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调的.体质因素不仅决定个体是否发病及发病的倾向性,还决定相同体质类型人群对某些疾病易感性,及发病的倾向性,因此,判定患者体质状况,使中医传统的"辩证施治"向"辨体施治"发生转变,这将对开展使用中医药进行群体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琦中医体质学说“体病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质决定个体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开展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研究是近年来体质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体病相关研究是从中医视角调查分析特定人群体质分布谱及流行趋势,为中医药更好更早预防控制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对于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促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论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颖  侯丽辉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6-46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疑难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性,中医体质学认为个体体质差异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基础,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显体病相父性,应用辨体论治原则结合临床证候表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现治病求本及个体化诊疗思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的强弱,同时亦与感邪轻重有关,即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及邪气的亢盛程度。而体质强弱是正气盛衰状态的反应,卫气为人体卫外之正气,由此可知卫气的强弱与患者体质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阴阳平衡失调之体质,  相似文献   

5.
正气与体质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强弱"和"体质强弱"是一回事吗?正气和体质之间是什么样的异同呢?以下分4点来阐述. 1 正气和体质概念的异同 1.1 什么是"正气" "正气"有如下意思:一是同"真气",人体机能活动的总称;是人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防御能力以及病后的康复能力.通常与病邪相对而言,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剌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灵枢·剌节邪>:"正气者,正风也."以后历代医学多取前意,而且常常特指与邪气相对的抗病能力.所以"正气强弱"换句话说,就是"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6.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而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性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辨体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群体医学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转变 ,人体生命过程中的特殊规律以及人群中个体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体质特征上寻找发病规律 ,其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与当今医学发展趋势相一致。体质往往决定着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因此 ,辨体论治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般来讲 ,中医学把体质分为正常质 (阴平阳秘 )、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类型。阴虚质以形体消瘦 ,口燥咽干 ,潮热颧红 ,小便短黄 ,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少苔 ,脉细数等为特征 ;阳虚质以畏寒 ,四…  相似文献   

8.
体质反映不同个体对病邪的易感性、发病倾向性及病证演化方向。不同体质反映不同的人体内环境,即疾病发生发展的场所,决定疾病发展方向与预后转归。肿瘤患者体质又有其特异性,针对肠癌患者几种常见体质进行调体用药,改善偏颇体质,调整人体内环境,可提高肠癌患者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与疾病转归的倾向性等。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因此体质因素关系到人体是否发病、发病倾向和既病之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但体质又受到地理环境、气候、饮食、精神情志、劳逸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体质不  相似文献   

10.
论瘀血体质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