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活血化瘀以及血瘀证的研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对冠心病痰瘀互阻病机也有了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循证医学开始应用于临床领域,大量调查研究显示,中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显示出多种效应,从而体现出我国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我国中医药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发挥,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一大亮点.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一方面,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鲜有自主创新和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不断有学者对活血化瘀治则的泛化提出质疑,认为活血化瘀治则不过是中医治疗法则之一,过分强调活血化瘀易导致无病不血瘀,无病不活血.这些情况均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使中西医理论寻找到更好、更多的结合点,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心血管病领域中提出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这一新的病理生理学概念,并充分肯定了改善内皮功能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直是传统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发现血瘀证与血管内皮损伤关系密切,并利用活血化瘀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EC)的内环境及其分泌功能,逆转内皮功能,已取得较大进展,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可视光分光光度计、舌分光定量与中医辨证分析,探讨血瘀证定量、活血化瘀药疗效评价及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新思路。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瘀证患者20例,将冠心病血瘀证组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再分为气虚血瘀证组(10例)、气阴两虚证组(5例)、痰阻心脉证组(5例)。冠心痛血瘀证组以活血化瘀为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疗程(2周)。采用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及舌诊用特注探针1根(非接触性).测量舌、颜面皮肤的各部位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健康组与血瘀证组之间SaO2比较,血瘀证组面皮肤SaO2有明显增高(P〈0.05);血瘀证组与健康组相比,其SaO2均有降低倾向。血瘀证各证型组在各部位治疗前后比较,面部皮肤.气阴两虚血瘀证组有明显增高(P〈0.05)。但其他部位血瘀证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可用以整体、连续、无创伤、动态摄取信息。其所测数据虽然来自体表,但能反映内在变化,亦即中医理论所提示“有诸于内,必形与外”。经用此仪器所得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一定程度反映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活血化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血瘀证相关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用蛋白质组技术观察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质变化,以期发现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物和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正常健康者、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的血浆,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冠心病血瘀证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变化.结果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有3个蛋白质下调和6个蛋白质上调,胶内酶切提取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其中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有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粒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降低的蛋白质有CD44SP.结论纤维蛋白原、粒酶有望作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方药运用原则与规律。冠心病血瘀证在临床上可见5种基本亚型:气滞血瘀型、阳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痰浊血瘀型与寒凝血瘀型。每个亚型间有着不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每个亚型的辨证选方亦有所不同,在5种亚型的选方用药方面需辨清病因病机、灵活运用方药,虽都为血瘀证,治疗中均需活血化瘀大法,但病因不同,形成血瘀证的病机就各异,用药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绞痛和心梗等。流行病学预测,到2020年,我国非传染疾病死因将上升至全部死因的79%,心血管疾病将居首位。现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逐步走向成熟,芳香开窍法和痰瘀互结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临床研究领域,芎芍胶囊、速效救心丸、静脉滴注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作用突出。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治未病"思想、中医药特色治疗方式方法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微循环障碍与活血化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075000)袁长瑞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内外科疾病都存在着血瘀证症侯群或者说微循环障碍。早在1000年前我国医学家就开始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证,到清末年间王清任又发展了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随着微...  相似文献   

9.
血瘀证诊断标准修订研究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中医病证诊断体系,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药科技竞争力的关键。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病证,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最活跃、最深入、最见成效的领域之一,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目前标准)在血瘀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标准距今已21年,在生命科学、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该标准已很难适应目前临床实际,并已成为血瘀证研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现有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专家共识,缺少循证医学证据,体征难以量化表述,采用的检测技术相对陈旧、缺少规范,修订血瘀证标准已经成为临床和科研的重要迫切需求。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应按照中医临床思维规律,以循证医学理念,依照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标准的修订,大多依据大规模临床试验结局,以及中医"以药测证""证效相应"的研究思路,选用古今大量临床各科有效案例,建立结构化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荟萃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多元信息数字整合,对诊断血瘀证的症状、体征等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各症状、体征等诊断血瘀证的准确度给予赋分,为血瘀证量化提供依据,并在进一步血瘀证研究专家咨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判别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权重修订标准中的实验室指标,同时分析血瘀证症状体征积分与实验指标间的关系,为血瘀证诊断提供更为客观量化的证据。最终制定出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综合的血瘀证标准量化的修订技术。在此基础上,再对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与现标准进行验证,比较其敏感度、准确度及相关指标的特异性,使修订后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进一步系统完善。血瘀证诊断标准的修订技术研究具有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修订的共性技术特点,本研究在建立中医病证诊断结构化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人机融合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工程、计算机智能数据挖掘技术,可探索出以充分临床疗效证据支撑的科学实用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为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的修订研究提供有益的可通用技术。此外,有关国家也已开展血瘀证标准的制定,我国制定血瘀证诊断标准最早、影响最大,目前尚具先导地位,为继续巩固我国在该领域的主导权,本研究成果将发挥难以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和提出新思路。方法从早发性冠心病的家族和遗传因素入手,探讨了早发冠心病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状况,并结合冠心病血瘀证在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归纳。结果从在现阶段基因组关联中基于生物通路的研究入手,建立基因网络及通路-血瘀证-早发冠心病研究模式,能更清楚的揭示冠心病和血瘀证的发病机制。结论阐述早发冠心病和血瘀证的遗传易感基因,对于提前干预和促进临床治疗早发冠心病血瘀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