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气郁质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渴求的影响。方法:将7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刺激的穴位均相同。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焦虑抑郁情绪及渴求程度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HAMD、HAMA、VAS评分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显著(P<0.05)。(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在治疗第1、2、4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第1、2、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在治疗第2、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比较,HAMD、HAMA评分在治疗第1、2、4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在治疗第2、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气郁质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改善作用,且可减轻其对甲基苯丙胺的心理渴求。  相似文献   

2.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穴位指针法对冠心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指针法改善冠心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穴位指针法进行干预。主穴取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肾俞,综合运用穴位指针的按压法、点叩法、爪切法、捏掐法、揉搓法施穴。每穴治疗3~5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干预前后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价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总分亦有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中除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外其余5项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RSS总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降分更为显著(P<0.05)。结论穴位指针法改善冠心病失眠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例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药物麻醉)、B组(经穴2 Hz)、C组(经穴2/100 Hz)、D组(经穴100 Hz)、E组(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 Hz),分别为31例、34例、32例、34例和32例。采集术前1 d、术中和术后1 d的静脉血心功能的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与A组、C组及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乳酸脱氢酶与B组、D组及E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刺麻醉4组中,C组、D组、E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优于B组,但不如A组稳定。B组、D组、E组乳酸脱氢酶优于A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背部腧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 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背部督脉穴及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都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背部督脉穴及夹脊穴治疗R A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素贞 《新中医》2015,47(12):203-20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2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2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西药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古宇环 《新中医》2015,47(6):81-83
目的 :观察自拟调和酒肝饮加减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调和酒肝饮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不同程度减轻(P<0.01,P<0.05)。对照组除肝区不适、腹胀症状积分下降外(P<0.05),乏力、黄疸、便溏等积分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乏力、黄疸、便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胆固醇(TC)治疗后均下降(P<0.01,P<0.05),治疗组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T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自拟调和酒肝饮加减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阳陵泉穴和董氏奇穴胆穴点按刺激对肝胆湿热证黄疸性肝炎的退黄效果。方法:将80例肝胆湿热证乙型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阳陵泉穴和董氏奇穴胆穴点按刺激,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退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和本组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黄染、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5项主要症状积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性(P 0. 05),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上述5项主要症状积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性(P 0. 05)。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占52. 50%,总有效率为82. 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 00%,差异有统计性(P 0. 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阳陵泉穴和董氏奇穴胆穴点按刺激疗法帮助乙型黄疸肝炎患者退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佐兴 《新中医》2015,47(5):201-203
目的:观察退黄利胆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在蓝光照射的同时配合退黄利胆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8例患儿仅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显效率治疗组为97.4%,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天时黄疸消失的患儿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0、20天时肝功恢复正常的患儿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黄利胆汤对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阴阳经穴位并取及中风常规取穴(阳经取穴)对中风后遗症期上肢痉挛程度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阳经取穴)针刺法治疗,治疗组予阴阳经并取针刺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上肢痉挛程度(修订的Ashworth量表)和手功能评分(Fugl-Meyer(FMA))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Ashworth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手功能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手功能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阳经穴并取针刺能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期上肢痉挛程度和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