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主要加味药的频数分析,探索小柴胡汤类方的性味归经及其功效属性关系。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优选出的主要加味药及其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共涉及171味加味药,其中25味为主要加味药,频数之和为1 506,占所有加味药的62.53%,以白芍为首,以清热药为最,性味归经以寒、苦、归脾经为主。结论:运用频数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小柴胡汤类方加味药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唐代王焘所编撰《外台秘要》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将《外台秘要》卷第十一中治疗消渴病的87首方剂用药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以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外台秘要》方所载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87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17个、3味药物组合3组,运用聚类方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3个序列。结论:《外台秘要》法宗仲景,开创三消论治之法,对研究中唐以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挖掘古代医学文献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霍学慧 《陕西中医》2006,27(7):868-869
四物汤为治疗“营血虚滞”的著名方剂。本文采取以“功效和药物类方”的方法,选择与四物汤组方立意及功效有关的方剂,组成四物汤类方。下面分类说明四物汤类方的药物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基于"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采集系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2006—2013年住院病历1 072例病历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证与症状、方剂、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证主要为气阴两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逐渐演变为阳虚血瘀证,湿痰、血瘀贯穿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始终;各期病情各个证的代表方剂为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温阳利水功效方剂,以丹参饮、玉女煎、生脉散、六味地黄汤、二陈汤、四物汤、五苓散、藿朴夏苓汤、五苓散等为主。结论:适宜的数据挖掘统计学方法是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证治规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整理、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的用药、组方及关联规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胎动不安提供用药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中药方剂大辞典》治疗胎动不安的药物,并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方剂共173首,规范后中药138味,通过数据挖掘得出频次≥10次的药物有29味,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和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经为主。结论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医家治疗胎动不安的常用药物及其功效和性味归经,为后世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传承创新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9.
四物汤的临证用药配伍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物汤是经典的补血和血调经基本方。基于其组方、功效与主治特点,分析四物汤用于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血溢诸证中的加减化裁、用药配伍规律,阐明四物汤临床用于各种血证时应审证施治,随证遣药,化裁配伍,灵活变通,方能得其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分析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型股骨头坏死(glucocorticoid-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GA-ONFH)的中医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20年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中中医药治疗GA-ONFH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GA-ONFH的证型、证候要素、方剂及用药频数、性味归经,挖掘药物的核心组成;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板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用SPSS软件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从筛选出的53篇文章,共收集糖皮质激素相关型股骨头坏死证型16个,其中肾阳虚、肾虚血瘀、气滞血瘀为主要证型;证候要素8个,以肾虚、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候要素;方剂30余首,以右归饮、桃红四物汤、补肾活血汤为主;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9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60条;聚类分析得到药组9个,因子分析适应型检验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7个公因子。关联规则体现出补肾活血的治法特点,在治疗GA-ONFH上以右归饮为基础进行配伍,佐以活血化瘀;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共同体现出补肾助阳、活血化瘀的治法特点,此外因子分析尚可反应健脾益气、化痰除湿的特点。结论糖皮质激素相关型股骨头坏死的中药治疗的主要药物配伍是补肾助阳和活血通络,并以甘味,归肝、肾和脾、胃经的药物居多,这一结果将对中医临床治疗GA-ONFH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调治妇科生殖疾病古方,分析用药规律特点,探讨肾主生殖理论。方法:筛选调治妇科生殖疾病的古方,基于关联分析方法,统计分析高频单味药、药物组和关联药物,分析性味归经、功效等规律特点,结合妇科生殖疾病特点探讨肾主生殖理论。结果:共收集2679首方剂,涉及616味中药,调治生殖疾病的药物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补肾填精、疏肝理气为主,药性偏温热;药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脾、肾、肝经为主;妇科生殖疾病多精血气血亏虚,有气滞、痰湿的病理存在。古方多从补肾填精直接补益生殖器官;通过补益气血,滋养后天之本脾胃,间接调补生殖机能;通过肝脏疏泄精血、调节脾肾,调治生殖疾病与经产胎孕。在单味药、单方、药物组和关联药物组中,调补功效占据最多,也说明调补肾脏对生殖疾病的影响。结论:古方药物的数据挖掘,佐证了肾主生殖理论的重要性,肾脏发挥主生殖功效,离不开其他脏腑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肿瘤发热常用药物的规律和特点,为肿瘤发热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36年的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的118篇文献中的处方用药归类,查出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东方灵盾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WTM),对符合标准的360篇专利主题词进行在线统计分析。结果:对文献里涉及中药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甘草、柴胡、黄芩、当归、人参、地黄、白术、黄芪、知母、白芍。文献收录的156味中药多为清热药及补益药,性多寒、温,味则以苦味为先,其次为甘、辛,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肺、心经。对WTM数据库检索专利进行统计,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甘草、黄芩、黄芪、人参、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茯苓、生姜(干姜)、党参。结论:苦寒入肝经药物为治疗肿瘤发热的常用药,常用药物为甘草、黄芩、黄芪、人参、当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文献为数据源,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原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103首,涉及中药145种,分析出18个使用频次20及20以上的药物、32个常用药对,挖掘出14个核心药物组合、7个新处方。结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并为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借助文本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归纳减重文献中的用药证治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中检索中药减重文献,从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方面对文献中所用中药进行分类并统计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及构成比,运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归纳整理减重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药物性味,组方药物药性偏向寒温性质,药味多属辛、甘、淡味;药物归经多归于脾、肝、胃和肺经;药物功效以补虚、解表、活血、理气、利水渗湿、清热为主;常用的药物配伍为:草决明、荷叶、山楂、丹参、虎杖、首乌;茵陈、淫羊藿、防己、川芎;陈皮、半夏、茯苓;车前子、大腹皮、夏枯草;芍药、当归、黄芩、川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枳实、厚朴;柴胡、枸杞、大枣;山药、薏苡仁;黄芪、葛根、黄精。结论:临床治疗肥胖组方用药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肝、脾、胃、肺经入手,多选用甘、苦、辛味的中药,寒温兼顾。  相似文献   

15.
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性研究IV.镇痛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砂仁、厚朴、苍术、清半夏、木香,非辛温(热)归脾胃经中药生甘草、白鲜皮、苦楝皮、火麻仁、薏苡仁,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羌活、苍耳子、白前、藁本、款冬花及非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射干、天冬、莲须、浙贝母、桑白皮共20味,进行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和延长热痛刺激甩尾反应潜伏期的镇痛实验平行比较,又回顾性地调查性味归经在具有镇痛作用中药中的分布。两项研究都表明镇痛是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效谱(药性)中的一项共同药效  相似文献   

16.
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性研究(Ⅱ)抗溃疡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砂仁、厚朴、苍术、清半夏和木香,非辛温(热)归脾胃经中药生甘草、白鲜皮、苦楝皮、薏苡仁和火麻仁,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羌活、藁本、白前、款冬花和苍耳子,非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射干、浙贝母、天冬、莲须和桑白皮共20味,进行抑制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盐酸性溃疡和吲哚美辛乙醇性溃疡形成实验的平行比较。又回顾性地调查性味、归经在具有抗胃溃疡作用中药中的分布。两项研究都表明抗胃溃疡是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效谱(药性)中的一项共同药效,且具有一定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药药性理论总结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临证特色;方法:收集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临证用药,分析用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布,总结用药特色;结果:研究收集到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常用中药232种,关联规则发现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主方为天麻、钩藤、辛夷、全蝎、蔓荆子(S=73.51%,C=98.71%);主方的四气分布中平性占33.66%,温性占27.67%,凉性占20.70%,寒性占17.96%,其他药物中寒性占46.89%,温性占24.34%,平性占22.87%,凉性占5.90%;主方的五味分布中,辛味有48.07%,甘味有31.49%,苦味有20.44%,其他药物中苦味有31.52%,甘味有30.30%,辛味有19.24%,此外酸、涩、淡、咸也有一定的分布;归经中主方归经较多的有肝经41.69%,胃经19.74%,肾经13.38%以及心包经10.78%,肺经10.38%,脾经4.02%。其他药物归经分布较多的有肺经23.15%,肝经15.29%,脾经13.80%,胃经13.78%,此外肾经、大肠经、小肠经、胆经、膀胱经、心包经等均有一定的分布。结论:吴敏教授治疗抽动障碍以治肝风为基础,肝肺并调,平时用药注重脾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谷晓红教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组方可能存在的药物靶标及相互作用,探索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谷晓红教授医案数据库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及新方组合;运用SPSS软件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TCMSP、String及KEGG数据库分析新方组合各药物靶标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结果:在筛选出的164首处方中,挖掘出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2首新方组合,总结出性味归经相近的6个高频药群,得到新方组合活性成分195个,相关药物靶标1 406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靶标31 312个,药物-疾病交集靶标1 385个,其中核心靶标300个。这些靶标构成的网络中共存在相互作用4 430项、相关通路25条(P<0.001),其中与呼吸系统关系最密切的是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新方组合核心靶标52个。结论:谷晓红教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辛凉透表、和胃化湿法为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等多靶标复杂通路的共同干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