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脑缺血的炎症反应成为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是多因素、众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脑缺血时炎症反应促进了继发性脑损害,是脑缺血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刺干预脑缺血炎症有较好疗效,文章对针刺对脑缺血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数据显示,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0%,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1-2]。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卒中,主要治疗方式仍是有限时间窗内的溶栓和(或)取栓[3],以期实现缺血组织的再灌注。但随着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其具体的损伤机制尚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级联反应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患子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无患子大、小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随即实施再灌注,再灌注时间为22h。取血后用EL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取脑一部分采用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其他匀浆后测黏附分子-1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IL-1β、TNF-α、ICAM-1含量显著降低,IL-6含量上升,脑梗死率明显降低。结论:无患子皂苷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级联反应以及其在血液和脑组织内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抑制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针刺干预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国内外针灸研究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过氧化反应,抑制脑水肿形成,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保护与再生,促进血管再生等。现阶段研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深入对针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探索,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多种病因或疾病可引起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一些病例中的应用,迫切需要寻求其他合适的安全途径.针刺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在生理功能最大调节极限范围内,调动人体固有的生理积极因素,能尽早促使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局部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转化.近年来,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试验阶段及临床治疗中已取得了进展.本文就近年来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飏  樊永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218-1219
综述了近5年来有关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研究近况,认为中药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药防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脑缺血病理模型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亚低温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miRNA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亚低温组、针刺联合亚低温组(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Zea Longa线拴法复制改良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3h进行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只捆绑;针刺组针刺人中、百会、大椎穴,每次留针30min,12h/次,共治疗7次;亚低温组置于冰盒内,肛温(33±1)℃、鼓膜温度(31±1)℃保持72h;联合组接受针刺及亚低温治疗72h。治疗前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量治疗后大脑梗死面积比,采用基因微阵列技术筛选差异表达miRNA。结果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亚低温组、联合组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降低(P0.05,P0.01),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假手术组、针刺组、亚低温组和联合组差异miRNA表达数量分别为4、5、16、7、23个,且差异表达miRNA功能不同。结论针刺联合亚低温疗法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iRNA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缺血脑组织在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可能导致比血管闭塞时更严重的急性损伤.针刺干预CIRI具有良好疗效.该文就基础研究中针刺可减轻CIRI中炎症反应、钙离子超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CIRI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IRI中神经保护的进一步研究指明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大鼠中枢杏仁核CRF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成5组;以双侧肾俞、百会穴电刺激为针刺预处理方式,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杏仁中央核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样阳性免疫面积、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各组CRF表达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显著性变化。术后/针后6h,与空白对照比较,各组CRF表达显著升高(P<0.05);术后/针后24h,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CRF表达均出现明显回落,组间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针后72h,脑缺血再灌注组及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再灌组CRF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且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针刺预处理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均已回落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中枢杏仁核CRF样蛋白的强烈表达;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中枢杏仁核CRF的异常表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素辉  孙华  徐虹  张亚敏  高扬  李沙 《针刺研究》2012,37(6):470-47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双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再按照再灌注后时间分12、24、48、72、96、144h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设正常组6只。针刺组电针刺激"百会"和"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20min。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结果:IL-1β在脑缺血大鼠患侧脑区呈双峰表达,模型组峰值时间为48h和96h,针刺组为72h,针刺组IL-1β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IL-1β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除72h组外,针刺组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TNF-α在患侧脑区呈单峰表达,模型组和针刺组峰值时间均为72h,针刺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TNF-α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通过调节脑缺血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再灌注6h、24h、72h)、针刺组(再灌注6h、24h、72h)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6h,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出现增高趋势,并于24h达到高峰,模型组与针刺组及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脑缺血后1CAM—l表达增加,针刺可降低1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后ICAM—l导致的缺缺血性脑损伤。说明针刺对缺血性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WBC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血清TNF-α、IL-6的动态变化和针刺对两者及外周血WBC的影响。方法 四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注不同时段和针刺后取血测定TNF-α、IL-6和外周血WBC。结果随着全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TNF-α、IL-6呈动态增高的过程,针刺可降低再灌注后升高的WBC数量和TNF-α、IL-6水平。结论 针刺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学改变以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醒脑开窍”针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来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引发大鼠脑神经元、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等结构损伤,针刺可改善脑缺血周围区超微结构损伤。并且发现在3h时间点给予针刺干预较其他时间点理想。结论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3h内给予针刺干预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组织NO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我们采用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家兔模型,观察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的脑自由基及NO(一氧化氮)、NOS(一氧化氮合成酸)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均可造成脑损伤,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降低,FR(自由基)显著升高,以再灌注损伤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针刺能够在抑制自由基产生的情况下,提高NO含量及NOS活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袁青  马瑞玲  薛媛  靳瑞 《针刺研究》2004,29(2):90-93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用NIH雄性小鼠3 8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n =10 )、假手术组 (n =10 )、模型组 (n =8)、针刺组 (n =10 )。针刺“百会”、“神庭”、“率谷”、“脑户”穴 ,1天 1次 ,共 10次。用免疫组化法观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结构中GFA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普遍增强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阳性反应一致 ,而针刺组的阳性反应介于模型和正常鼠之间。结论 :针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与使GFAP阳性反应数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对更年期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GFAP和OX4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经筛选为自然更年期,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后,采用Ber-derson神经体征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光镜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GFAP和OX42蛋白表达。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24 h和7 d的神经损伤症状;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状态;对缺血24 h和7 d脑组织中GFAP和OX42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能够抑制胶质细胞GFAP和OX42的活化,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改善脑组织病理学损伤状态,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 ,脑组织甲醛固定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6hr与术后 15天组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电针组与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组间 15天时比较 ,电针组与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 >0 .0 5) ,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第 15天时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电针组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针刺组与电针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头皮针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并延长神经生长因子产生时限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使肢体功能恢复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调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的表达及早期头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2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水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MMP-9的表达。结果:头针组大鼠在再灌注24h、48h、72h,脑组织水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再灌注各时间点头针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MMP-9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进行头针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减轻其脑水肿程度。MMP-9下调可能是该疗法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卒中已成为国内居民首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80%.针灸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针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电生理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就近20年来针刺干预脑缺血的电生理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学改变以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醒脑开窍”针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来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引发大鼠脑神经元、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等结构损伤,针剌可改善脑缺血周围区超微结构损伤。并且发现在3h时间点给予针刺干预较其他时间点理想。结论: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3h内给予针刺干预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