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温阳法是通过扶助人体阳气,以温里祛寒、回阳救逆的一种方法。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多见于中风病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筋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长期以来,如何合理、有效地缓解痉挛,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笔者采用温阳法为主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就临床体会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刺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峰  李平 《河北中医》2003,25(1):69-71
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 ,亦是中风康复过程中常见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综述如下。1 体 针1.1 传统取穴 胡智慧等[1] 以阳明经穴为主 ,加上 10 0Hz电脉冲刺激治疗中风偏瘫伴有不同程度痉挛的患者 ,采用Ashworth张力评定法 ,发现此法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较高的肌张力下降。桂清民[2 ]平调阴阳跷脉 ,针刺申脉、照海穴 ,运用补虚泻实手法 ,治疗中风后肌痉挛造成的足内、…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肢体出现痉挛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其研究机制,并包含笔者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中风后痉挛状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方法,穴取大椎、陶道、至阳、筋缩、命门、腰阳关、中脘、关元、天枢等,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理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下肢改良Ashworth分级、Fuge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分级和Fugel-Meyer评分明显改善,并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缓解中风后痉挛状态,提高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亚锋 《光明中医》2009,24(7):1313-1315
通过观察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患者四肢肌群及髋内收肌张力的影响,确立改良Ashworth量表及髋内收肌张力评分为观察指标,明确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规范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于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标准"将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入康复治疗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加针刺的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各观察指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判定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结果: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及自身前后对比,改良Ashworth量表及髋内收肌张力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患者四肢肌群及髋内收肌张力,而对照组则不能改善髋内收肌张力,由此可知单纯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小肌群张力过高的情况,而对髋内收肌等大的肌群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丽 《河南中医》2008,28(1):85-87
综述10余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本病的研究要深入,筛选并确立针灸选穴及针刺方法的原则,以提高针灸临床的指导性;设立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参照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定,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设立严格的对照组,使其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其出现代表肢体肌张力的恢复,但若停留在此阶段,会影响肢体进一步的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肢体挛缩及功能完全丧失。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比方法观察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和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针刺干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探讨早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共治疗4周后,观察其Ashworth评分、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上述四项评分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表明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阴阳法针刺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对于脑卒中偏瘫均有疗效。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组相比,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对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的疾病,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其出现代表肢体肌力的恢复,若停留在此阶段,会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肢体挛缩,功能完全丧失。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中风偏瘫的重要方法,但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根据近10年来文献,现将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同时加用艾灸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6个月以内病程总有效率为94.4%,6个月以上病程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分别为70.0%、79.2%和56.3%,两组总有效率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上病程的疗效两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