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医》2015,47(1):50+173+268
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已出版,《新中医》编辑部代售的有: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42元),中西医结合诊断学(59元),中西医结合外科学(58元),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60元),中西医结合儿科学(46元),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52元),中西医结合眼科学(46元),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口齿科学(46元),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相似文献   

2.
书讯     
《新中医》2009,(9)
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已出版,《新中医》编辑部代售的有: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42元),中西医结合诊断学(59元),中西医结合内科学(85元),中西医结合外科学(58元),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60元),中西医结合儿科学(46元),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52元),中西医结合眼科学(46元),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杭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验收浙江省杭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5年来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努力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道路,创造出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医院。该院在争创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中,狠抓了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和中西医结合肾...  相似文献   

4.
书讯     
《新中医》2011,(2):24+55+72+106+157+159+161+179
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已出版,《新中医》编辑部代售的有:中西医结合诊断学(59元),中西医结合内科学(85元),中西医结合外科学(58元),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60元),中西医结合儿科学(46元),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52元),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5.
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概况、困惑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50余年的发展演变及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存在的困惑、问题及原因。结合中西医结合发展状况,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地位、作用,中西医结合专业名称规范及其定位,多层次办学体系的建立,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完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及相应的配套教辅、教参丛书,加强创新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后期教学与临床实践及开展全国性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改革研究9个方面探讨及展望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是将中、西医两种学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新医学,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体现在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西药与中药结合等,最终目的就是把提高疗效作为最高的原则。中西医结合专业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多样化的要求而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五年制本科教育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率先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系,并逐步实施课程整合改革。笔者就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实施课程整合的实践体会及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张文龙 《中医药导报》2005,11(11):69-72
文章从辨证论治结合西药,中药汤剂结合西药,中药外洗结合西药,中成药结合西药4个方面总结综述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与药物。  相似文献   

8.
侯刚  师建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129-131
本文从动静结合原则形成的历史、动静结合的生物力学基础、动静结合在临床应用的三个阶段以及动静结合最优化的确定四个方面,论述动静结合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物理疗法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有: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针灸、平衡训练结合针灸、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灸、Bobath疗法结合针灸、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针灸、高压氧疗法结合针灸、电疗法结合针灸。目前关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实验研究较少,应该加强此项工作,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不同康复训练技术与针灸结合如何掌握介入时机,中风不同时期如何选择有效的干预方法,以及针对老年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优化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同时由个体差异带来的诊疗方案的改变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指在中西医结合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中西医教学活动基本程序和范式。实验诊断学与中医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分别构成中西医结合实验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而形成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理念。在授课中注入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总论中增设中西医结合内容,在各论中增加中西医结合应用,在展望中介绍中西医结合科研,逐渐形成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基本范式为中医类专业西医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证侯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医证侯诊断指标及方法。方法: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4周,2周时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测定30点体表心电图、体重指数、采集舌象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股动脉脉搏图像,分别对胸痹心痛的主症、兼症、舌象及舌下脉络和脉象进行标准化评分,分析舌象RGB及HIS数值变化,对脉搏图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物的主症、兼症、舌象和脉象均有明显的改变,此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模型组舌象图像R分量下降,红色饱和度降低;模型组动物在实验2周时表现出脉搏图h3/h1改变。结论:证候客观化评分方法在实验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研究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规范化的舌象图像采集有助于评价疾病变化,而脉搏图评价复合因素造模实验动物的脉象的方法还需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普通组、高脂+电针组及高脂+普通+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饮食饲料饲喂法造模,造模28d后,高脂+普通组、高脂+普通+电针组改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电针组及高脂+普通+电针组电针"丰隆"穴,治疗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8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单核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1γ(interleukin-1γ,IL-1γ)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浆TC、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高脂+普通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电针治疗后,高脂+电针组及高脂+普通+电针组大鼠血浆TC、LDL-C明显下降(P0.01),TG、HDL-C变化不明显(P0.05)。高脂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普通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组明显下降(P0.05);高脂+普通+电针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普通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可能与其下调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中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茵陈蒿汤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茵陈蒿汤对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防治组,模型组和中药防治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喂养共12周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药防治组同时给予茵陈蒿汤灌胃12周。1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ALT、AST活性、TC含量,肝组织TG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茵陈蒿汤能有效地减轻大鼠体重和肝重,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血清炎症损伤的病理状态,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病理状态。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浊毒理论为指导的活血通脉灵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的抗炎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及活血通脉灵大剂量组和活血通脉灵小剂量组)。空白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形成高血脂症模型,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形成心肌缺血的复合模型。随后各组均灌胃治疗。采用现代医学检验方法来观察各组心电图、血脂改变。结果治疗组间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通脉灵对大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血脂,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祛浊化痰中药(通脉颗粒)对高脂饮食兔血管成形术后炎性因子hs-CRP、ICAM-1、NF-KB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各10只,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家兔AS模型,8周后造血管内皮球囊拉伤模型,测定hs-CRP含量及各组ICAM-1、NF-KBmRNA表达。结果:通脉颗粒可显著下调高脂饮食兔血管成形术后病灶中hs-CRP含量,且能明显降低家兔血清ICAM-1、NF-KB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通脉颗粒能减少AS斑块内的炎性因子表达,并可抑制血管内皮拉伤后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减少AS的形成及防止术后再狭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脂、抗炎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白花丹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糖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水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2月后,诱导出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白花丹参水提物10,20,40 g/kg bw3个剂量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白花丹参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TC,TG,GLU均明显降低(P<0.05-0.01),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HDL-C明显升高(P<0.05)。结论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是研究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理想动物模型,白花丹参水提物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肥胖大鼠体质量,脂肪量,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2 Hz,2/15 Hz,15Hz),每组各10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下丘脑瘦素受体(LR)和胰岛素受体(I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均可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肪量,下丘脑组织中LR与IR较模型组均上升。其中高频组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结论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肥胖大鼠,可能通过减少脂肪量和提高下丘脑瘦素受体与胰岛素受体,达到减肥效应,且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心俞” “厥阴俞”贴敷强心卡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家兔共 4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模型组 (n =13 ) ,2 .5月实验组 (n =19)和 3 .5月实验组 (n =10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2~ 3个月造成。测量股动脉平均血压 (MAP) ,显微镜下测量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心肌血管中外膜及内膜的厚度 ;观察心脏大、中小冠脉血管分支堵塞情况 ;生化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含量。喂养上述特化饲料前两周 ,开始将强心帖贴敷于“心俞” “厥阴俞”、心前区 ,共贴敷 2 .5~ 3 .5个月。结果 :①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 (3 .5月 )MAP值相比组间虽无显著差异 ,但实验组的值低于模型组的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 ;②贴敷强心帖 2 .5个月时 ,实验组主动脉、腹主动脉内膜的厚度低于模型组 ;实验组血清LDL C含量略低于模型组 ;③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腹主动脉和心肌冠脉血管内膜均低于模型组 ,对照组心肌冠脉血管分支的结构绝大多数为正常 ,模型组半数或半数以上发生血管严重堵塞 ,而实验组半数以上为轻度堵塞 ;④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血清T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电针组(喂高脂饲料+电针“丰隆”)、西药组(喂高脂饲料+普伐他汀钠灌胃)。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TC、TG、LDL-C、ET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HDL-C、NO和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电针组大鼠体重、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和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③与电针组比较,西药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ET水平降低但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电针组和西药组均对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N0以及CGRP具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ET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 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针刺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及腹腔注射VD3法复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电针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针刺"内关""心俞"穴,每日1次,药物组以阿托伐他汀混悬液0.25mg.kg-1.d-1灌胃给药,均治疗2周;电针预处理组在模型复制开始时针刺"内关""心俞"穴,隔日1次,共1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组织CD 40L、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含量明显升高,HDL含量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组织中CD 40L、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针刺预处理、药物及针刺治疗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中CD 40L、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血清HDL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TC、TG、LDL含量及CD 40L、MMP-9蛋白表达方面,电针预处理组优于药物组(P<0.01,P<0.05),电针预处理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防和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鼠血清TC、TG、HDL、LDL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CD 40L、MMP-9蛋白表达,针刺对CD 40L、MMP-9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