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2〇1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项目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废弃物及副产物等开展基础与循环利用利用研究,针对银杏、黄蜀葵、芡、丹参等20余种药材非药用部位,甘草、黄芪等1〇余个大宗品种配方颗粒废弃药渣,以及多个  相似文献   

2.
葛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极广,作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资源已有近两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由于葛药食两用的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据统计,我国葛资源(栽培和野生)约40 hm~2左右,年产量在150万t以上,同时,在葛采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藤茎、叶、花等)及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药渣等均未被有效利用而废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基于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中药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针对我国葛资源种类及分布,以及采收加工过程及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藤茎、叶、花和药渣等废弃物的研究与综合利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构建葛资源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生态化综合利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随着中药行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渣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加。目前对中药渣的处理方式仍以堆放、焚烧与填埋为主;对中药渣的综合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渣堆肥育苗、栽培食用菌、做动物饲料、生产沼气等几个方面,但这些研究只是对中药渣的一次利用,并未体现出中药渣的真正价值。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渣的利用方式及利用技术进行综述,同时提出对中药渣生态化综合利用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70-774
通过对内蒙古野生蒿属植物资源调查,发现内蒙古地区分布有50多种蒿属药用植物。研究发现中药和蒙药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在种类组成、分类群、药用部位、功能、生活型、生态类型及其地理分区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异同性,同时在传统医药利用过程中存在普遍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文章针对蒿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饲用价值及生态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比较该资源在传统中药和蒙药中的应用特点,为内蒙古蒿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去伪求真"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药渣的粗放低值化利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应用双向发酵技术提升中药药渣的利用价值备受关注。现以中药药渣的生物转化为基础,探讨药渣双向发酵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介绍了目前用于药渣双向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转化体系,并对中药渣双向发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主要传统医学体系药物交流及海外药物输入我国的重要通路,也是连接当今草药使用最广泛、市场交易最活跃区域的关键纽带。该文聚焦外来药用资源的"中药化",提出中药新资源应满足的4个基本条件是药材基原清楚、临床使用安全、功能定位清晰和具有中药药性特征;其中,中药药性是外来药用资源"中药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其研究策略可概括为"跨医学体系外来药用资源的药性求同解异分析""以类‘象’中药为媒介的外来药用资源辨象取类"和"复方环境下的外来药用资源‘象-性-用’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废弃物再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晓燕  龚苏晓  张铁军  陈常青 《中草药》2016,47(7):1225-1229
中药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剩余丰富的非药用部位和药渣,产量巨大,但因其药用价值不及药用部位大而被废弃,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及药材使用后药渣中化学成分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材废弃物综合再利用及药用植物废弃物药学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的是高效的、可再生性的、兼有保护性的利用,中药材资源作为一种生物资源,还要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本文围绕上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概念,针对《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所述的原则和重点任务,具体地阐述当前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的工作和应当关注的研究方向。1)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系统,保证药源的可持续供应;2)加强中药种质资源研究,选择和利用优良种质;3)实行中药野生资源的采收控制和开展野生抚育研究;4)开展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5)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6)建立药用动植物原生地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药用动植物多样性;7)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8)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9)利用新技术直接生产有效成分;10)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9.
厚朴为一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而厚朴的生长速度缓慢,加之目前野生资源几乎灭绝,故其资源日渐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阐述了厚朴的合理利用与质量控制情况,并提出了开发厚朴药用资源的设想与建议:建立厚朴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范围;寻找和扩大新的药用资源;改进栽培和剥皮技术,提高厚朴产量;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提高厚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药产业迅猛发展,导致中药资源产业化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药药渣。目前对中药药渣的处理方式以堆积、填埋、焚烧为主,这些粗放低值化利用方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及潜在的环境污染。“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在“双碳”的大背景之下,中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低碳”风潮,中药药渣高值化利用成为中药行业践行低碳经济的突破口。该文在低碳经济视角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药渣的微生物转化技术、酶转化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水热液化等高值化利用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对中药药渣在饲料添加剂、生物有机肥、食用菌栽培基质、制备活性炭处理废水、新能源电池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结合中药药渣的资源利用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资源化开发利用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药资源产业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源头和基础,在中药资源研究领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概念,它在研究策略、研究方向、研究手段等方面与中药资源研究具有相似的特征。本文对中药资源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转化医学理念、技术、方法提出有望取得突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药资源保障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十三五”期间“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资源保障方向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该专项项目在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助力中药材综合利用、精准扶贫和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以及创新方法选育中药材新品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建议继续加强对中药材可持续供给、中药质量提升及道地药材品质保障等关键研究方向的支持,支撑中药产业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人工种植是保障三七原料供给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三七在种植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面临着生长分布区域狭窄、连作障碍严重等诸多问题,加之三七良种对三七种植产业贡献率较低,三七品种化制度尚未建立。因此,从三七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新品种选育、三七重要性状及关键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组学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三七遗传改良工作进行整理,为今后三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于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宜的加工方法,可促使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的最大保留、毒性成分的有效降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赋予了中药材性状、规格、品质、药性等诸多内涵,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该文主要对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药用党参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药用党参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药食两用的重要价值。作者综述了药用党参种质资源研究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认为药用党参资源调查、收集、整理、评价及进一步的良种选育工作亟待进行;药用党参的开发应充分利用非正品党参资源,综合开发党参的地上部分,通过组织培养物获得有效成分可为党参的开发提供新药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膜科学技术的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原理及其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是中药行业形成现代、环保、集约新产业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药废弃物来源与主要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针对膜科学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已作为应用于中药制药行业传统提取、分离工艺改良的技术储备,提出膜科学技术是中药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工艺设计的重要选择之一。中药废弃物为组成与性质十分复杂的物质体系,"分离"过程的科学、有效是其再利用领域的技术关键,而过程集成有助于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或提高分离过程产品的纯度,可以解决许多传统的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任务。鉴于集成分离技术具有简化流程、降低消耗等优点,符合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而膜分离技术可为过程集成提供宽阔的平台,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在实现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探讨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用于中药废弃物有效组分资源化的原理、方法与应用实践,描述了膜技术在中药废弃物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工程集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膜技术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的原料药材只有一味鱼腥草,鱼腥草的品质直接影响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鱼腥草野外分布较广,资源丰富,但随着其需求量不断提高,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当前鱼腥草供应以人工种植为主。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本文综述了鱼腥草的鉴定、资源分布、品种选育、栽培种植、化学成分分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以期规范化原料药材的生产,为中医临床用药和企业药品生产提供安全有效的药材,为鱼腥草注射液完善质量标准和上市后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其他中药注射剂原料药材研究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内蒙古自治区中药资源普查现状进行系统性概述。通过对比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内蒙古自治区药用植物增加了24科203属770种,减少了25科53属108种。从技术方法、条件限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对第四次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员配置、技术方法、仪器设备、政策体系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使普查到的药用植物数量大幅增加;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道路建设、掠夺式开采等因素使部分物种的适宜生存区域减小或使部分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导致这些物种未被调查到。根据第三次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提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策略,以期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