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2.
3.
目的:通过观察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咳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来评价针刺督脉背段治疗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GE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部胸(T)3—T12段棘突下(含经穴及非经穴),每周二、四、六治疗,疗程8周。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咳嗽症状积分表、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RDQ、咳嗽症状积分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CQ三大区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RDQ、咳嗽症状积分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有效,但针刺督脉背部T3—T12段棘突下对改善GERC患者反流症状、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水平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张维录 《光明中医》2009,24(9):1782-178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在门诊慢性咳嗽病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由于相当一部分GERC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单一,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相比无特异性,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本文由GERC的发病机制入手,完善临床诊治的手段,提高GERC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和胃止嗽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95%CI=78.07%~95.27%),对照组为71.67%(95%CI=60.27%~83.0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77 7,P=0.007 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及随访半年(ITT分析),咳嗽症状、RDQ、LCQ积分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95%CI=6.28%~13.72%),对照组为26.67%(95%CI=15.48%~37.86%),两组比较(χ~2=5.565 9,P=0.020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随访半年(ITT分析),治疗组复发率为23.33%(95%CI=12.69%~34.02%),对照组为41.67%(95%CI=29.20%~53.91%),两组比较(χ~2=4.596 4,P=0.034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证据可靠,其收益为OR=0.39(95%CI=0.15~0.99),NNT=7(95%CI=3.39~212.77)。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OR的95%CI值均1。  相似文献   

6.
薛稚勤 《山西中医》2012,28(4):46-46
中医治疗咳嗽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典型病例1则如下。1典型病例周某某,男,65岁,2009年12月7日初诊。反复咳嗽伴胸痛6月余。咳嗽呈阵发性干咳,夜间较明显,咳声高亢,遇情志变化后加剧。胸痛不剧烈,为阵发性灼痛。无发热、咯血与潮热、盗汗。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经DR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血生化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病在先,咳嗽为继发,治宜通降疏导气机,胃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则为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和解之剂。辛温通散,苦寒降泄,使脾胃和降相因,肺之宣降有序,则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文献检索工具查阅相关文献,对近10年有关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病名、病机、诊治进行总结.结果:GERC目前无统一中医病名,病机为肝肺失调,肺胃气机上逆,治法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中成药、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结论:中医药治疗GERC有优势,但临床研究仍有不足,应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张瑛 《浙江中医杂志》2013,(10):724-72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人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引起成年人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和胃温胆汤治疗GERC患者3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当代主流医家将GERC归于"内伤咳嗽"范畴;并将病因病机总结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肺失宣肃;临床诊断则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问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治疗方法可分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及针灸疗法;笔者在文末评析了中医药在该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疗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朱生樑教授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呛咳的临床经验。认为以呛咳为主诉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本在胃,与肝胆肺脾关系密切。以通降和胃、疏肝泄热为治则,治法上突出"通"和"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贺州土瑶整脊疗法联合烫熨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服用多潘立酮及兰索拉唑,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贺州土瑶整脊疗法联合烫熨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表现。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下食管炎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贺州土瑶整脊疗法联合烫熨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表现,提高综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莹  彭伟 《河南中医》2016,(2):346-34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针刺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为80.0%,针刺组有效率为82.0%,治疗组有效率为94.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夜间呛咳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夜间呛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患者采用通降和胃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情况,并随访复发率。结果①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呛咳类呼吸道症状积分、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临床症状改善总显效率为86.84%,呛咳类呼吸道症状改善显效率为86.84%,胃食管反流症状改善显效率为78.95%,三类症状改善显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后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为73.68%;④停药2个月后呼吸道症状复发率为24.32%,胃食管反流症状复发率为37.83%。结论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夜间呛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食管黏膜炎症,且具有复发率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GE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55.3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位在肺胃,与肝、脾、肾相关,辨治过程中当以气机失调为中心环节,围绕"肺胃气逆、胃失和降、肺失清肃"这一基本病机,治以宣肺止咳、和降肺胃为主,辅以疏肝调木、温中纳肾。文章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脏腑相关病机特点进行阐述,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肿节风雾化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胃动力药物治疗反流性咽喉炎(GER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GERL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次,口服,1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口服,3次/d。西药组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雾化吸入,1次/d。观察组加用复方肿节风雾化剂雾化吸入,1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和反流检查评分(RFS)量表评价;治疗前后24h食管p H监测。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声嘶或发声问题、清喉、咽喉黏液增多或后鼻溢液感、饭后或仰卧时咳嗽、刺激性咳嗽、喉中有黏滞或团块状感等方面评分及RSI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红斑/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水肿、喉黏液蓄积等方面评分及RFS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两组酸反流总次数,5 min的次数,总计p H4的百分比和De Meester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肿节风雾化剂联合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对GERL咽喉部的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