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脂肪肝"气虚痰毒"病机假说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痰毒”病机假说是在总结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脂肪肝病因、病理机制研究成果提出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实验病机学研究方法,探讨以“气虚痰毒”病机假说指导研制的中药对脂肪肝的影响,阐明“气虚痰毒”为脂肪肝损伤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2.
徐重明  汪自源 《光明中医》2013,28(8):1529-1530
本文通过历代中医文献对其论述和记载,分别从痰扰清空、痰邪攻心、痰阻脾胃、痰邪袭肺4个方面对古痰证病名作一归类论述和分析,深入研究有关痰证的病理,以期为中医痰证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论痰证     
论痰证沈施德(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上海200030)1痰证概述痰与痰证理论起始于《内经》,但无痰饮之分,只有“饮”的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蓄,中满不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积饮痞膈。”...  相似文献   

4.
周晓磊  吴圣贤 《天津中医药》2023,40(9):1112-1119
痰核主要指发生于身体内外的包块状疾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痰核发展源流及痰核的理论认识两方面对历代医家论述和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探析历代医家对痰核的不同学术观点,以期对本病的理论丰富和临床实践有所裨益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搏”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痰挟瘀血”,标志着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的成熟.明清医家继承并发挥了朱丹溪痰瘀互结的思想,将痰瘀互结证分为痰挟瘀血和瘀血挟痰两类,并用痰瘀互结理论解释临床多种疾病.至清代痰瘀互结证治理论已渐臻完善,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痰瘀互结证”已作为规范证候名使用于临床,是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重要病机.为提高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治水平,今后尚需对痰瘀互结证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辨证方法、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形之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津液是有形之物,痰无疑是有形的病理产物。而在痰的含义上,向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区别,如说:“有形之痰,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无形之痰,又谓广义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故又称为内痰。”读之似乎理顺义通,然笔者认为这样解释尚欠准确。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皆由内向外,就是外感六淫之邪,虽由表入里,但都是通过机体内部正邪交争而由内向外表现出来的,因此无所谓内、外痰之分,一切痰病皆自内发。痰之为病多变…  相似文献   

7.
柳文虎 《河南中医》2002,22(4):12-13
痰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停滞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可产生各种痰病。中医的痰病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西周、先秦以降至晚清三千多年,代有阐发,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痰为中心的辨证论治理论。  相似文献   

8.
论中医痰病学说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李傲  牛淑平 《中国针灸》2022,(5):565-568
隅读了《中国针灸》刊发的《追本溯源,穷流知变——“丰隆治痰”考证》一文后,从9本针灸古籍入手,也对丰隆穴的治痰功效立论依据进行溯源整理,并对其主治进行规范表述探索和主治变迁分析。与该文章中关于明代以后丰隆治痰功效开始泛化的观点相反,笔者认为在健脾化湿治广义痰湿基础上,明代以后,丰隆穴才进一步延伸了一个特指功效,即狭义的有形肺痰之症。丰隆为“治痰要穴”若作为一个学术观点,尚缺少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0.
罗毅 《辽宁中医杂志》2011,(7):1329-1330
痰瘀交互,阻滞肺络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痰、瘀既是肺纤维化主要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痰瘀交阻始终贯穿病变全程。重视痰瘀因素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不但能提高临床疗效,更为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新的认识和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调脂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248例,用药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并随防6个月。[结果]中药化痰祛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癌的治疗目前对人类来说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基于《丹溪心法·痰》对中医病理产物"痰"的认识与阐述,探讨肝癌与痰的病因病机相关性。通过阐述痰的本质、肝癌的病因病机与痰的关系论证肝癌与痰的相关性。并结合文献,对我国三个肝癌高发区致病危险因素的中医辨证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痰在肝癌发病中的重要促进作用,以期对肝癌的临床治疗发挥指导作用,重视肝癌从痰论治。  相似文献   

13.
痰浊痹阻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之一,痰、瘀同源互化,互为因果,共同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进程。瓜蒌皮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等作用。然而,目前其相应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科学内涵有待进一步完善阐明。本文针对冠心病痰浊痹阻的病机,提出瓜蒌皮注射液“从痰论治,痰瘀同调”的治疗理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舒张冠状动脉,保护内皮细胞,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理气化痰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连续治疗6周,采用HAMD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降低,其降低的幅度及疗效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中药理气化痰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和西药氟西汀有着相似的疗效,但在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狼疮肾炎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狼疮肾炎 (L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最常见、最严重的内脏损害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LN的病理变化特点与中医之痰瘀相关 ,故认为痰瘀是LN的重要病机之一。化痰活血法 ,可应用于LN治疗的全过程 ,根据病程中的不同病情变化 ,轻重缓急而用之 ,不必拘泥于是否有痰瘀之象  相似文献   

16.
祛痰化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的诊治方法,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从祛痰化瘀的角度来探讨和治疗AS成了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将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从痰瘀互结是肿瘤发病的主要病机、痰瘀于肿瘤相关的临床表现、化痰祛瘀法在临床治疗肿瘤的应用等方面论述痰瘀与肿瘤。指出:痰瘀同源,痰瘀互结,应把化痰祛瘀作为基本法则,贯穿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胃癌痰证理论与细胞间质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痰是津液的变异和转化,细胞间质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物质代谢和信号交换的场所,是津液转化的桥梁和痰液生成的枢纽。这种病理生理学特征与中医“痰证理论”存在相关性。对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和代谢过程的认识,是中胃癌痰本质研究新的切入点,有助于阐明中医胃癌痰病因的特性、特点,为研究中医肿瘤“痰本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药燥性作为中药固有的性能之一,具有特定的功效和副作用,中医临床用药通过炮制、配伍等手段能够去烈存用。目前国内学者已对中药燥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燥性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该文采用本草文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燥性理论的历史源流和特色,梳理现代文献明确中药燥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中药燥性研究应该采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可望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对燥性中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