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09年4月156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DBE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155例患者完成检查,发现可解释的小肠病变140例,病因诊断率约90%;出现DBE相关的高淀粉酶血症2例,胰腺炎1例,无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DBE是目前小肠源性出血病因诊断中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采用双侧进镜可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双气囊小肠镜(DBE)在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行DBE检查,记录检出率,随访6个月以观察复发情况,记录患者腹痛、恶心、急性胰腺炎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老年患者经DBE检查,明确出血原因90例,检出率85.71%(90/105);经口侧进镜与经肛侧进镜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E对显性出血老年患者检出率高于隐性出血(P0.05);病变类型:溃疡或糜烂29例(32.22%),肿瘤性病变17例(18.89%),血管病变24例(26.67%),憩室病12例(13.33%),其他病变8例(8.89%)。105例患者接受手术、药物等对症治疗,随访期间再出血率10.48%(11/105);患者恶心、咽喉部疼痛、腹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15.24%,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急性胰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DBE检查既可以明确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又可以进行镜下止血治疗,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经常规检查怀疑为小肠出血的56例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分别接受经口或经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主要分析检查时间、内镜插入深度、确诊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操作时间为35-150 min,平均(76±22)min;平均插入小肠长度经口和经肛分别为(254±126)cm和(182±103)cm。小肠病变中阳性发现46例(82.1%),主要包括血管畸形、小肠溃疡、克罗恩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肿瘤、息肉及憩室等。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为小肠出血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疾病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应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组成。结果 163名患者接受173例次小肠镜检查,经口进镜检查59例次,经肛门进镜检查104例次,经口及经肛门两端进镜检查10例,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病例134例(77.46%),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梗阻等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结论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较困难,目前双气囊小肠镜是诊断小肠出血有价值、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4月至11月,对34例疑为小肠出血患者行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做出病因诊断。结果在34例患者中30例发现病灶,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8.2%。4例阴性患者中,1例内镜抵达空肠中段,3例抵达回肠中下段。30例阳性患者中,血管病变7例(占20.6%,位于空肠1例,空回肠3例,回肠3例);小肠肿瘤11例(占32.4%,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位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5例,回肠4例。肿瘤性质分别为:间质肿瘤3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瘤2例,嗜铬细胞瘤1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瘤1例,腺癌1例);克罗恩病4例(占11.8%,位于空回肠部);其他8例。结论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肿瘤及小肠克罗恩病为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最常见病因;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是一项安全、直观、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 探索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者54例,经口途径检查21例,经肛门途径检查20例,分别从两端进镜13例,在X线监视下进行。结果 检查阳性率90.7%,其中单发或多发性小肠溃疡11例,克罗恩病7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6例,小肠间质肿瘤6例,高分化腺癌3例,息肉病2例,淋巴瘤1例,粪类原线虫病2例,钩虫病2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2例(1例合并活动性出血),美克尔憩室2例,回肠多发性憩室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十二指肠淤滞症1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无明显异常5例。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小肠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寄生虫感染,憩室和血管畸形是少见病因,但美克尔憩室是儿童小肠出血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CE检查及部分联合DBE检查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OGIB患者的病因明确诊断率为96.5%(82/85),以血管病变、小肠肿瘤、肠黏膜糜烂及溃疡性病变最常见,分别为23.5%(20/85)、21.2%(18/85)、24.7%(21/85);行CE和DBE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8.2%(75/85)和95.1%(39/41),DBE检查病因诊断率(92.7%,38/41)显著高于CE检查(51.8%,4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和DBE检查发现血管肿瘤病变及憩室分别为21.2%(18/85)、1.2%(1/85)和48.8%(20/41)、14.6%(6/41),DBE检查对血管肿瘤病变及憩室病因的诊断率高于CE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GIB患者中CE检查对血管病变、小肠肿瘤、憩室病因诊断低于DBE检查;CE与DBE联合应用能提高OGIB疾病的病因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DBE)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接受DBE检查的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检查时机的不同分为急诊DBE组和非急诊DBE组,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DBE检查结果、检查时间和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78例OGIB患者接受DBE检查,发现病变48例,病变总检出率为61.54%。急诊DBE组病变检出率为77.14%(27/35),明显高于非急诊DBE组的病变检出率48.83%(21/43)(P=0.019)。在检查时间方面,急诊DBE组明显短于非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对于OGIB患者,急诊DBE的检查时间更短,病变检出率更高。条件允许时,对OGIB患者应尽早行DBE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胶囊内镜(CE)、双气囊小肠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31例行CE和DBE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WHO年龄划分标准将OGIB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比较CE和DB...  相似文献   

10.
钟捷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401-402
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DBE)和胶囊内镜(VCE)是目前能完成全小肠检查的两项检查。临床经验和实践都提示,内镜检查的范围与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呈正比,直观的内镜检查对病灶的阳性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手段。DBE和VCE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应用和比较研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忠 《胃肠病学》2010,15(3):129-132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和处理曾是内科医师和消化科医师面临的挑战。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发展使OGIB的处理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本文讨论OGIB的病因、诊断检查手段和诊断处理流程。此外,对OGIB最常见的病因—血管发育不良采用联合激素、奥曲肽或沙利度胺等药物治疗也一并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较为困难,不同检查手段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疑小肠出血患者分别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和小肠钡灌检查,比较两者对小肠出血的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准确率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34例不明原因疑小肠出血患者分别接受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和小肠钡灌检查.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进镜方式分为经口腔和经肛门两种,以首选进镜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择期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小肠钡灌检查采用插管式稀钡灌注法.两项检查分别由消化科和放射科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34例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中,首选从口腔进镜者22例,其中14例(63.6%)检出病灶;8例未发现病灶者择期再从肛门进镜检查,6例检出病灶.12例首选从肛门进镜者中8例(66.7%)检出病灶;4例择期再从口腔进镜检查,3例检出病灶.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病变整体检出率为91.2%(31/34);小肠钡灌检查的病变整体检出率为50.0%(17/34).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的阳性病灶均经活检病理检查、手术探查以及临床治疗和随访结果证实,病因诊断准确率为100%(31/31);小肠钡灌检查的病因诊断准确率为48.4%(15/31).全麻下经口腔进镜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最佳,其后依次为非麻醉经肛门进镜、非麻醉经口腔进镜和小肠钡灌检查.所有受检者均未发生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口腔和经肛门进镜方式结合能使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对全小肠的检查,其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小肠钡灌检查.小肠钡灌对肠腔狭窄和小肠肿瘤仍是一项较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同时可作为选择后续检查方法的筛选性手段.全麻下经口腔进镜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项安全、易为患者接受、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准确率均较高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检查方法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一直较低,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求,双气囊小肠镜为小肠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0年5月期间165例临床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63例、49例和53例患者同时分别接受腹部CT、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可疑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双气囊小肠镜对可疑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68.5%对39.7%和46.9%,P〈0.01),但与胶囊内镜(69.8%)相比无明显差异;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上述三项检查方法明显升高(99.1%对42.5%、52.8%和80.6%,P〈0.01;100%对68.8%、69.2%,和45.5%,P〈0.01),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但特异性较低,而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胶囊内镜和其他常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小肠肿瘤的初步筛查,对筛选出的可疑病灶可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陈慧敏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9,14(6):367-37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可侵及全消化道各部位,约70%的病变累及小肠,诊断需联合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生化查等。新型检查技术如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评估小肠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在小肠CD中的诊断率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小肠镜的应用使观察完整的小肠成为可能,但目前关于单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研究尚较少。目的:评价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方法:对2009年2~9月上海新华医院收治的28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分析疾病检出率、操作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本组经口进镜者9例,经肛门进镜17例,分别从两端进镜2例。检查操作时间40~100 min,平均(65.0±25.7)min。插管成功率96.4%。20例患者发现阳性病灶,检出率71.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耐受性良好。结论:单气囊小肠镜是一种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病例:患者男,45岁,因"便血10余日"于2012年11月13日收治入院。患者便血呈暗红色或柏油样,1~2次/d,每次量约50~100 mL,不含血块,不伴呕血,无腹痛、腹胀、反酸、嗳气。外院给予抑酸对症治疗48 h后行电子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患者发病前无特殊药物、食物服用史,无慢性肝炎病史以及饮酒不良嗜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入院查体:脉搏66次/min,血压84/50 mm Hg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胶囊内镜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但迄今为止,该技术在OGIB诊断中应用的研究多限于小样本病例。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OGIB的诊断价值,确定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和总诊断率。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月,对连续选取的91例OGIB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94次,对胶囊排出时间,再检查,治疗,再出血,依从性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胶囊内镜检查的阳性率为74.7%,疑诊率为11.0%,阴性率为14.3%。其诊断OGIB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88.9%和80.0%,总诊断率为93.8%。检查过程中仅1例(1.1%)患者发生胶囊滞留,后经手术取出并证实为克罗恩病所致的肠腔狭窄。结论:胶囊内镜对于OGIB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检查手段,迟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使患者早日明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s clinically challenging. Most les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 of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re located in the small bowel.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is a novel method for exploring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potential.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value of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in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October 2003 to January 2006, a total of 20 patients (6 men, 14 women; mean age, 55.2 years old)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18 obscure overt bleeding, 2 obscure occult bleed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A total of 29 procedures (15 via oral approach and 14 via rectal approach) were performed. The diagnostic yield, endoscopic therapeutic procedures,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were then assessed. Small bowel lesions poten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bleeding were identified in 15 (75%) of 20 patients, including 9 angiodysplasias, 2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2 ulcers, 1 jejunal granulation polyp, and 1 Peutz-Jeghers polyposis. Endoscopic treatments including heater probe coagulation,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ere performed in 11 patients. Two patients with GISTs receiv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Two patients with angiodysplasias that endoscopic treatment failed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sections following tattooing.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and the procedures were tolerated well. Among the 15 patients who had a lesion identified with subsequent treatment, rebleeding occurred in 3 (20%) patients with angiodysplasias. Of the five patients in whom no definite lesion was detected, rebleeding developed in four (80%). For patients with an identified lesion that was further treated, the rebleeding rate was lower than for those with “persistent”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P=0.031). We conclude that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offer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相似文献   

19.
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息肉的双气囊小肠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气囊小肠镜作为一种新的检查和治疗设备,使针对全小肠的直视检查和治疗干预成为可能。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小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04年4月~2009年5月48例PJS患者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治疗情况。结果:48例PJS患者共接受102例次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经肛38例次,经口64例次),行内镜下小肠息肉圈套切除术90例次,切除小肠息肉876枚,其中直径〉50mm的巨大息肉43枚。内镜检查/治疗前52例次有明显临床症状(不完全性肠梗阻35例次,腹痛和腹部不适11例次,消化道出血6例次),其中45例次(86.5%)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发生较严重内镜治疗并发症5例,其中小肠穿孔2例,消化道出血3例。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有效地治疗PJS患者的小肠多发息肉,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独到的优势。目的:探讨DSA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发现可疑病变行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等介入治疗。结果:DSA阳性者64例,诊断率78.0%,其中小肠出血5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6例。22例患者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42例表现为间接征象;26例(40.6%)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小肠肿瘤,18例为憩室(28.1%)。17例患者(16例动脉栓塞、1例药物灌注)接受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DSA能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并能对部分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