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艳丽  宋鲁成 《河北中医》2009,31(2):211-2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m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Ross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假说渐成为当前研究的主流学说,认为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及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全过程,尤其是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的中心环节。西医中的过多的氧自由基、凝血及纤溶产物、微小血栓、高血脂、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的过度释放及微生物毒等均可看成是中医的毒邪。  相似文献   

2.
符凌  常小荣  岳增辉 《中医药研究》2009,(10):1203-120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疾病,可引起冠心病和脑梗死等,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各种疾病前列。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多个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免疫炎症学说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杂因素。积极研究并建立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于探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从中医的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从痰瘀论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失调,致使体内血液中血脂成分异常增高的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的前提,而AS则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患者逐年增多,且趋向年轻化,因此,探讨本病的辨治规律日显重要。笔者认为防治高脂血症应注重从痰瘀着手,兹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理论出发,以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演变研究为基础,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治进行分期、分层研究探讨。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演变中粥样斑块的特点,合理借鉴中医外科病"瘤和痈"的疾病内核,以脉瘤和脉痈命名分论稳定斑块和肇事斑块,并提出相应的治法治则。  相似文献   

6.
信息摘萃     
信息摘萃动脉粥样硬化从肾论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阮士怡教授提出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肾论治的新观点,如今已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又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目前已知血液中胆固醇、甘油...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全面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及治疗。笔者首次尝试将显微镜所观察到内容视同望诊,在丰富了中医望诊的内容的同时,得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同于中医痰瘀阻络证。从《内经》有关理论论证了肝肾亏虚是痰瘀阻络的发病主因,论证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研究院通过动物实验所得的结论。中医研究院有关实验认为肾虚、痰浊、瘀血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机制,而肾虚又是导致痰浊、瘀血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养生学的角度论证了本病的预防及预防性治疗,并相应提出“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8.
不寐的中医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寐是由思虑劳倦、体虚久病、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而不能入寐,临床以难以入寐、多梦易醒、醒后不得再入睡、甚至彻夜不寐等为特征。不寐可见于西医许多疾病,如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寐是由思虑劳倦、体虚久病、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而不能入寐,临床以难以入寐、多梦易醒、醒后不得再入睡、甚至彻夜不寐等为特征。不寐可见于西医许多疾病,如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误解三:一旦患了心脏病,只会越来越越重:事实:多数人认为,一旦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使冠状动脉变窄,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医学以及诸如搭桥手术也许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不能使病情好转。然而10年来进行的20项重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遵循均衡的低脂饮食以及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同时参加体育锻炼,往往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使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