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露  龙绍疆  王江 《中医药导报》2007,13(10):97-99,105
文章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及天然药的药理研究中的基本概况,着重从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模型研究中的运用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及天然药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药生物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和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4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简要展望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产生途径、化学反应、合成和生产三个方面的应用。结果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过程中比传统研究方法更具有优势,为中药化学研究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结论中药化学研究应当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药生物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细胞工程、发醇工程、酶和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4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简要展望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应用的概况。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有:1.基因芯片技术;2.发酵法提取中药;3.基因指纹图谱;4.纳米生物技术:5.利用基因工程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转基因技术;6.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动物类中药等等。结论: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为中药得到世界认可.走向世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生物技术在中药材品质改良、保护和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方法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药生物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主要应用于多倍体育种、药用植物及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转基因药材、中药鉴定及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将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介绍生物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优良品种培育、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总结近10年来中药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技术在当前中药材品质鉴定和中药新药研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引入和采用最新的生物技术支持。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为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中药物质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基因工程技术在中药药效评价领域的应用,并且对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罗广宁  贝伟剑  彭文烈 《中药材》2002,25(7):514-516
生物技术是一门前景看好的新技术,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开发领域,对促进中药现代化、促进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南药研究开发中生物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药物作用靶标的揭示 ,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本文就整体动物模型、受体模型和分子生物色谱、细胞模型和细胞膜色谱、基因芯片技术 4种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综述 ,为推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加速中药现代化步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绝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是相统一的,少数情况下有时并不一致。在应用中药时,首先进行辨证,根据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在具体选择药物时,首先选择符合中医药理论又经研究证实确有这方面药理作用的中药。少数情况下在组方时选用少量虽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但经药理证实确有治疗作用的中药,这样既未改变整方的功效,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可增强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功效作用为主,以中药药理作用为辅,二者有机的结合,必将使中药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与组分药性数字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宏观药性假说"认为:寒热药性是中药物质的宏观属性,中药的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皆有药性。中药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且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基于中药宏观药性假说,将中药"系统分离"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进而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论医哲不分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玲 《山西中医》2003,19(3):1-2
古代哲学对各种传统学科理论的形成都曾有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医学理论中,古代哲学不仅是方法论和自然观,而且有些哲学概念直接代替和弥补了实际医学知识的不足。医哲不分是造成中医理论中概念模糊的根源,其消极作用在于有碍于深入探讨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限制了对具体事物清晰、准确、实在的把握。因此,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使医哲分离,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药新药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要研制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现代中药,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势在必行。从生物化在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中药生物化的靶向定位减毒增效作用、中药生物化的增强抗菌作用和分子生物技术对中药复方疗效的肯定进行阐述中药的生物化作用。展望随着中药生物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复杂的中药作用机理会逐步得到阐释,中药的疗效以及新功效将从机理上获得科学依据,为中药获得像西药一样的市场准入权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全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提出并发展中医健康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开展体现中医学特点的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研究,是实现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医健康工程融于信息技术,形成具有中医功能状态的智能辨识系统,延伸进入健康物联网,为大健康时代人体养生、保健与健康提供更准确和便捷的服务。而中医证候的辨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运用中医证候结构表征数据,可以实现证候与理法方药数据的智能计算,形成中医辨证论治智能系统,对促进中医健康工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基于课题前期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旨在从定点医疗机构中医医师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医疗保险对中医药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中医药与医疗保险的良性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253 名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医医师在中医药和医疗保险关联方面的看法进行调查研究,使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医保定点后参保患者已成为医院的主要服务人群(73.5%),医院(68.4%)和中医师(41.9%)的收入均有所增长,有助于中医医院做大做强(63.6%);参保患者主要因疗效(37.9%)和安全(24.1%)而选择中医药治疗,医保报销比例的影响较低(1.2%);中医药医保报销范围需进一步扩大,如中药院内制剂(90.5%)和代煎费(78.3%)等。结论:在“全民医保”背景下,医疗保险对中医药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中医药应通过标准化等手段保障安全和提高疗效,同时医疗保障政策和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标准的制定也需考虑中医药的特性,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校+师承”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在中医传承班运行中医经典“课程-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院校与师承互动,导读精读选修渐进,自学诵读跟师结合,重在培养中医思维;实训教学实施案例分析训练,通过集中实训、自主实训和实训考核,重在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教学实施五年一贯导师制,辅以家传学习和统一见习实习,重在培养和提高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传承班3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对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发展至今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寻找和研究其哲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对更好的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走向世界,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笔者认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哲学思想,包括“实践第一”、“辨证地看问题”、“整体地看问题”、“实事求是”等都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由于其思想和方法正确,就确保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经久不衰及必然昌盛。因此坚信:不管道路多么曲折,中医药一定会走向全世界,被全人类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分析了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及临床现状,进而探讨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路及临床对策。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可观,为临床治疗注入新的希望。通过对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考分析,创新学术理论及临床治法,讨论开展中医证候研究,建立中医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研究的可能性,并增加临床中药新药研发,拓展中医特色疗法和新型疗法的应用,加强与神经康复预防的联系,进而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毒性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而炮制工艺的科学合理是保证毒性中药饮片应用安全有效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毒性中药饮片发展过程及质量控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毒性中药主要通过加工炮制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以保障临床安全有效,因此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现状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古今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初步阐述了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减毒机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提出基于中医药整体观系统开展炮制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基于中医药和谐观解析炮制过程中物质相互作用科学内涵,为明晰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机制,规范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实现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保障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安全有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