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灸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针刺和艾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大鼠双侧卵巢切除 3 天后针刺和艾灸 3 个月,以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西药(雌激素)组作为对照,观察针刺和艾灸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雌二醇下降,血清骨钙素及空腹尿钙/肌酐、羟脯氨酸/肌酐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针刺组和艾灸组除血清骨钙素进一步升高外,其余各指标无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针刺和艾灸通过维持卵巢切除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针灸对切除卵巢的大鼠骨松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采用40只1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和西药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运动模型,于卵巢切除3天后开始针刺、艾灸和肌注雌激素,3个月后取各组大鼠股骨头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肌小梁变细甚至中断,小梁间隙增大;针刺、艾灸和西药各组大鼠骨小梁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提示针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王艳  李平 《天津中医药》2008,25(1):26-28
[目的]探讨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艾灸组.造模后,针刺组及艾灸组每天分别针刺和艾灸肾俞、三阴交,以上各组处理60d,第61天取血及尿,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脱氧吡啶啉(DPD).[结果]针刺组和艾灸组血中ALP相对于模型组均明显提高,同时针刺组和艾灸组尿中DPD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针灸对去势后大鼠的骨代谢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取摘除6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卵巢去势造模,并分为造模空白组、西药组、艾灸组。西药组给予尼尔雌醇1mg/kg灌胃,艾灸组悬灸肾俞穴,造模空白组每次给予蒸馏水10mL/kg灌胃。12周后,所有实验动物眼球取血检测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雌二醇(E2)。结果:造模后去势大鼠的骨转换明显增强,艾灸组、西药组B—ALP、岛较造模空白组均升高,TRACP5b较造模空白组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护〈0.01)。艾灸组、西药组3项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灸肾俞穴能显著提高去势大鼠的E2水平,降低去势大鼠异常升高的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5.
菟丝子黄酮干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菟丝子黄酮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去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对模型大鼠灌胃菟丝子黄酮,并设立假手术组、造模组、己烯雌酚组大鼠为对照,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骨代谢指标s-Ca、s-P、u-Ca/Cr、u-P/Cr、BALP、uDPD/Cr和BMD水平。结果:造模组大鼠u-Ca/Cr、u-P/Cr、uDPD/Cr和BAL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BMD值低于假手术组大鼠;菟丝子组大鼠与己烯雌酚组、假手术组大鼠的骨代谢指标s-Ca、s-P、u-Ca、u-P、BALP、uDPD/Cr和BMD值相近,而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菟丝子黄酮能够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增强,调整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关系,对去卵巢造成的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去势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以探讨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机制。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造模后,针刺组和艾灸组每日进行相应处理。各组大鼠在造模3个月后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实验。结果:去势大鼠针刺及艾灸治疗后,骨小梁面积和活性成骨细胞表面均有增高,活性破骨表面下降,单标记表面、双标记表面、标记间距离、类骨质表面、矿化骨表面、矿化沉积率、纠正矿化沉积率均显著下降。类骨质宽度无明显改变,矿化延迟时间有显著延长。结论:针刺及艾灸对去势后大鼠的骨组织形态学指标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方紫归胶囊对去势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莉 《中成药》2002,24(5):366-369
目的:探讨复方紫归胶囊对更年期综合征大鼠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去势大鼠作为模型,观察复方紫归胶囊对去势大鼠体重和脏器系数的影响;用核医学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对去势大鼠进行骨代谢的测定。结果;复方紫归胶囊能使去势大鼠增生现象消失,子宫萎缩减轻;可使血中雌激素含及血磷值上升;骨代谢测定结果显示该药能使骨代谢单位体重的放射性计数提高。结论:复方紫归胶囊对去势大鼠内分泌紊乱,体重增加,性器官萎缩和骨质疏松症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代谢影响,初步比较毫针针刺和穴位注射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 未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组、毫针针刺组。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血清acp5、alp及bgp含量;取同侧股骨,光镜下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alp、bpg含量下降,acp5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干预后alp、bpg含量升高,acp5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大鼠股组织形态比较,光镜下可见模型组骨小梁弥漫变细、断裂,毫针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仍可见骨小梁变细、断裂,但程度较模型组改善,穴位注射组骨小梁内形成板层结构。结论: 毫针针刺、穴位注射肾俞、悬钟两穴,均可调节模型大鼠骨代谢水平,改善骨组织形态,有益髓壮骨作用,两者未见明显差异,为针灸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艾灸与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艾灸与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5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艾灸等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2%,对照组有效率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密度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骨痛缓解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等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雌激素对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疗效较满意。结论:艾灸等康复疗法达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相当于具有内源性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对骨代谢指标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于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都有雌激素受体,清楚地说明雌激素在骨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使骨吸收作用增强,虽然也使骨重建增强,但骨吸收即骨破坏过程远远超过了骨形成的过程,其结果导致骨代谢的负平衡,  相似文献   

11.
林志苇  黎健 《中国针灸》2002,22(11):20-28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当今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针灸医学在该病防治方面有很大潜力。总结国内外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综合相关文献30篇,反映针灸在提高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激素水平、调节骨代谢,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证“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结论:针灸可防治骨质疏松症,补肾健脾是最重要的治法。结论: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不同治疗频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红 《中国针灸》2003,23(1):7-15
目的:对影响针灸疗效时间因素之一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比较。方法:将4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针灸疗法,分别每周治疗1次。2次。3次,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比较3组之间对骨密度的改善程度。结果:每周1次治疗组骨密度无变化。每周2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均能提高腰椎和股骨骨密度,而且两组之间疗效无差异。结论:在使用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每周2次和3次的治疗频率即能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为主月经不调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冀萍  沙桂娥 《中国针灸》1997,17(8):453-455
将97例高泌乳素血症为主的月经不调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65例,西药对照组32例。针灸治疗结束后,治愈率90.76%,有效率98.46%;西药组治疗结束后,治愈率97.14%、有效率100%,两组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6个月、9个月随访西药组症状复发、泌乳素(PRL)反跳明显高于针灸组(P<0.01,P<0.001)。同时在治疗前后对血清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进行放免测定;动物模型采用大剂量氟哌啶醇诱发高泌乳素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针灸对血清PR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糖尿病50年重大进展概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谌剑飞  魏稼 《中国针灸》2001,21(5):315-318
将我国近50年来针灸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的重大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从方法学、治疗学的若干原则以及对糖代谢、胰腺内分泌激素、胰岛素抵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主要并发症的作用影响作了系统评价,对新世纪本病治疗的展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不完全性截瘫的机理。方法:采用不完全性截瘫兔模型6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针灸组,每组于造模后分3批,每批10只,分别于6h、7d、15d处死,电镜下观察线粒体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造模形成后6h针灸能缓解线粒体肿胀,对抗继发性损伤;7d后针灸组线粒体各项指标优于模型组;15d后针灸组线粒体形态恢复正常。结论:针灸可减轻损伤脊髓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变性,维持线粒体有效功能面积及有效个数,促进线粒体进行能量代谢,促进神经元恢复,对抗继发损伤,加快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灸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 :将 1 0年内用针灸治疗与相同时间内西医脑系科运用药物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其存活率、死亡率尤其是复发率进行观察。并对复发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复发率为1 1 2 8% ,药物组复发率为 2 9 45 % (P <0 0 5 )。结论 :针灸疗法能有效预防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针灸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容  王友京 《中国针灸》2002,22(8):19-27
综述近10年来针灸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针灸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活性物质,心肌局部调节及抗氧自由基等方面作用,改善心肌缺血后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促进心肌恢复正常代谢,调整心肌收缩力,纠正心律失常,今后,针灸改善心肌缺血的机理研究可进一步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刺激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针刺与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差异.将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艾灸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和艾灸组均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P<0.01,P<0.05),针刺组优于艾灸组(P<0.05).就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言,针刺疗法的作用优于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体现近10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概貌,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5篇相关文献的内容,分为针刺、针刺加药物、刺血、火针、温灸等不同针灸疗法进行分析,肯定了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结论:针灸具有良好的疗效,无副作用,前景乐观,应进一步研究。并认为如何将针灸的不同方法的有效结合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