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其内在规律。方法在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药性与功效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药性与功效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单性能的研究难以完全表征药物的作用,需将四气、五味、归经等性能视为整体进行研究,方能突显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通过对药典中药性与功效数据的整理与关联规则分析,明确了每种性能所对应的主要功效,为组方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中药药性、功效组合规律及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筛选《中华本草》中药理作用为"抗病毒"的中药,同时以"中药"并含"抗病毒"作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抗病毒中药相关研究文献。对筛选出药物的药性及功效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抗病毒中药药性组合(性-味-归经)及功效规律,并挖掘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共筛选出201味中药,抗病毒中药药性组合共计177种,总频次为803次,出现频次≥15次的为寒苦肝(38)、寒苦肺(28)、寒苦胃(25)、温辛肝(20)、寒苦心(19)、寒苦大肠(18)、温辛脾(18)、温辛肺(17)、温辛胃(17)、寒甘肺(15)、寒辛肝(15)、平苦肝(15)、温苦肝(15)。涉及功效共计36种,总频次为545次,其中频次排在前10位的功效分别为清热(77)、活血化瘀(42)、化痰止咳平喘(38)、利水渗湿(38)、补虚(37)、止血(30)、解毒(28)、止痛(27)、祛湿(24)、驱虫(21)。抗病毒中药药性功效强关联规则为寒苦肝与清热、平苦肝与清热、温辛肺与解表等13条。结论抗病毒中药药性组合规律为寒温皆用,辛苦兼施;功效类别规律为多法共举,不拘清法;药性功效关联规律为药性为启,功效相承。  相似文献   

3.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药性科学内涵与性效规律研究,本文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具有某类传统功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药性组合为切入点,通过药性组合间的研究结果对比,在整体层次上发现传统功用与药性组合的客观规律,在单味药层次上明确药性的药效特点与代谢特征,在分子水平层次上揭示药性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其效应的组织分布,从而建立中药“证候-功效-药性”系统网络,阐释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功效-药性组合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功效--中药药性组合的关联性问题,采用单味药作为研究载体,在明确单味药所发挥功效的基础上,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单味药药性与功效的数据记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从单味药层面,得到各功效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获得相同功效的药味在药性组合层面的共性规律.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对上述共性规律进行分析验证.此研究以"功效-药性组合"为主线开展中药药性、功效系统性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对解析中药方剂的药性组合配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性-功效-应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历代医家均强调"药性互参"、"性效结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的学术思想。单味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功效,每种功效都与药物本身的药性密不可分。研究发现,单味中药的多种功效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笔者从"药性互参"分析中药的多种功效,从"性效结合"分析中药的基本功效,最后得出结论,药物的多种功效都是建立在基本功效基础之上的。由此可以帮助医者更好的认识中药,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可以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根据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性效关联性即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说明了性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了性效关联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病证的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明药性与功效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性本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药性具有多维性的概念。中药药性多维性是指中药药性诸多要素集合决定中药效能的特性。药性的多维属性是中药具有多功效的内在依据,它们之间存在着和性效异同的离合关系;药性多维性与病证病机多维性相统一。中药药性-功效-病证之间的相互关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中药药性多维性的认识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药性的现代化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深入解析,对临床中药学教学内容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探索。一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理解认识,以与临床辨证用药更好地对接;二者可对其今后学习方剂组方配伍用药规律起到积极的作用,真正做到理、法、方、药在临床运用中能融会贯通,从而培养中医思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临床中药学自身学科特点,以中医药学理论的内在规律为指导,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每味药的药性与功效内在联系性,并对不同功效的施用要点进行阐释。在临床中药学教学实践中,将功效与临床应用对应讲解,并紧密结合药物的性能特点进一步深度阐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更加合理化、先进化、科学化,从而有助于推进临床中药学教学内容合理构建、深化改革。由于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可以说明药性与功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药性与功效关联的研究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实用性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主治病证为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明药性与功效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性本质的科学内涵。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中药功效加以科学归纳、划分,使之表述规范,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初学中药学生的一些疑难困惑问题。也有利于中药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真正赋予临床中药学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规则。方法:以中药性效为主线,结合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探究分析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525味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归纳分析药性组合群与功效群。结果:发现单味中药大部分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统一,部分药性组合没有相对应的功效,部分功效没有相对应的药性组合;不同中药相同的药性组合与功效的关联符合一定的规则;不同中药同一功效对应的药性组合也符合一定的规则。结论:以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为主线开展中药性效关联的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构建中药"药性组合群"和"功效群",方能揭示中药药性、功效关联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尝试以数学关系式来描述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并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进一步分析,总结中药的性-效关联规律。力求对药性理论进行现代阐释的同时,增加药性理论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