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合成抗炎药有各种副反应,为寻找作用好,副作用小的抗炎新药,很多国家的药学工作者对植物药的抗炎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外抗炎植物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鼠热板镇痛、小鼠扭体镇痛、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大鼠慢性肉芽肿等方法。对中药复方制剂乌木胶囊进行了镇痛抗炎药理作用评价。结果表明乌木胶囊确有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但其镇痛作用不如西药非甾体抗炎药酮洛芬,其抗急慢性炎症作用优于酮洛芬。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情况,考察唐古特大黄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灰色关联度、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炎活性部位HPLC特征峰与其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有峰有9个;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成分抗炎关联度依次为1号>8号(大黄素)>3号>4号>5号(大黄酸)>2号(芦荟大黄素)>9(大黄酚)>6号>7号;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指标呈正相关,其中5号(大黄酸)与8(大黄素)峰含量变化与抗炎药效指标呈正相关(P<0.05);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各成分抗炎关联度为1号、3号、4号、5号、7号、8号、9号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2号、6号峰呈负相关。结论 通过谱效关系确定唐古特大黄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大黄酸与大黄素,其抗炎作用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抗炎中草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十多年来,我国抗炎药理学,特别是抗炎中草药研究有了很大发展,研制出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尪痹冲剂等许多抗炎中草药及其复方,并对许多传统的祛风湿药,清热解表药进行了深入的抗炎药理学研究。实验方法不断增加、更新,水平不断提高。Ferreira  相似文献   

5.
炎痛宁喷雾剂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抗炎药筛选规程,在多种炎症模型中证实炎痛宁喷雾剂有良好的抗炎消肿和止痛作用,能抑制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小鼠耳肿胀,抑制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提高小鼠痛阈。  相似文献   

6.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在临床上运用日趋普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作用也日趋明显,尤其是对胃肠道黏膜损伤。探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肠道损伤的机制,介绍孙晓娜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方辨证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肠道损伤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一类具抗炎与镇痛作用的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也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及发热,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资料表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胃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药者,而且多见于老年人。笔者近3a来,采取自制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患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大鼠神经性炎症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用此有伤科外用药正骨水、好得快、息伤乐及新研制的“伤痛灵喷雾剂”的抗炎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其抗炎机理。证明大鼠神经性炎症模型操作简单、直观定量、重复性强、是研究外用抗炎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眼科围手术期的使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对眼科手术术前及术后非感染性炎症的预防和抗炎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取2010年1月~12月手术病历200份,回顾性分析非甾体抗炎药在眼科围手术期的使用情况、抗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在242例术眼中有198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6%。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在眼科围手术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无糖皮质激素升高眼压的危险性。但也要重视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临床治疗中抗炎药物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其中包括甾体类抗炎药物(SAID)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但是由于许多合成药物有较强的毒副反应,人们愈来愈重视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炎药物。中医药基于整体辨证思维模式,具有功效独特、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势,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有志于解决炎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们的目光。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炎疗效确切。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近10年来清热解毒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有关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其抗炎机制。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抗炎机制可分为8个方面,即对血管活性胺类介质的影响、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影响、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对炎症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的影响、对一氧化氮(NO)和趋化因子的影响、消除自由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等。通过综述、分析,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炎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