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红文  赖耀铭  刘婉玲 《新中医》2015,47(12):200-202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2组均进行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的量表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9%,对照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临床痉挛指数及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临床痉挛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火针点刺联合Bobath疗法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处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的针刺治疗配合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4.
蓝晶晶  梁巧巧  吴悦 《新中医》2021,53(4):197-20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干预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西药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定肌痉挛程度,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功能情况,以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IS移动能力、力量状况、记忆交流能力及情绪4个维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并配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情志疏导,疗效满意,有助于缓解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估2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Ashworth痉挛分级评估肌张力,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更好,可明显缓解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具有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治疗可有效的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把12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60例和对照组(Bobath疗法)60例。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病人的下肢痉挛程度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结论: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纠正足内翻,进而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结合调神止痉法针刺和体感音波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法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Bobath加体感音波治疗,治疗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针刺及体感音波治疗。对3组患肢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评定,统计3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1组为82.14%,对照2组为74.07%,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神止痉法针刺联合体感音波疗法、Bobath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组进行火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Bobath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的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临床痉挛指数,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点刺结合Bobath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肌力及肌张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的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康复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