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芪红汤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芪红汤对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CABG)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2007年29例CABG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健康状况以及手术过程中微血栓形成、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环境改变、睡眠时间减少等的发生情况,判定CABG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29例CABG术后患者发生谵妄12例,发生率为41.4%。≥70岁的高龄患者术中和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者、与亲属子女分离、环境改变、术后疼痛以及睡眠时间减少,是术后发生谵妄的重要因素。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访视、术前患者参观ICU、良好的术后镇痛及睡眠对预防术后谵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CABG)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2007年29例CABG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健康状况以及手术过程中微血栓形成、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环境改变、睡眠时间减少等的发生情况,判定CABG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29例CABG术后患者发生谵妄12例,发生率为41.4%.≥70岁的高龄患者术中和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者、与亲属子女分离、环境改变、术后疼痛以及睡眠时间减少,是术后发生谵妄的重要因素.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访视、术前患者参观ICU、良好的术后镇痛及睡眠对预防术后谵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Delphi)法,针对PCI与CABG术后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进行专家咨询.[结果] PCI与CABG术后中医证候要素均以血瘀多见,证候类型均以气虚血瘀多见,但后者较前者相对多见虚性证素,尤其是血虚与阳虚;证候类型对比,后者较多见心阳不振、气阳两虚、阴阳两虚.[结论] 专家一致认为CABG术后患者较PCI术后患者气虚更甚、阳虚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行CABG的1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院准备度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评分为(131.26±15.64)分,单因素分析可知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服药种类、自我效能评分及QDTS评分为影响CABG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服药种类> 2种、自我效能评分较低及QDTS评分较低为影响CABG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未婚、服药种类> 2种、自我效能评分较低及QDTS评分较低为影响CABG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CABG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中个人状态方面仍存在不足,还需加强对患者个人状态的评估及干预,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随访1年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的冠心病(CAD)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不适宜行内科介入治疗,需外科冠脉搭桥(CABG)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围手术期间经上述药物治疗病情稳定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经上述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出现心绞痛发作者28例作为观察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连续静脉应用24-72h,用至术前停用24h.随访1年,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无差异.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在随访1年时与对照组相比,心血管意外事件无显著降低.结论:外科冠搭桥患者术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远期无明显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痹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各证型及其变化与介入治疗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中医辨证治疗、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及改善病人术后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二科中医诊断为胸痹且符合冠脉造影手术适应症的患者87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冠脉积分等信息采集,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按调查时段的不同随机抽取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并运用舌诊仪及脉诊仪对其进行舌象、脉象的信息检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冠脉介入术后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冠脉无狭窄患者26例,冠脉狭窄50%患者6例,冠脉轻度狭窄患者9例,中度狭窄患者9例,重度狭窄患者29例,冠脉完全闭塞患者8例。经统计分析,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中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55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1例;冠心病患者所属中医证型中气虚血瘀比例最大,其次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对所有冠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冠脉积分评价,经非参数检验,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4种证型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跟术后1周中医证型未见明显变化,仍然是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术后3个月的随访患者,气虚证与血瘀证的积分比例开始出现变化,气虚的症状加重,而血瘀的症状较术前有减轻的趋势。术后6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结论气虚血瘀证是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对应冠脉病变支数有所不同:气虚血瘀证多见单支及双支病变,痰阻心脉多见多支病变,而气滞血瘀证可见于多支病变中;冠脉造影结果分析显示:冠脉狭窄程度、病变积分、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明显;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仍为气虚血瘀型,随着介入术后患者病程的延长,气虚症状较前明显,而血瘀症状较前减轻,这提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1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从而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既往多有糖尿病及心绞痛病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弥漫,有侧支循环建立;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易合并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冠脉病变多为单支,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多有丰富侧支循环,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基于冠脉造影的冠心病冠脉病变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将多中心收集的5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与血瘀证各亚型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平均冠脉病变支数(2.28±0.82)支,冠心病非血瘀证平均冠脉病变支数(2.07±0.86)支,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比较,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表现为多支病变,重度狭窄(P<0.05);(2)冠心病血瘀证亚型中,阳虚血瘀证的平均冠脉病变支数为(2.58±0.65)支,明显多于其他血瘀证亚型(P<0.05);(3)与冠心病痰瘀互阻证比较,阳虚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表现为重度、中度狭窄(P<005),而单支病变较少见(P<0.05)。(4)采用对应相关分析发现阳虚血瘀证与冠脉重度狭窄关系密切(相关距离0.1899)。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支数、狭窄程度与血瘀证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其中冠心病心肌缺血占有重要比例,多由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汗出等。现代医学治疗包括药物溶栓、经皮冠脉介入(PCI)、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及心脏移植术等,但其不良反应、复发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可以发挥全面调节机体功能,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从而克服溶栓及介入疗法的不足。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邓铁涛教授的经验,建立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标准,对161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辨证分型.结果CABG术前患者以气滞血瘀证最多见(46.0%),其次为痰浊闭塞证(24.8%)、阴血虚证(13.7%)及阳气虚证(15.5%).术后则以痰浊闭塞证最多见(35.9%),其次为阳气虚证(30.8%)、阴血虚证(21.2%)及气滞血瘀证(12.2%).结论CABG术前患者多属本虚标实,证型以气滞血瘀为多见;CABG术后患者属虚实兼见,证型以心气不足,心阳亏虚为主;痰浊为术后主要致病实邪.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阻塞导致了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中医诊断为"胸痹心血不足,瘀血痹阻"[1].根据我国中医对心脉瘀阻行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理论,我们对12例严重冠脉病变且经西药常规治疗效果较差,甚至难以进行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病人增加了血府逐瘀胶囊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最先进的方法是冠咏搭桥(CABG),其成功率高达90%;经皮穿刺冠脉腔内形成术(PTCA)在治疗单支冠状动咏疾病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上述二种方法均可能导致并发症,且一部分患者需接受第二次手术,费用异常昂贵。以往的研究表明,针刺能够缓解心绞痛,  相似文献   

14.
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输液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心血管科室的老年患者,慢性疾病多,血管壁增厚,弹性脆弱,血管硬度增加,再加上心血管疾病方面,病人输注特殊药品如多巴胺、胺碘酮、硝普钠、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等血管刺激性药物,留置针套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留置时间长,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痛苦,也使患者血管得到保护.我科针对做冠脉造影,行冠脉支架术,以及安起搏器的患者的术前准备,提前一天在病人左手留置套管针,有利于手术,抢救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病人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按性别进行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女性病人组年龄偏大,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冠脉单支病变较男性多,Gensini积分低于男性组。结论女性冠心病病人临床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评价1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治疗护理情况,探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15例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3例好转出院,2例自动出院,1例转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能有效的缓解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危重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CABG)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处理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103例危重冠心病患者施行CABG,其中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42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OPBH)冠脉搭桥31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冠脉搭桥30例。分析并总结OPCAB、OPBH及CCABG在危重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OPCAB组术后无死亡;OPBH组术后死亡1例,为行OPCAB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中转为OPBH,最后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CCABG组死亡3例,均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术中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OPCAB组9例,OPBH组5例,CCABG组3例,IABP放置前后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术前放置IABP 6例,术中、术后放置11例。体外循环时间:OPBH组(82.34±21.62)min,CCABG组(112.15±26.82)min。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时间:OPCAB组(25.12±3.92)h,OPBH组(47.08±6.72)h,CCABG组(78.34±9.64)h。搭桥支数:OPCAB组(2.82±0.71)支,OPBH组(3.76±0.47)支,CCABG组(3.27±0.43)支。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引流量:OPCAB组(256.43±52.72)mL,OPBH组(369.56±62.51)mL,CCABG组(436.15±72.85)mL。结论对于危重冠心病患者,OPCAB需要IABP辅助的比例较高,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对于无体外循环禁忌证者,OPBH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术的患者,以是否行体外循环为标准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中医证型差异。结果 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痰阻心脉证及心气亏虚证较非体外循环CABG组为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痰阻心脉、心气亏虚等各证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体外循环并非导致血瘀、阳虚及血虚的因素,其病机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过程,虚者为心气亏虚,实者为内生痰浊。至术后1周左右,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逐渐减轻,此时更应关注的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术后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了CABG,并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手术顺利,术后1例因引流多进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2例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均经处理后消失。全组均痊愈出院并随访0.5~10个月,11例心绞痛消失,活动明显增加;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脑梗死。结论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绞痛及心肌缺血症状,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20.
祝光礼  周凡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07-2009
目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经典治疗可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药物治疗,包括扩冠,减少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抗凝等;二是介入治疗,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肌激光打孔术等;三是外科治疗,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脉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