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作为清代名医 ,他对中医营卫理论的实际运用 ,不仅体现在外感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上 ,尤其对营气理论的运用 ,绝不限于温病营分证治的范围 ,而是在内伤杂病甚至外科病中 ,都有独到的发挥。仅《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中 ,就有多种关于营气病变的证治经验 ,下面是我们对本书中实际所涉及的相关类型作的一些初步分析与归纳。1 脾营不足证叶氏对营的认识不仅禀承于《内经》,而且与《伤寒论》也有明显的源流关系 ,如在《温热论》就有“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的论述。故叶氏根据营气来源于中焦 ,且“脾藏营”(《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2.
赵绍琴治疗湿热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仕玉 《中医杂志》2004,45(12):895-896
赵绍琴(1918-2001),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1977年调任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温病教研室主任,先后培养中医温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0年确认其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对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卫气营血辨治大法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他把透热转气引申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治疗大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主张从营血进行辨治,如病毒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刘志明辨治温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结合实践总结出"表里双解治温病"的独到见解。临床有时出现界限模糊的"表里同病"现象,温病尤其常见。对此,刘老在继承卫气营血及三焦等传统辨证体系基础上,提出上下二焦同病、卫营同病、气营同病等"表里同病"的温病证型,以及相应的"表里双解"治法,强调温病初起即应重视辛凉透表,并配合清气透营、凉血活血或通腑治法,且同时治疗分属表里的不同层次要贯穿整个病程。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医药治疗温病瘟疫有较好的疗效。在冬、春季流感发作期,尤其在热性传染性疾病中,发挥了突出的临床作用和治疗效果。卫气营血辨治在温病学派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阐明了温病病机传变的一般规律,呈现出阶段性的证侯特点。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对温病的发生发展、病机的传变和辨证用药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认为温病瘟疫的发生,有其内在的本质因素;温病的发展传变迅速,往往不遵循着卫、气、营、血的发展辨证规律,往往是各种证候兼夹出现;治疗上宜营卫、气血、表里兼顾,同时要顾护正气津液。  相似文献   

5.
卫气营血辨证是辨治温病温疫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法在辨治急性传染病中被广泛运用。活血化瘀法不仅用于营血分证,也可在温病早期阶段介入使用,在辨证基础上及时使用活血化瘀药,不仅可阻断病情恶化,也可加快疾病康复。通过对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使用活血化瘀法的病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上温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详述了小儿温病之病因病机学说,认为肺脾不足为小儿常见的病因病证,提出"不正之乖气""秽浊"之气为四时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认为小儿亦有伏气温病;在临证中注重体质学说,认为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重视结合体质进行辨治;灵活应用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方法;主张用药轻灵、精简,全程顾护胃津。其对四时温病及儿科各证治的论述及学术思想,对完善小儿温病的辨治体系及指导临证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素花 《山东中医杂志》2012,(8):541-543,593
从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清营解表法与温病传统辨治体系的关系。认为运用复杂性辨证思维,结合当今环境、体质的时代特征,动态把握外感病之传变规律而提出的"营热体质外感"及"清营解表法"理论,是对温病传统理论、治法和药物运用原则的突破和创新,丰富了当今外感病的辨证论治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 1、何谓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有何意义?应用卫气营血对温病的各种症状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指导治疗的理论,就是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主要有:①卫气营血是温病过程中所表现的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标志着温病病变过程中四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温邪入侵,引起人体卫气营血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温病依据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血证、血分证。这四类证候各具不同特征,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气分证是温病的中期,营分证是温病的深重期,血分证是温病的最深重阶段。②概括温病的传变过程,标明温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温病的传变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表入里,如病发于表的多由卫分传入气分,进而深入营分或血分;一是由里达外,如病发于里的  相似文献   

9.
宋明锁 《山西中医》2006,22(3):11-12
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指出:“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而气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病变部位广泛,涉及病种较多,可见于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病程中,在儿科尤为多见,且往往病势较重,稍有不慎易造成流连不解或内传营血而出现凶险病变.现代温病学家陈伯庄先生曾讲过:“凡温病,无论新感、伏邪,或者是新感引动伏邪,几乎没有不病气分的”,“温病的治疗首重邪有出路,最忌壅遏郁闭,在卫气营血四个不同浅深层次中,气为病机枢转变化的关键”.因此,探索总结小儿温热病气分证的辨治规律,对于提高温热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创性的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温病学特有的辨证理论体系。它以三焦为纲,以概括温病的病位、病性以及温病的传变规律。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则对指导温病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