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每组30例。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予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石氏醒脑开窍针刺及中药结合针灸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到2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随访第12、24周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及安全性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MBI、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随访12、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FMA评分、MBI、SS-QOL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组FMA评分及SS-QOL评分各相应时间点较其他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综合康复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不同分期运用不同针刺治疗原则结合中药分型辨证论治,综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设综合康复组、康复组、针药组,三组分别经过30天的治疗以后,对各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并在三组间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康复组和针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及针药组(P〈0.01)。结论:进行脑卒中偏瘫功能康复需要运用现代康复技术同传统的针灸、中药结合。  相似文献   

3.
电针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对照组和电针康复组2组,每组各40例。电针组单纯电针治疗,电针康复组进行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侧肢体疼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天后电针康复组NRS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电针组。结论:电针和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有改善作用,电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理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综合康复组、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MBI)的影响.方法:对91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均常规给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彩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平均于病后一周内开始按康复流程进行综合康复流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每四周一疗程,每天一次,最后采用Fugl-wdfer(FUA)评分法[1]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稳定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以被动运动为主的康复措施;观察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平衡康复训练、中医推拿及针灸以及中药内服外用等。于康复训练开始前、康复训练6个月时评价临床神经功能(NIHSS)、肢体平衡(Berg评分)及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组间NIHSS、Berg、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erg、FMA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较好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腹针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3个评定量表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下肢肌力,且腹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8.
胡科  张保朝  樊书领  白方会  刘冠雄 《新中医》2021,53(19):204-20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2 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评分均降低(P<0.05),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DASH 评分较低(P<0.05),FMA 评分、MBI 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补元固肩针灸法与康复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差异.方法:56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康复组(26例).针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刺肩贞、臑俞、曲池等穴;康复组采用按摩局部组织、抗痉挛活动等常规康复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1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等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分别进行评分,进行止痛效果和功能效果评价.结果:针灸组止痛总有效率为100.0%(30/30),康复组为96.2%(25/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灸组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均P<0.01).结论:两种方法对偏瘫肩痛的治疗均有止痛效果,补元固肩针灸法对患侧上肢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要优于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