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之精神实质强调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许鑫梅教授灵活运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各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方面 ,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之一。通过对二者的渊薮、内涵、临证应用范围以及重要意义的阐释 ,提出了疾病同—证候异—治疗异、疾病异—证候同一治疗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司秀蕊 《新中医》2007,39(2):67-6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华,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则是辨证论治中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临床诊疗中,注重应用这一重要治则,灵活应用时方、经方加减,治疗妇科疑难杂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现举逍遥散异病同治验案4则,与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理论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恒动观察和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则是指导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最能体现中医的特色,最为临床医生所关注,它强调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它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与西医根本区别之所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基层医院或民间,一些医生或药工,有时会凭经验用药,常常出现“证同治异”现象,但疗效卓著,使人费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医学的病应同“病”同治,异“病”异治,有是病用是药,尤其是对已有特效药的按中医学无“证”可辨者。辨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存在有特殊病理变化——证候不同,须视具体病情、证候辨证论治,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有是证用是药,尤其是病因不明、机理不清者,同病可异治,异病可同治。对主症明显、症状危急、兼症突出者可用对症治疗。治病+治证+治症,三者在分清主次、权衡急缓后同时进行,发挥三种方法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中,发现许多大证相同、细证不同、治法不同的临床运用范例,从而提出"同证异治"的辨治法则。认为该法则是从"异病同证"、"同证同治"中演化而成,又与之相互结合,并不违背"异病同治"的基本原则,是对辨证论治大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是中医辩证学的内容之一,是中医学基本特点---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四逆散原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载,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李成光名老中医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胸胁、脘腹等疼痛诸症,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8.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治疗特点之一。据其病证,结合天时、地理、体质、病史,综合分析,以求其病机症结之所在,然后再进一步确定标本缓急、先后、轻重,使病机解而症结除,则病自除。不同的病,病机症结相同者,则异病同治;同一病而病机症结相异者,则同病异治。如《寓意草》所载治痢七例,虽同一痢疾,发病时间不同,体质不同,病情不同,而有寒热虚实证情差异,治法各殊。俱不用治痢套方而或热或寒、或补或涩,治各不同而皆愈,这就是同病异治。又如头  相似文献   

9.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素问·五常政大论》谓:"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后世医家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异病同证""异病同治"的理论。陈士铎《石室秘录》谓:"同经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清代程文囿《医述》亦谓:"人有强弱之异,病有新旧之分,时有四季之差,地有五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8)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通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灵活应用,深刻理解和掌握"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2种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殊方法,对中医学的学习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