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大量方书,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能够保留至今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部.该时期医学的发展主要以方书为载体,是故,对于佚散方书的辑佚与整理研究,有利于探索并揭示该时期的医学发展状况.<释僧深药方>(下简称<深师方>)是沙门医家僧深所编撰的一部方书,北宋以后亡佚,其部分内容被后世方书所引用,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和<医心方>等.<深师方>是南北朝时诸多方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据考证,佚文中最早记载了用鹿的甲状腺制剂治疗瘿瘤,资料弥足珍贵.该著作又是沙门医家所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医学与中医学的融合,对该著作进行辑佚并加以整理研究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年莉  于铁城 《吉林中医药》2008,28(11):831-833
方剂经过先秦两汉时期的广泛实践应用,理论内容逐步产生形成.秦汉时期<内经>、<神农本草经>、<汉书>等著作对方剂理论进行了总结探讨,该时期产生的方剂理论主要包括:治法理论、方剂结构理论、配伍理论和剂型理论.秦汉时期的方剂理论并不完备,但它是后世方剂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谈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心理,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和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是所有精神活动的总称.中医心理学,则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中医心理学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医学文献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黄帝内经>的产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为中医心理学理论思想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到了宋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促使医家们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学术探讨,形成了学术争鸣时期.中医心理学思想在这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陈无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论,把情志病因明确为七情.金元四大家受<内经>启发,并将<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学说中去,形成了各自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内经》论证思维的层次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其内容甚广,除医学以外,尚涉及哲学、天文、历法、数学、地理、气象、心理等学科领域.可以说,<内经>是先秦时期一部以医学为主的百科经典全书.其医理深奥广博,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和研究. 笔者通过对<内经>有关人体生理、病因、病传、诊断及防治等内容的分析,发觉<内经>论证思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这种思维的层次性对后世医学影响颇大.现就浅见述诸于后,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谈谈《素问》和《灵枢》的成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贺卫国 《国医论坛》2006,21(1):37-41
1 <素问>与<灵枢>的成书时间 <素问>与<灵枢>是医经医学的总结性著作,<素问>与<灵枢>的成书,应该是在前人丰富的医学文献的基础上,由专人在某一个时期内编纂完成的,在成书以后,后人进行了增删修订,而成为现在的面貌.我们所讨论的成书时间,是某个学者在某时期将前人的著述编纂成书而且取书名为<素问>及<灵枢>的时间,而不是其以前文献形成的时间,也不是其后增删修订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练云明  陈琮 《光明中医》2007,22(12):1-2
通过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研读,归纳出<内经>"四时"理论在养生保健,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疾病等方面的论述.<内经>"四时"理论与"阴阳"、"五行"理论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坎离二卦,为<易经>八卦中之二卦.在<易经>产生的最初时代,八卦主要用来占卜问筮,随着祖国医学的产生,<易经>八卦理论也就自然地渗透到了医学领域中来,从而深刻地影响到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而<易经>八卦中尤以坎离二卦在祖国医学中影响较深,应用较广,对完善祖国医学理论起到了极大作用.现将本人对<易经>坎离二卦理论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内经》消渴病发病理论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内经>对消渴病的论述虽未设专篇,但在<素问>、<灵枢>约10余篇章中,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传变、治疗、预后等问题均有论述,有些认识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从中医学角度研究消渴病仍很有启迪.就<内经>对消渴病发病理论论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谈“治未病”与疾病的预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尔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7):3286-3286,3289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最高原则."治未病"一词首现于<皇帝内经>,也称<内经>.此书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它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医学由单纯的积累经验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是经过许多医学家多次修订的医学巨著,在我国医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颇大,历代有成就的医学家无不重视此书.日本、朝鲜等国曾把<内经>列为医学生必读课本.其部分内容早已相继被译成英、德、法、日等国文字加以研究,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了.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作为古人的说理工具和方法论,已逐渐地渗透和融入到<内经>的基础理论体系中,使得(内经>的医学理论在阴阳学说中得到了解释或阐明,用于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概括病邪的性质等,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治法的确立等,使阴阳学说与<内经>有机地结合,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之根基,并奠定了中医药理论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阴阳学说成为<内经>的基础理论核心,及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所起到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