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目前对于内异症尚无有效疗法,笔者就其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痛经”、“癥瘕”范畴。早在1860年前Rokitansky首次发现了内异症,但当时并没引起重视,而今内异症与子宫肌瘤一样已成为妇科中的常见病。内异症的发病年龄最小者只有15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 ,据其临床表现 ,可散见于中医“痛经”、“月经不调”、“症瘕”、“不孕症”等篇。本文现就该病的证治探析如下。1 “瘀结日久、渐成症瘕”是其病机特点关于本病的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可谓纷呈己见。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瘕聚令  相似文献   

4.
夏桂成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擅治妇科疑难病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治疗独具匠心。本文将夏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辨证与辨病结合,阐发病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中医文献无此病的专门记载,散见于“无子”、“痛经”、“症瘕”等有关资料中。早...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月萍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75-127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日趋增多的常见病,疑难病,该病以痛经、不孕、盆腔包块、月经失调等为主要表现,且痛经和不孕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中医对内异症的病因病机多数认为与血瘀有关,将其归于“痛经”、“症瘕  相似文献   

6.
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210029)周惠芳【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疗法补肾疏肝化瘀消症调整月经周期内外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属祖国医学“痛经”、“月经不调”、“症瘕”范畴。其...  相似文献   

7.
汪慧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光盛 《中医杂志》2006,47(5):342-34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主要是异位的内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发生充血、渗血、出血及剥脱等月经变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紊乱、不孕等,属中医“痛经”、“症瘕”、“不孕”范畴,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其他组织,属于中医痛经、癞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导师丛慧芳教授认为肾虚血瘀是内异症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内异症以肾虚为本,以血瘀为标。肾虚是内异症发病的根本原因,血瘀则是其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主要归属于传统医学“无子”范畴,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又可称之“癥瘕”“经行腹痛”等。国内外资料显示,当前有将近50%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如何有效提高内异症相关性不孕患者妊娠率已成为目前妇科疾病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近代中医认为该病以血瘀为核心病机,治疗上仍以三棱丸(《经验良方》)、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等活血方为主,配合针灸等疗法,沿用至今,临床收效显著。龙江韩氏妇科提出活血调肝补肾法治疗内异症不孕,其经验方内异止痛方合补肾活血调冲汤,联合药灸治疗该病,临床效果满意。该文搜集了近年来内异症不孕相关的文献资料,就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医研究近况,结合龙江韩氏妇科特色诊疗经验,围绕该病病机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有活动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正常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影响下,出现剧烈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盆腔包块等一系列症状和病理改变。内异症属“痛经”、“不孕”、“瘕”等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主要用激素和手术治疗,激素治疗药价昂贵且副作用大,保守性手术治疗有60%复发率,而根治性手术治疗又不适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药活血化瘀能改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但疗程长,而且活血类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