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8例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训练、舌肌训练及其他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呼吸训练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情况、生活质量、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误吸分级、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 0. 05),且试验组改善更显著(P 0. 05);试验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误吸情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每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同观察组)的基础上,加刺络放血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荧光吞咽检查进行评价,对两组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取得临床疗效,但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刺络放血(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优于单纯应用刺络放血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俞国尧 《新中医》2018,50(9):199-20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亚量表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 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和吞咽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与运动想象联合治疗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72例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及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治疗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之后继续采用每周5次的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ARAT指数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行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耳针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接受卒中的标准治疗,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醒脑开窍针法组60例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耳针组60例予耳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吞咽造影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降低(P0.05),且醒脑开窍针法组低于耳针组(P0.05);治疗后2组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吞咽造影评分均升高(P0.05),且醒脑开窍针法组高于耳针组(P0.05)。醒脑开窍针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7%,耳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醒脑开窍针法和耳针均能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醒脑开窍针法疗效优于耳针疗法。  相似文献   

6.
林月开  姜明春 《新中医》2019,51(6):253-25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应用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有助于改善吞咽障碍症状及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通过肌电图及洼田饮水实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过程无异常情况,治疗组患者中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5例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4%,优于对照组的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上下肢FMA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上下肢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席银平 《河南中医》2013,(12):2102-2103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人中、内关、极泉、尺泽)。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在Fugl-meryer量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熊涛 《光明中医》2016,(19):2855-285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配合通调督脉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予醒脑开窍配合通调督脉法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醒脑开窍配合通调督脉法组同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脑电图正常者增多,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结论:醒脑开窍配合通调督脉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电图情况,并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眉  李玉波  李玲  王颖超  杨敏  裴明明 《陕西中医》2020,(11):1661-166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仅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饮水试验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435,P<0.05); 治疗前组间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障碍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降幅及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增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幅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更好的缓解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 ADL指数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步说明本法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有良好疗效,且该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同时也为扩大醒脑开窍针法的运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38-140
目的 :探讨益气化痰开窍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吞咽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益气化痰开窍方,治疗4周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VFSS评分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开窍方联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丘脑痛患者5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皮针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评估1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MPQ)和临床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周后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构成比较经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头针联合使用能明显减轻丘脑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皮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42例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更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巨刺中平、三间穴缓解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加刺健侧中平、三间穴,对照组加常规肩禺髃、肩髎、肩贞穴.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分别采用V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刺中平、三间穴对缓解中风后肩痛即刻有效,有助于上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针刀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1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等,每日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枕外隆凸、寰椎后结节、颈椎关节突关节韧带、颈椎横突后结节等行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感觉评定量表(FMA)、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升高(P<0.05)、VA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FMA评分升高幅度、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34/38),高于对照组的76.9%(30/39,P<0.05)。结论:针刀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感觉障碍,缓解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阿呛穴联合开窍利咽棒、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具有吞咽障碍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阿呛穴联合开窍利咽棒、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组(对照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以及总体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经综合治疗后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统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阿呛穴联合开窍利咽棒、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且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