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附子炮制的历史沿革以及现代附子炮制的研究进行综述。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古代附子炮制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概述;结合现代炮制方法、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来探索附子炮制后增效减毒的合理性与规律性,揭示其增效减毒的机理,希望能有助于附子传统加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也为附子新型加工工艺和炮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拓宽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附子炮制机理及制品药效毒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附子的解毒机制、炮制方法 、炮制机理、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对附子的炮制方式进行了分析,为附子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附子药用历史悠久,炮制方法繁多。但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药效和适应症的改变关系尚不明确;临床应用中不同炮制品的安全性范围和疗程还不规范;不同炮制品附子的适宜证型不同,使附子药效定量标准难以统一,这些严重制约了附子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通过查阅近年关于附子炮制的研究文献,对该类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效学及毒理学改变进行概述,讨论炮制减毒前后化学物质基础、药效学和毒理学的变化。为选择合理的炮制方法提供指导,确保附子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佳药效并为后续对附子及其炮制品进行中药治疗药物监测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附子为常用的大宗传统药材,其质量关系到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古代及现代附子的品质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加工过程炮制不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缺乏,存在过度炮制,是导致附子饮片质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同时附子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完善,如在附子重金属、农残、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以及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等强心成分的质量控制方面均较为薄弱,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建立附子炮制质量规范;此外,种质、产地、栽培方式、采收、加工、贮藏及商品规格等均是影响附子品质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与成分及功效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深入,上述问题的阐明,是附子品质提升和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郭传彬 《光明中医》2009,24(12):2369-2371
本文从对附子的简单介绍入手,主要对附子的炮制与临床应用进行研究,较详细地介绍了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米制附片、刨附片的炮制方法,以及附子在实际临床中的各种不同应用、注意事项和解毒方法.附子自古以来在中医临床上极为常用,关键在于去除附子毒性.炮制方法是否得当,对于附子的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梳理炮制对附子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影响及其历史沿革。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结果:中药炮制对附子的成分与药理作用均有影响,且不同炮制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中药炮制作为能够使附子减毒存效的重要加工方法,其对临床辨证论治及安全使用附子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学习江油附子的本草考证、3大附子种植产区的栽培特点、江油附子的产地加工和临床应用,探讨附子13个炮制规格的必要性,附子使用量、加水量、煎煮时间和溶出率的关系,建议规范附子炮制品种,加强炮制工艺、目的、功效的研究,临床药师要保证附子的来源和品质、炮制是否规范、配伍是否合理、煎煮是否正确、服用方法是否得当,更要注意正常药后反应与不良反应的甄别,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测定不同切制方法炮制附子后乌头碱的含量差异,评价附子的炮制方法。方法:对附子采用传统炮制法和先切片后炮制,用HPLC测定乌头碱含量。结果:乌头碱在1.075~5.37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RSD为3.75%(n=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附子的改进炮制工艺中乌头碱含量低于传统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9.
刘延庆  杨颖 《光明中医》2013,28(9):1942-1943
近年来中医论治扶阳一法渐兴,遂附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用量越来越大,然而附子的现代化学药理研究结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在炮制上有些相悖,现从附子的炮制。传统观点和现代研究三个方面探讨附子的炮制与先煎。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1],其炮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附子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理清历代中药附子炮制加工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回溯核查西汉至清朝时间本草原著59部,并查阅建国后各版《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炮制规范14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附子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和文献循证。附子传统的炮制方法较多、历史悠久,始见于汉代,其方法多为炮、煨、炒、烧等;唐代以后,增加了黑豆制、蜜制、姜制、醋制、甘草制、童便制及多种辅料浸制、煮制、蒸制的炮制方法,其主要目的均在于解毒。古人认为附子不宜用黄连、童便炮制,现早已废除。自明代起,附子用胆巴腌制防腐,再采用水火共制的加工方法来实现减毒增效,经历了"火制-单一辅料炮制-多种辅料水火共制"的变迁。通过系统概况中药附子炮制历史沿革,可为附子炮制、商品规格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