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学将病人当作一个具有不同状态的系统来进行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方剂。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网络药理学、网络生物学等前沿科技的核心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也符合了对肿瘤等复杂疾病进行系统性治疗的需求。“中药网络药理学”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旨在从系统层次和分子水平揭示中药方剂的奥秘,促进中药研究从当前的“单一靶标,单一药物”模式转向“网络靶标,多成分药物”的新模式。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的一系列方法得以创建,包括基于网络的疾病基因预测、中药成分的靶标谱和药理活性预测、药物一基因一疾病的共模块分析、中药方剂多成分协同作用的大规模筛选、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网络调节机理分析等。这些方法在清络饮、六味地黄丸等方剂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理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网络药理学能够为中医学从基于经验的医学迈向基于证据的医学提供新的途径,并能加速中药药物发现的进程,同时改进当前的药物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鉴于药物微观作用具有的基本网络调控特性,网络药理学已经成为药物机理研究和新药研发的新思路。本文从计算方法的角度对网络药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药物靶点关系及其预测的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药物靶点预测分析方法所遵循的一般原理和步骤。鉴于中药成分的多样性、药物的整体调控能力和高质量药理数据的缺乏等问题,中药面向靶点网络的调控机理研究具有更大难度。因此,本文还探讨了中药药物靶点预测分析研究的主要难点与研究趋势。最后,结合实际整合后的中药网络数据、化学结构相似性计算和链接预测方法,应用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中药靶点预测分析方法进行了示范实验研究,并探讨中药靶点预测分析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新的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中药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的准确认识。本综述将重点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中对药物作用靶点的认识,为中药小分子研究思路提供借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利用前沿生物学技术研究小分子药理的实例,最后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对现代药物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忻  张楠 《陕西中医》2007,28(1):73-76
目的:辨析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归纳治疗病毒性肝炎复方中常用中药近百种,分析其药理研究资料;从整体的、多靶点的认识出发,归纳辨析这些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结论:认为这些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主要为抗HBV病毒,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抗炎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肝硬化,利胆;药物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是补肾、益气治则现代药理基础的重要体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的作用,对改善肝炎的消化道症状有积极的意义;降血脂有利于预防肝炎并发的脂肪肝、血瘀证;活血化瘀药治疗瘀血阻络型肝炎的药理基础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重型肝炎使用通腑泻下的药物是基于它的泻下、解毒和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受体技术研究和探讨中药作用的细胞机制是近年来的新尝试,反映了现代药理学关于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基本认识。本文对近二十年有关中药的受体生化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的总结与述评,并以受体学说这个新视觉对中医治法在受体水平上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细胞膜色谱法及其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膜色谱法是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新型亲和色谱技术,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在色谱柱内进行动态模拟。随着CMC法研究的深入,为天然植物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中药复方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为研究药物与受体作用及创新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提供了细胞水平筛选平台。文章简要综述近年来细胞膜色谱法及其在药理学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 作用结果,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 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 ,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 ,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 ,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异同、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效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治法原理研究问题、关于动物模型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的建议是:应当有一个高屋建瓴的全面规化,应当提倡和实施百花齐放的方针,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药血清药理学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规范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蓉  刘国卿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2):64-64,F003,6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探讨了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与技术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许敏  姜壮壮  陶丽  刘延庆 《中草药》2019,50(14):3477-3483
中药血清药理学通过从正常与疾病模型动物血清中分离、鉴定血清移行成分从而寻找药效物质基础,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大部分中药药效成分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低溶解-低渗透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但生物效应高,血清药理学不能评价非血清移行成分的功效关联规律。基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成分的渗透性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各自的渗透性行为,形成不同的口服吸收处方。因此中药成分的渗透性尤其是多组分共存条件下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是解决中药功效物质基础问题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首先概述了中药肠渗透与跨生物屏障渗透性评价的体内外实验模型及其各自的应用价值;然后探讨了常见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与渗透动力学的关系,特别是中药渗透性研究的定量构动关系研究;最后基于渗透性实验模型与构动关系研究,评述近年来关于中药多组分渗透动力学规律及其渗透机制研究进展,发现中药化学成分之间可以通过促进药物转运或者形成离子配伍而影响成分间的渗透吸收,以期为寻找和预测复杂化学成分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及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发现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对应关系,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及传统中药功效的发展提供信息与参考。查阅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收集、整理书中547味中药、335种功效及86种药理作用信息,借助Access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单一功效、药理作用出现的频次及频率,以及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的频次与频率;另以清热、抗细菌作用为例进行了功效-药理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47味中药共有335种功效、86种药理作用,其中出现最多的功效为"清热",频次为130次,频率为0.24;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理作用为"抗炎作用",频次为191次,频率为0.35;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最多频次的为清热-抗细菌作用,频次为75次,频率为0.26,同时出现频率最多的泻下-致泻作用,频次为3次,频率为0.30。与清热功效共同出现的药理作用共有52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抗细菌、抗炎、抗肿瘤、抗肝损伤、免疫调节、解热、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镇痛;与抗细菌作用共同出现的功效共有161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杀虫、凉血、祛风、燥湿、止血。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中药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years, drug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have gradually shifted from chemicalsynthesisto biopharmaceutical and natural drugs. Natural medicin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been among the first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long medicinal history, simplicity, and the relatively low cost of research. Among them, Xanthii Fructus (XF) is famous for the treatment of sinusitis. In this article, the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on XF from 1953 to 2020 a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focusing on the aspect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and processing methods.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advancesin both the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XF. Some traditional uses have been validated and clarified in modern pharmacologicalstudies. However,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has not been satisfactorily explained. Further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rationally develop new drugs and to elucidat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X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XF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re also needed.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中国药典》2015年版搜集到37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并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其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整理和归纳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萜类、甾体、糖类等成分;同时,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肿瘤、抗纤维化、保肝护肝、抗炎镇痛、降压、调节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心血管疾病、肝癌、子宫癌、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现随着人们对平性药的日益关注,平性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这为平性活血化瘀中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关于平性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中药的药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方面,而针对其药性的研究较少。作者从药物药性的角度出发,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可为平性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平性活血化瘀中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S T Yuan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579-82, 588
OBJECTIVE: Desserting toxicity and reasonable us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METHODS: Analys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oxic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and the reason for ascension of the case poison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l medicines are poisonous. The venomous drug can cure disease when it is reasonably applied. On the contrary, the good medicine will be harmful to one's health if it is unreasonably used. In order to us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securely and eff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seriously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and experiences of using drugs and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n evaluation of secur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相似文献   

16.
防己,又名粉防己、汉防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中医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湿疮肿毒等。防己的主要成分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防己及其主要成分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纤维化、抗矽肺、抑制瘢痕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应用前景广阔。临床上常将防己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肝腹水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常用的代表方剂有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己椒苈黄丸、宣痹汤、复方汉防己颗粒等。该文对防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中药防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原思通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579-582
目的 :论述中药毒性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 :分析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及当前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结果与讨论 :凡药皆有毒。用之合理 ,毒药可以医病。用之不合理 ,良药亦毒人。认真学习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 ,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过红玲  顾浩  王耘  乔延江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3):2409-2412
目的:为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揭示归肝经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中药药性的数据记载,并收集文献和《中药学》一书中的中药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以归肝经药性组合为目标,挖掘得到相关药性组合所对应的药理作用规则。结果:发现归肝经药性中药在药理作用上存在明显差别,同时也具有相同的药理特征。结论:本研究以探索中药药性-药理作用的关联关系为主线,将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联系起来,为解析药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药在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搜集近15年国内外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P)实验资料、用药规律、组方原则和技术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依据中医理论归纳出15年里中药防治OP研究所常用的单味药和复方制剂,分析这些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论述中药毒性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 :分析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及当前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结果与讨论 :凡药皆有毒。用之合理 ,毒药可以医病。用之不合理 ,良药亦毒人。认真学习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 ,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