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01-202
相火致病理论是以相火学说为基础,结合临床观察,经归纳梳理而提出了从相火角度探讨发病机制的医学假说。文章首先简述相火理论发展历史,然后分别从相火含义、致病因素、致病原理、治疗思路四个方面阐明了相火致病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相火”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相火”理论发展历史、各家学说的探讨,提出“相火以位,妄则为贼,根于肾命,寄于肝胆,苟得肾水肝血以涵之濡之,肾阳以温之纳之,脾土以敦监之,肺金以润降之,心神以镇静之,何妄之有?”的相火学说纲要,并以此说衷和各家之论,阐释李东垣“气虚发热”的理论,使“相火”理论更加明畅全面。  相似文献   

3.
相火学说的内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内经》时期为相火运气说,金元时期为相火火邪说,明清时期为相火阳气说。从相火与现代医学"干细胞"的发生部位与功用,探讨二者的相关关系,以期能为中医理论的丰富、疑难杂症的治疗和现代医学研究思路的拓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相火在历史各时期有论述,如"少火""欲火""贼火"等观点,今人在教学和临床时常对此甚有疑惑,更好认识相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圆运动古中医角度引入相火、认识相火,从理法方药进行探析相火。相火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相火"一词,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主要是在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概念。金元时期是相火学说形成时期。刘河间提出相火之病,多表现为心包络、三焦之热证。张元素强调"命门为相火之  相似文献   

5.
试论相火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生 《陕西中医》1992,13(1):21-23
本文对相火的概念、生理、病理、证治规律等作了系统归纳;并对相火的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认为相火概念具有多元性,是一种区别于其它生理病理之火的功能模型,相火学说的产生有其认识根源,应当发展完善,扩展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相火”考     
分析整理了《黄帝内经》以及后世医家对“相火”的论述,认为“相火”最早只是运气学说中六气的概念,明清以后才把“相火”看作是人体之正气,是推动人体生命力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后世对“相火”概念的演绎和发挥明显体现了传统中医重视阳气、以阳气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相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定义相火概念:下焦、包络之火,元之贼也,与《内经》论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明显不同,留下不解之惑。本文从相火源流动态、演化的过程去考察,澄清这些分歧和争议,相火概念应当涵盖"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邪正之争,相火辨治,可以明矣。  相似文献   

8.
相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理论深邃隐奥,临床应用相对较少,目前用相火学说指导治疗自身免疫病者,国内外鲜见。自身免疫病病因发病机制不明,大多属于疑难病,是中西医面对的共同难题。董燕平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反复思索,发现相火和免疫系统发生地雷同,相火的生理、病理功能与免疫系统功能相近并创立了"肾元亏虚,相火妄动"理论。临床上,以此为指导进行自身免疫病的辨证治疗效果明显。自身免疫病因发病机制不明,大多属于疑难病,是中西医面对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9.
杨震  王安平 《陕西中医》2000,21(11):506-507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相火学说,这一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内生火热的理论。他把君火指为人体正常的整体神明活动,把相火指为人体内正常或反常的局部内生火热。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相火在人体是不可缺少的,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实根源子相火—气的运动,有名无形,不动不可见,动而可见。其运动受心火支配,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相火之变,必导致阴阳失调,机体发生病变,治疗则概括为保阴养阴三法。  相似文献   

10.
杜晓航  刘午阳  袁媛  周波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38-1542
自宋金元以来,君火、相火和命门等理论逐渐成为许多医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孙一奎和张介宾禀前人之学,且对具有争议的相火理论和命门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进一步丰富了火论思想。从生理、病理和临证治疗等3个方面,对孙一奎、张介宾君火和相火、命门与相火之间学术思想进行剖析。文章发现,孙一奎和张介宾都受到了“理学太极”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命门学说中,两人均重视温补之气,但侧重点不同,孙一奎注重元气培补,张介宾则关注阴阳互补。此外,文章还揭示了君相二火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与命门学说的关系,并对君火、相火、命门等概念进行了阐释。通过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两人的火论思想,把握他们学术观点之间的联系,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火论思想的演变,也为后世医家深入理解和应用火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