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通络活血,荣窍定眩,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g,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颈部本体觉角度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为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121例。旋颈试验阴性,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无明显血管因素的颈性眩晕患者70例,设为观察组;旋颈试验阳性,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椎基底动脉痉挛或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5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推拿治疗,每天治疗1次,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头颅三轴向空间偏移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头颅三轴向空间偏移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患者经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有所差异。结论: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头颅的空间偏移回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卫 《山西中医》2013,29(8):29-30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与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血塞通和舒血宁治疗,两组均连续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为69.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优于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41例,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总体有效率达95.1%;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0.2~0.4g,加5%500mL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2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眩晕消失时间为(3.3±1.5)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4.1士1.1)天,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为(6.6±2.8)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9.9±2.9)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症状缓解迅速,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玉龙  王平  王志红 《光明中医》2014,29(2):311-313
目的 观察圣愈汤加味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圣愈汤加味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均以6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患者DHI评分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和两个疗程后DHI评分及总体疗效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和两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DHI评分及总体疗效愈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组均具有时间依赖性和高度安全性.结论 圣愈汤加味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天麻钩藤饮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峰流速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通过检查 TCD 观察治疗前后VA、BA 收缩期峰流速的变化。结论:天麻钩藤饮对颈性眩晕患者在 VA、BA 收缩期峰流速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丁咯地尔,1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1.31%,对照组81.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片结合颈肩部软组织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5天为一疗程)。结果:主要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颅多谱勒检测检查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良率90%,对照组优良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