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胜兰 《中医杂志》2005,46(11):861-863
分析总结历代医家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并结合临床体会,认为高脂血症病机多以虚实并见.虚为脏腑虚损,其中以脾虚、肾亏为主,脾胃虚弱,则脾不健运,饮食不归正化,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易致膏脂输化障碍而成高脂血症;肾元亏虚,精气渐衰,肾阴不足,虚火灼津,肾气虚弱,肾不化津,则清从浊化,或因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致脂质内聚,困遏脾运,积存于体内而引发高脂血症,故肾亏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实则多为痰瘀胶结,痰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高脂血症缠绵难愈的关键环节.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以健脾利湿、化痰泄浊、滋补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年老气血本虚,内伤积损或久病气血耗伤或劳倦过度使气血再衰;气虚则血行不畅,脑脉瘀阻;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情志过极,肝郁血滞致瘀;或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瘀阻滞脑脉,脑髓神机失调,清窍失用。气虚为其本,痰浊瘀滞为其标,气虚生痰致瘀,痰瘀互结闭塞脑脉为其主要病机关键,气虚、血瘀、痰浊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证候要素,治宜益气活血、化痰通窍。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临床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脂血症与肾病、糖尿病、肝胆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理1.1 肝肾亏虚 :因先天不足、房事不节或年老体虚 ,导致肝肾亏虚 ,精血不足 ,布散失调 ,邪阻经络。1.2 脾虚失运 :因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 ,伤于脾胃 ,使脾虚健运失司 ,导致痰浊脂膏内生。1.3 痰瘀阻滞 :情志不舒 ,气郁血滞。痰瘀互根 ,血积日久 ,化为痰水 ;痰浊流注经络则可形成瘀血。2 辨证论治2 .1 肝肾亏虚 :症见头昏晕痛 ,健忘失眠 ,心悸耳鸣 ,腰酸…  相似文献   

4.
血瘀是临床重要的病机之一,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血瘀日久可生风致瘀风内动,并常与其他内风相兼出现;瘀血蕴积日久可化毒,毒又可致瘀,毒瘀从化,引发诸多临床急证;瘀血还可与痰浊、内热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瘀热互结证,而血瘀化风、瘀毒从化、痰瘀互结、瘀热互结多见于老年病、慢性病或疾病的危重病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痰瘀互结证的医案并提取证素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病位证素主要是肝、胃、肺、肌肤、经络、心、筋骨、肾、胞宫,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热、气虚、风、湿、火、阴虚、毒、血虚、寒、津液亏虚等,对病位及病性证素采用因子分析,得出痰瘀互结证的兼证如:痰瘀阻络证;湿热蕴肤;风寒犯肺;肝郁脾虚;气虚津亏;火毒内蕴;心胃瘀阻;虚热内扰;血虚不荣.结论:频数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 ,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痰浊”等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 ,本病主要涉及肝、脾二脏 ,以肝为主 ;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 ;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 ,或感受湿邪 ,或嗜食肥甘等而致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周琴花认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滞中焦 ;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 ,横逆犯胃 ,气病及血 ,血流不畅 ;肝病传…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的痰瘀病机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效勤 《光明中医》2007,22(11):24-27
高脂血症中医属称"脂膏".从痰瘀论述.病机源于气机失畅;初由气病及血,发展到气衰无力推动,血液循行滞留,因之瘀阻痰生.沉积于血脉,血管空间缩小,供养受限,致脏腑气机失调,气化失常,气血津液停滞不通,又是生痰致瘀之因.痰瘀互生,虚实转化,因果循环,愈演深重.人老功能渐衰,饮食不归正化,膏脂输化障碍,是五脏功能各有所失,虽属内源性,又与饮食不节,荤与素比例失调有关.外源性,长期营养过甚,肥甘厚味,焦虑忧郁,好坐少动等导致血脂不断升高.痰瘀同源异物,同一性和特殊性,质粘滞有亲和力,胶粘互结,难解之兆.故痰瘀同治,标本兼顾.注重治气,虚则补气,实则疏畅气机,提高血运,即达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瘀致毒与中风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致毒"。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互结从而引起颅脑痰瘀交结;痰饮致毒、瘀血致毒、痰瘀互结致毒致使毒邪痹阻脑内;痰瘀毒邪引起中风。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整理和揭示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用药规律,评价中医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995年~2016年公开发表的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探究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常见证候—痰瘀互结证的证治规律及临床疗效。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合格文献39篇,有完整处方名称(包括传统经方名称)32首方、没有取名但以"自拟经验方"作为名称7首方,涉及相关药物共77种,合计治疗患者1 612例。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排名依次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化痰药。最终纳入13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能提高临床疗效(OR=2.71,P<0.000 1),升高HDL水平(OR=0.21,P<0.000 01)。结论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痰瘀同治是高脂血症辨证论治的大法之一。中医药祛瘀化痰法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仍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凡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遭受损伤而致功能紊乱者,统称内伤。一般医家多从气血立论。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内伤患者除了有气血的病理表现外,每挟有痰证,且可以与气血相提并论。气血互根,痰瘀同源,痰瘀在内伤病证中具有同等地位。由于痰瘀互相胶固,痰阻血难行,血凝痰难化,故治痰必治血,血活则痰化;治血(瘀)必治痰,痰化血易行。笔者根据痰瘀互结的病机,对伤科内伤病证以痰瘀同治为基本治  相似文献   

12.
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痰瘀致毒导致中风发生的机制,从痰浊和瘀血的相互关系,痰瘀互结成为中风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致毒是中风发病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痰化浊是临床治疗中风的主要法则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探讨了痰瘀致毒与中风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血瘀是皮肤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加重皮肤衰老的重要病因,在皮肤衰老进程演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皮肤衰老-血瘀相关理论根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参见《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对于衰老的论述,文章认为血瘀致皮肤衰老的机制主要为肾虚精亏致瘀、气血亏虚致瘀、阴虚血热致瘀、气机郁滞致瘀、寒凝血脉致瘀、痰瘀互结致瘀六个方面。文章主要从中医血瘀理论探讨皮肤衰老的机理,进而探求采用活血化瘀法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痰和瘀是阴精为病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阳气失调则阴精为病。"怪病多见于痰""百病多兼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畅则痰消,气结则痰生。痰水与瘀血胶凝即为痰瘀。慢性支气管炎与痰的关系固然十分密切,与瘀血的关系更不可忽视;长期咳嗽、气喘,日久累及心脏,可伴紫绀、青紫舌等;初病在气,肺病气滞,滋生痰浊,日久由气及血,久病伤血,形成瘀血;久病入络,痰浊与气血相结,壅塞肺络。痰瘀胶凝,互化、互患有3条途经:1痰→气滞→瘀;2瘀→气滞→痰;3气滞→瘀→痰,故须痰瘀同治。临证有时虽只表现出痰或瘀,因痰瘀互化互患,故须痰瘀兼顾,治痰为主佐以治瘀,治瘀为主佐以治痰,或两者并治;当以辨证处方为基础,加入桃仁、郁金、丹参、虎杖、地龙等活血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了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权重,并分析各相关发病因素与证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和阴阳两虚证类(0.4%)。同时,除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外,男性更易患肾阴不足证类,女性更易患瘀血阻络证类和气血亏虚证类;中青年患者肾阴不足证类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病程延长则患瘀血阻络证类和肾阳不足证类的机率增加;超重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的整体机率增加;高脂血症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风痰上扰证类和肝阳上亢证类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多发证类;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饮酒、吸烟、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与中医的证类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病机系素体脾虚或肝肾亏虚导致痰湿内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是病理基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肾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而生痰,痰瘀互结形成血脂异常;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气血,脂膏贮留于体内,侵入血脉,形成血脂异常。张学智将血脂异常分为四型: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当因人而异,活血化痰,通络降脂,滋补肝肾,补脾和胃,标本兼治,未病先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7.
祛浊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脂血症是血浆中一类或几类脂质水平超过正常的病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脂治疗是冠心病(CHD)一、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黄丽娟主任是全国的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治疗30余年,她认为: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范畴。人或饮食不节,或好逸少动,或脾虚失健,均可导致膏浊壅滞不去,而凝聚浸淫血脉,是为高脂血症的病机关键。而浊邪凝聚,脉道不利、阻碍气机,导致瘀血内生,痰瘀互结,沉积血府是高脂血症发展为循环系统疾病病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万鹤 《吉林中医药》2004,24(10):55-56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因此 ,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情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 1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刘少云[1] 认为本病为嗜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 ,味甘则缓之 ,缓则脾气滞 ,不能化浊 ,而痰湿内生。刘国凤等[2 ] 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为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厚味 ,伤及脾胃 ;或嗜酒无度 ,酿湿生痰 ,导致痰浊内生 ,因痰致瘀 ,瘀阻脉络而成。蔡英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NLR)、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比(LMR)水平,分析证候程度与NLR、LM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OA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共计89例,其中痰瘀互结证37例,肝肾亏虚证52例.测定患者NLR、LMR数值,比较两种证型患者年龄、体温、血压等人口学资料和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应用中医证候量表量化证候程度,分析NLR、LMR与中医证候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KOA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K-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肝肾亏虚证患者(P<0.01),肝肾亏虚证患者LMR水平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NLR水平呈正相关(r=0.688,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LMR水平呈负相关(r=-0.727,P<0.05).结论:KOA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NLR、LMR特点不同,此两项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中医证候的严重程度,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指出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