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治疗组用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部分患者(两组各40例)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痛经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α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2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恢复到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治疗;对照组103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2%,对照组总有效率8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轻、中、重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5例,并设中药月月舒作对照(104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各10例进行经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测定和两组各40例进行经期血清PGF2α含量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血PGF2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α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PGF2α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隔物灸治疗不同程度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其中重度25例,中度53例,轻度27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104例,其中重度24例,中度50例,轻度30 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观察两组不同程度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轻、中、重不同痛经程度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隔物灸对不同程度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神阙穴艾炷隔盐姜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5例,并设中药月月舒冲剂对照组(104例)。观察两组疗效,同时随机对部分患者(两组各40例)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经期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检测。结果:艾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后艾灸组ET-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O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并均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ET-1与NO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104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各项症状指标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轻、中、重不同痛经程度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及随访第3个月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3疗程腹痛开始减轻时间较第1疗程均有明显缩短(P<0.01),两组间各相应疗程腹痛开始减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月月舒冲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安徽省针灸医院就诊的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治疗第1、2、3个疗程后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在第1、2、3两个治疗期间的恢复均较对照组快。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的76.74%高(P0.05),且治疗组的临床治愈显率74.41%明显高于对照组53.49%。结论: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在针刺基础上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蒙药配合隔姜黄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蒙药苏格木乐-7、乌乐吉-18、壮西-11、格喜古纳-6为主;并配合隔姜黄灸疗法,选取了主穴为关元、肾俞等。结果:痊愈48例,占53.33%;显效25例,占27.78%;有效16例,占17.78%;无效1例,占1.11%;总有效率98.89%。结论:用蒙药配合隔姜黄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确切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经灸Ⅰ型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经灸Ⅰ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妇痛型)治疗,连续治疗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隔姜灸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经络特性的调整作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36例,检测其痛经症状评分和经络特性,并据此形成治疗方案,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存在经络异常现象,应用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其经络异常(P<0.001);新的治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经络特性为足少阴肾经虚寒性、足太阳膀胱经寒性,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失衡.据此形成的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经络异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药材主根与参尾的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部位及产地的太子参多糖含量差异。方法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部位的太子参多糖含量。结果太子参药材主根和参尾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福建产太子参多糖含量最高,江苏和贵州次之,安徽最低。结论太子参药材主根和参尾多糖含量有1.96%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酸类成分、多糖类成分及在中药复方纯化过程中的应用进展状况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大孔树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树脂型号与质量、树脂安全性、树脂吸附及洗脱工艺、树脂的稳定性与再生等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5.
李建伟 《四川中医》2010,(10):32-33
本文认为运用腹诊辨治脾胃病,《内经》、《伤寒论》虽有论述,然唐宋以后方书中绝少记载,腹诊辨治脾胃病仅存问而知腹证,这种做法势必影响和降低脾胃病的诊疗水平。因此,运用腹诊法所取得的腹证,藉以判断脾胃病病因、病症、病性与病势,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可以决定脾胃病的治则、制方和遣药的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中药对抗传染病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中医中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2月19日公布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中医药诊疗部分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中医诊断方面,将第五版中的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改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在中医证候表现方面,修改了寒湿郁肺证与疫毒闭肺证的一些中医证候表现。在中医药治疗方面,除内闭外脱证推荐药物无改动外,其余证型所推荐药物均有改动,且新增了清肺排毒汤的使用。此外,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还补充了重型和危重型中药注射剂推荐用法。本研究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诊断、中医证候表现、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改动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期待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医热度在世界范围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涌入中国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参与中医临床实践,甚至报名我国一年一度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但是在考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提示了从事中医教育的高校在教育、管理留学生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值得我们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该校留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教育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改善留学生实习培训和管理的方法,使留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而《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典籍,因此《黄帝内经》的翻译在中医文化乃至中国古典文化的对外宣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中医文化的载体,其翻译对于是否能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关联论的视角下讨论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应采用何种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医典籍的对外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结缔组织在针刺力学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筋膜结缔组织)在针刺力学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刺产生的机械应力对于非特异性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等在形态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包括成纤维细胞的变形、细胞骨架的重塑、生化物质的释放等。本文结合目前细胞生物学、影像学和生理学对于这种影响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认为明确牵拉应力在结缔组织的转导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对于揭示针灸疗效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