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在福建地区分布情况,探寻其证型分布规律,为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采集5 a间狼疮性肾炎病例资料493例,总结分析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结果狼疮性肾炎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风湿热痹、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湿毒痹阻、气滞血瘀等8种。结论以上8种证型反映了狼疮性肾炎的病变机理,为进一步探讨和制定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提供了一定的框架结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LE中医辨证分型与淋巴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SLE3种常见证型进行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Fas、Bcl-2)检测。结果: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以热毒炽盛证与脾肾阳虚证明显。热毒炽盛证与脾肾阳虚证的Fas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及阴虚内热证,说明此两组淋巴细胞表面Fas高表达,SLE3证型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虽略有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可作为SLE中医辨证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临床的辨证分型。方法:从循证医学角度把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及医学统计学接轨,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分型研究。结果:抑郁症临床可分为肝气郁结、心神抑郁型;痰瘀交阻、阴虚神郁型;肝郁化火、心神被扰型;脾气亏虚、心神失养型;心阴不足,虚火内扰型;心血亏虚、气机郁结型6种主要证型。结论:6类主要证型的划分可使抑郁症辨证分型更客观、明了,临床实践也更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统属胸痹,在临床治疗方法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现代研究显示,冠心病临床中医证型分类以血瘀、气虚证型居多。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分别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型及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及临床研究方面做一概述,为中医辨证用药提供客观化研究基础,丰富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舒琦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94-2696
目的:探求肺癌临床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对1997-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对总结出的8组病例数据进行南北比较。结果: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气血瘀滞、气虚为肺癌临床常见证型,南北地区分型情况基本一致,但具体病例数有一定差异。结论:肺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临床辨证分型,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微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任献青 《中医研究》2007,20(6):62-62,F0003,F000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目前采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已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因各个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一,经验各异,故辨证分型亦较凌乱,为使临床辨证分型更准确客观,已有医家开始研究SLE的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以期能指导临床辨证。现将SLE临床辨证分型及其微观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讨胃癌的中医证治分型,剖析影响不同证治分型的因素,以及不同证治分型与机体分子表达的关系,为进一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胃癌的中医规范诊疗做基础。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检索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与不同分子表达的相关性。临床上胃癌常见的中医证治分型依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瘀毒内阻型与痰湿凝结型6种。为胃癌的临床辨证分型的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307例崩漏患者证型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崩漏患者辨证分型的状况,为开展崩漏的临床研究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307例崩漏患者的证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崩漏的辨证分型情况。结果:307例确诊为功血表现为崩漏的患者中,252例单一证型,55例复合证型。单一证型中构成比较大的前4位是:脾虚证〉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血瘀证。总体看来,脾虚、肾虚证型构成比最大,其次为肝郁、虚热、血虚、血热证型,痰湿、血寒证较少见。结论:脾肾亏虚已成为崩漏最常见的证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保护脾胃与肾之功能,将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崩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2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卡方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有44篇,病例共3413例,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结论:消化性溃疡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作者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情志内伤,外邪侵袭,脏腑虚损,热毒燔灼形成热毒炽盛证;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久之,形成气阴两伤证;阴病及阳,脾阳不足,水湿不运,肾阳不足,肾水泛滥形成脾肾阳虚证;脾失健运,或肝木侮脾形成脾虚肝旺证;肝气郁结,气血凝滞形成气滞血瘀证。结论: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以平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海颖 《新中医》2001,33(9):9-10
陈以平教授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辨证特点,临床以扶正祛邪兼顾为治则,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脾肾两虚、阴虚内热、气虚血阏4例,分别治以清热凉血、温补脾肾、养阴清热、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13.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收集237例CFS患者,记录患者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在调查群体中CFS分为:精髓空虚,阴液亏虚,脾肾阳虚和肝火亢盛4型,解释比例为61.68%。结论:CFS的中医病机包括虚实两方面,其中以虚为主。变量聚类分析能够帮助CFS中医证候的合理分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型肠-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指导辨证分型,为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中心纳入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患者136例,建立中医四诊证素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20个证候(四诊证素)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将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患者分为6个中医证型:脾气亏虚证、肾阳亏虚证、阴虚津亏证、心肝血虚证、痰浊壅盛证、肝胃气滞血瘀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能简化数据、降低维度,对于该综合征中医辨证类型的确立和诊断依据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抗原表达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改变最轻,病理分级最低,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辨证及三型辨证的客观性与实用性。方法:经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5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信息,经计算机分型。结果:509例(95.6%)取得分型者中:阴虚证286例(56.2%),气虚证233例(45.8%),阳虚证180例(35.4%),热盛证179例(35.2%),湿痰证159例(31.2%),湿热证80例(15.7%),血瘀证350例(68.8%)。复证394例(77.4%)、单证115例(22.6%)。具体证型54种。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其兼证共222例(43.6%)。单纯虚证62例,复合虚证10例,单纯实证53例,血瘀证43例,复合实证28例;虚实夹杂证356例(69.9%)。在三大并发症组中气阴两虚型最多。结论:2型糖尿病证型复杂,三型辨证具有一定客观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行  何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2014,(4):616-618,I0001
目的:分析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活检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肾病科2011年9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活检患者病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FSGS与MCG在15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年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龄段多见。IgAN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FSGS、MN、GML、MCG、MsPGN。中医证型中脾肾气虚为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随治疗时间延长,疾病后期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FSGS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IgA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M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MCG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较多;MsPGN患者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占多数;GML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后四者在疾病进展中也出现明显的血瘀与湿热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