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为1 a,治疗前后行Child-pugh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变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拉米夫定100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及96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HBV DNA水平和HBe Ag阳性情况。结果 2组治疗12,24,48及96周时血清ALT、AST、HBV DNA水平、HBe Ag阳性率及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96周时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单药短期内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均具有明显疗效,但长期用药时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 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分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血清HBV DNA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8周后2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和TBil)、Child-Pugh分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和透明质酸)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是2组HBV DNA水平和HBV DNA转阴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肝脏功、抑制肝脏纤维化、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积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ALT、TBil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的ALT、TBil较治疗6个月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Child–Pugh积分、血清HBV–DNA、PT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或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年的疗效。方法 6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接受初始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40例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每1~3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系、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的超声波或CT检查,在12个月比较疗效。结果 45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组12个月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51.1%,而30例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60.0%,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12个月HBeAg血清转换率达30.4%,恩替卡韦单药组HBeAg血清转换率2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个月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相似。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组在治疗12个月时有2例 (4.4%)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恩替卡韦单药组在12个月时有1例(3.3%)发生病毒学突破。两种治疗手段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CTP评分和MELD评分有明显下降。随访12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死亡或肝移植率为9.4%,恩替卡韦单药组累计死亡或肝移植发生率为8.7%。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ETV 0.5 mg/d,2组疗程均为52周。以治疗12,24,52周的病毒学、血清学、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积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HBV DNA拷贝数下降值、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在24和52周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在24周时肝功能、PTA好转及Child-Pugh积分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52周时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改善,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ETV能快速、有效抑制HBV病毒复制,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PTA、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积分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肝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HBV-DNA、HBeAg阴转率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HBeAg阴转率及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改善肝功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1年期病毒变异率较低,未见严重后果发生.明显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拉米夫定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与耐药性。方法:选择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治疗组29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天联用阿德福韦酯10mg/天口服,观察96周,并与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天口服96周比较。结果:在肝功能改善、HBV-DNA应答、Child-Pugh分级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用拉米夫定组96周时的病毒耐药突变率明显高于联用组(P〈0.05),两组安全性相似。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者疗效提高、安全性相似、而病毒耐药突变率明显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四种抗病毒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经济学效益。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LAM+ADV)组、恩替卡韦(ETV)组,观察四种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并根据药物经济学进行经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LAM+ADV)组和ETV组的肝功能复常、HBV-DNA定量、转阴率及Child-Pugh评分均较LAM组和ADV组有明显差异(P<0.05);经济成本-效果分析,LAM+ADV组明显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作为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44例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入诊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治疗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既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2例进行拉米夫定初始治疗并产生耐药性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设为A组,将72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初始联合治疗的患者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转阴率以及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情况。结果:B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阴例数为19例,A组为5例,B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阴率26.39%明显高于A组6.94%,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12周末Child-Pugh分级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以及48周后,B组患者Child-Pugh分级评分情况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最佳时机为两种药物联合进行初始治疗,可较好提高患者HBeAg血清学转阴率,对改善肝功能、提高肝脏储备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