、研究和运用脾胃学说,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本文总结了庄老师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  相似文献   

14.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何炎燊是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第1批名老中医,为当代岭南中医代表人物之一,业医60余年,研究脾胃学说60余年并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对脾胃学说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本院曾庆祥主任医师是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融会贯通中西医理论,兼收并蓄,撷采其长,为己所用,并长期坚持在临床的第一线,精勤不倦,师古而不泥今,治病不拘一格,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颇有研究。曾师善于运用脾胃学说从调补脾胃补益后天之本的角度出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疗效颇佳。笔者作为其学术继承人,有幸拜于曾师门下,深得教诲,受益良多,今不揣愚陋,将曾师相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李玲玲  程丹  李鑫洁  苏磊  鲁艺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36-1038
甘温除热法为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一种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在当今临床,对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后世普遍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但补中益气汤并不能完整的体现甘温除热法的内涵及组方原则,相较而言,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补中益气类药物用量远超补中益气汤,并且紧紧围绕中焦脾胃这一内伤发热的根本病因,药物组方原则更加明朗化,更好的体现了甘温除热法的全部内涵。因此,笔者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相似文献   

18.
吾师龚文德主任发现:在“天地合气”的秘底,深刻地蕴含着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精髓一生物体内的物质氧化机理。循此,他指导:透过“自由基”和“抗氧化物”的生成和生理效能,可自然地颖悟到其与中医脾胃学说潜存着内涵实质的有机联系;解析其过氧化机理,及其病理损害,以至“亚健康”体态,尤与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吻合更切。  相似文献   

19.
“升阳法”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首次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疾病,而此理法实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对其亦有所发挥,近代医家张锡纯将“升阳法”的对应脏腑以及临床应用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张仲景、李东垣、张锡纯对“升阳法”的理解及应用,提出“升阳法”之功用在于振奋阳气、布散津液、宣通水道、驱逐邪气。并总结当代学者对于“升阳法”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以期阐发“升阳法”的内涵,为“升阳法”之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