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疗效评价相关因素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特点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而现今沿用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不能客观反映以上特点。本文分析了其不适用于中医治疗肿瘤疗效评价的原因,同时分析现行的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以及相关因素,包括生存质量(社会、心理、生物学方面)、实体瘤缓解率以及生存期等诸多因素。结合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特点,认为生存质量、生存时间、肿瘤缓解率是疗效评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 注意可能致癌因素肿瘤的病因十分复杂。从外因入手 ,重视自然环境中某些致癌因素 ,如空气、水源、食物等污染或某些化学致癌物质。不少学者从内分泌、免疫学、遗传学、基因及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内因。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重视内源性因素 ,认为肿瘤的产生与情绪内伤密切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建立中医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方法。根据肿瘤治疗理念的变化和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特点,结合国内外有关肿瘤药物评审标准的变化情况,认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应以体现病情稳定的无病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为首要评价指标,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生存质量、实体瘤肿瘤负荷变化等指标,中医证候是否应该作为疗效评价依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临床常见致病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过程相对复杂.中医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名称,归属于中医"中风""眩晕""偏枯"等范畴.课题组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该病为本虚标实证,病因病机与虚、瘀、痰、毒等致病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病因不外乎内因素体不足和外因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导致机体虚弱而引起.其病程历经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两个阶段,并通过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有利于该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晚期恶性肿瘤中医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晚期结直肠癌2份样本,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以多种评价指标为自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晚期胃癌、晚期结直肠癌生存预测模型,选择其独立预后因素作为晚期恶性肿瘤中医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结果根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晚期胃癌、晚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为瘤体大小、KPS评分、体质量及主症变化4项。结论瘤体大小、KPS评分、体质量及主症变化4项可作为中医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医肿瘤学临床研究现状与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岱翰 《新中医》2006,38(6):4-6
从中医药治癌的临床应用状况,肿瘤临床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抗癌中药研究有关问题思考,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优势和展望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认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肯定,方法包括个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应重视“以人为本”,防止过度及不合理治疗;抗癌中药制剂研究不能忽视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药抗癌研究应坚持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有的临床体系,制定实体瘤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减少被动模仿西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抗癌模式。  相似文献   

7.
钱香  徐康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88-1091
目前研究认为,胃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凝、邪热为标,脾虚为本.胃癌的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显示,胃癌证型与化疗疗效及预后,免疫及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相关基因关系密切,为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预测肿瘤复发及合理运用中医药预防复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形神医学理论与恶性肿瘤诊治显著相关。提出恶性肿瘤治疗形神统一理论(绝对统一和相对统一),将恶性肿瘤发展过程及相对应的治疗分为三期,创建更加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早期以治形为中心,追求形神绝对统一,评价重点在根除瘤体(CR,Recist判定标准)+症状消失;晚期以治神为重点,追求形神相对统一,评价重点在症状、合并症出现少而轻,忽略肿瘤增大至进展(PD);中期前半部分,评价重点在瘤体缩小(CR、PR、肿瘤缩小的SD)+症状改善,与早期治疗目标接近;后半部分评价重点在症状明显减少+瘤体增大速度减慢(肿瘤增大的SD、PD),与晚期治疗目标相衔接。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为临床应用服务,先行创建形神统一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疗效判定结果调整临床治疗。未来期待根治和姑息两大类治疗,全方位、多角度、分期、分阶段、多项目、多指标综合评价恶性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疗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中医及西医两种疗效评价方法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中的差异和特点。方法3个分中心共纳入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分为2组:中药组104例采用中药注射剂联合辨证论治汤剂治疗,化疗组96例采用国际通用的化疗方案治疗,疗程均为6周。以包含临床症状、瘤体、卡式评分、体重、免疫功能评价的"中医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受益(疗效)评定标准"和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同步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化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1);按照"中医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受益(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中药组优于化疗组,二组比较显示出有出现统计学意义的趋势(P=0.05);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结论"中医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受益(疗效)评定标准"与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相比更能反映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与优势,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疗效标准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肿瘤已有40多年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但是如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并让世界医学界认可,与国际接轨,进而走向世界,造福于全人类,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及疗效标准我国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法与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稳定瘤体,改善  相似文献   

11.
回顾近15年对于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西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中,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手术治疗方式多样,疗效存有争议;保守治疗中综合消肿疗法较为安全有效,但国内开展此项目的地区较少,大部分淋巴水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中医认为本虚标实、正邪错杂是本病的特点,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气(虚、滞)、血(虚、瘀)、湿、热,治疗上应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临床常用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刺疗法等,都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示了中医药的诊疗优势。  相似文献   

12.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亚健康的大环境下,高血压病已经不单是指血压升高这一症状所带来的危害,其影响更大的是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长期慢性损害。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通过改变血管结构进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已然成为诱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就目前来看,西医对靶器官损害的治疗还只是针对症状治疗,很难从根本病因上进行突破。而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以及预防延缓并发症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与成果。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又是一身气血运行的关键。脾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脾居中焦,维系五脏,统摄全身气血运行。故笔者认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可体现"治病求本"的理论,而高血压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与脾功能失常也是密切相关。二者同为血管性疾病,都离不开"脾主统血"与"脾主调节气机",沈明宗在《金匮要略编著》中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主要从中医角度探究以脾脏象理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确定高血压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相关性,总结提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与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以及预防和延缓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名探源及病机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现在多归属"中风"范畴。为正确认识中风病的诊治,文章回顾历代文献对中风病的病因、症状以及病机的各种论述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归纳,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渐摈弃了外风致病学说,认为亏损元气是其本源,风、火、痰、瘀是其外在表现,提示人们在治疗大法中不可因"中风"之名而滥用"祛风"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心理因素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中医心理与肿瘤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中医心理防治肿瘤的过程中,应突破目前的诊疗模式,将中医心理"三步走法"应用于肿瘤防治:一是在肿瘤发生前普及"未病先防心理";二是在肿瘤发展中加强"既病防变心理";三是在肿瘤转移时注重"已变延缓心理"。文章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中医心理"三步走法"在肿瘤防治中的新思路,突出体现中医个体化和治未病优势。  相似文献   

16.
滕然  蒋益兰 《陕西中医》2020,(7):941-944
“瘀”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瘀血形成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病机,临床中活血化瘀药物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的作用也得到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近几年有些实验研究发现某些活血化瘀中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从而使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抗肿瘤应用出现争议。认为使用时结合辨病辨证、分阶段运用、合理择药、酌情定量、合理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仍能在防治恶性肿瘤转移中发挥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性极强,目前常规的手术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皆不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全面继承团队老一辈专家“扶正培本”肿瘤治疗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围绕胰腺癌病位、病机、病势特点及本虚标实的特征,从调节气机、消解癌毒层面入手,创新性地提出以“调气解毒”立论的胰腺癌中医药治疗策略。从气机升降与抗癌解毒的不同维度,解析肿瘤形成、演变、扩散、转移的病理过程。在结合胰腺癌疾病自然病程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炎癌转化期、气聚成癌期、缓解康复期等不同病期特点,构建控上游、治病本、防下游的肿瘤全周期分期诊疗思维框架。胰腺癌分期诊疗的思维方法为中医药的有效介入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方案,是肿瘤研究学术思想的开拓创新,同时也是探寻胰腺癌核心病机、优化治疗方案、回归证治本源的多元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王慧芳 《西部中医药》2010,23(12):19-20
王化良教授在临床中灵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首辨虚实,分清主次,标本同治,取得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78-681
中医临床发现脏腑病证寒热特性各不相同,对于其解释尚无定论。从中医理论本源之五运六气、标本、中气框架,深入探讨各脏腑阴阳特性的差异,从而解释各脏腑临床病证所见的差异性。结合临床中观察到的脏腑发病规律,以运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的原则,独辟蹊径,提出以一阴对一阳、二阴对二阳、三阴对三阳表示标与中气对应的关系,更好地阐明标本、中气与临床脏腑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肺结节为有形之邪,病位在肺,肺的病理生理功能与中医“气血理论”关系密切,气血运行失调关系肺结节的发生发展,笔者认为肺气虚是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雾霾、吸烟等外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肺结节的形成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气虚痰瘀阻络和气滞血瘀痰凝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病机,在防治方面,祛除致病诱因做到未病先防,改变肺结节生长的身体环境做到已病防变,对于有形之邪,采用中药消散或者手术祛除,同时补益气血,顾护正气应该贯穿肺结节防治的始终,通过对肺结节的病机与防治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