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源性心脏病中医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日久影响脾肾,后期及心,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治疗当分清虚实,偏实者当分清病邪的主次,分别予化痰、散饮、祛瘀,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等,从而达到中医药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运用虚实辨证理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重点探析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规律。分析了慢性胆囊炎的常见病因病机,发现实者以郁滞湿热多见,虚者以脾胃虚弱、肝血亏虚者多见,提出虚实可反应出疾病的发展阶段,慢性胆囊炎初期以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证居多;后期可见脾气亏虚或肝阴不足,或久病成瘀;临证多见肝郁脾虚、气虚血瘀等虚实相兼之证。治疗时必须精准辨清虚实,实者治以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清热利湿、通腑消食导滞;理气活血化瘀等法。虚者予以健脾养血,益气养阴之法。虚实夹杂者,应权衡正虚与邪实主次与多少,根据其病因病机分别调治,或补或泻,标本兼顾。另还需值得强调的是,用药时需时时注重顾护脾胃,以防伤及正气。  相似文献   

3.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 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 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 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 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 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 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 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中医学"狂病" "郁病" "癫证"等范畴,主要与先天素禀、气候环境、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有关,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虚实夹杂,乃发为本病。纵观本病,病理因素不外乎"气、火、痰、瘀、虚",各病理因素可单独致病,亦可夹杂致病,实证多与肝郁、痰火、瘀阻相关,虚证多与肾虚、心脾两虚有关。临床根据病性虚实,可分别采取"气郁者调之、火亢者清之、痰壅者化之、瘀阻者通之、虚者补之"的治疗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能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治疗应以通为补、温补结合;针对病机为阳虚寒凝者应用温阳散寒止痛,针对病机为血行瘀滞者应用活血化瘀止痛,针对病机为虚、心脉失养者应用扶正固本以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名医李积敏关于妇科疑难病“肾虚血瘀”病机的学术思想 ,阐述了“肾虚血瘀”病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为 :久病则虚 ,肾虚为本 ;久病则瘀 ,瘀生怪病 ;久虚则瘀 ,诸虚皆可致瘀 ;虚瘀相兼 ,病机错杂。确立了补虚与祛邪兼顾的“益肾祛瘀”治疗大法 ,并认为“肾虚血瘀”病机理论不仅是妇科疑难病的病机规律 ,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各科。  相似文献   

7.
金实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摭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实教授认为正虚是RA的发病基础,风温痰瘀贯穿RA发病、发展之始终.在辨证治疗方面,认为本病初病多实,久病多虚,急性期多热,慢性期多寒,主张"先表后里"、"先清后温"、"先攻后补";久病正虚者,提出"治血强于补肾";久病入络者,常选虫类药搜剔祛邪;疼痛剧烈者,善用有剧毒但止痛效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 扶正即扶助正气,补益气血阴阳;培本即培补脾肾,恢复脏腑功能。张景岳指出:“世未有正气复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气竭而命不倾者。”扶正培本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虚证、虚实夹杂证。虚则补之,虚证理应用扶正培本之法,尤其是一些慢性病之正气虚弱及久病及肾者,更是不易之法。虚实夹杂之证,因正气不支而不能祛邪外出者,必先培补正气,所谓“扶正即是祛邪”。老人体弱,久病或产后正气不足而感受外邪者,亦常用扶正培本,以增强身体  相似文献   

9.
朱首伦  何志鹏  阮名琪 《新中医》2024,56(6):207-210
介绍陈志强从虚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陈志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强调辨病时结合新病和久 病、局部辨证和微观辨证,以瘀为首发病因,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以虚为主,虚瘀夹杂。治疗时运用清、 化、通、补四法,即清热化瘀以通络、行气化瘀以通络、活血化瘀以通络、补虚化瘀以通络,处处顾护脾胃, 配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防治结合、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属中医“精浊”“淋证”的范畴。临床上出现单一证型较少,常见虚实夹杂而为病,出现本虚标实之病证。如湿热内蕴常伴瘀滞或肾虚,湿热是标,肾虚是本,瘀阻是病变中的进一步的病理变化。故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补肾健脾兼顾,因证而有所侧重,消中有补,不致克伐太过;补中有消,无虑助火滞湿。总之,其病机不外乎湿浊或湿热下注、肝郁气滞、肾虚、血瘀几个方面。但久病人肾而致虚,久病人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