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长期生存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MOS-HIV)量表对河南省217例抗病毒治疗10年以上HIV/AIDS病人进行生存质量评价,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生理健康总分(46.00±9.85)分,心理健康总分(45.01±11.79)分,其中机体功能、角色功能、健康担忧得分较高,分别为(73.62±24.14)分、(78.66±32.99)分、(72.60±25.35)分,而总体健康、精力/疲劳、生活质量和健康变化得分较低,分别为(40.30±29.78)分、(57.10±17.66)分、(56.57±18.94)分和(50.92±20.81)分。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感染方式、收入水平、合并其他疾病均影响长期生存病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尤其是年龄、收入、合并其他疾病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更大。结论河南省长期生存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普遍较低,年龄越大、收入越低、合并其他疾病其生活质量越低,建议对长期生存的HIV/AIDS病人给予更多关怀和支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AIDS)病人的攻击性特征,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124例已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进行攻击性问卷中文版(AQ-CV量表)调查。结果124例AIDS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未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注射器感染病人身体攻击性得分[(2.30±0.82)分,P<0.05],高于其他感染途径;年龄<40岁病人的愤怒得分为(2.59±1.05)分,高于年龄≥40岁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500元病人的愤怒、敌意、自我攻击性为得分分别为(2.52±0.88)分、(2.23±0.73)分、(2.15±0.93)分,均高于月收入>500元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及200~349个/μL之间的病人,自我攻击性得分为(1.70±0.52)分、(1.72±0.63)分,其总攻击性得分为(1.92±0.53)分、(2.07±0.66)分,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以上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不同感染途径与攻击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AIDS病人的攻击性具有其独特特征,攻击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龄小、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静脉注射感染这三类病人,群体攻击性调查得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AIDS)病人的攻击性特征,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124例已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进行攻击性问卷中文版(AQ-CV量表)调查。结果124例AIDS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未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注射器感染病人身体攻击性得分[(2.30±0.82)分,P0.05],高于其他感染途径;年龄40岁病人的愤怒得分为(2.59±1.05)分,高于年龄≥40岁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500元病人的愤怒、敌意、自我攻击性为得分分别为(2.52±0.88)分、(2.23±0.73)分、(2.15±0.93)分,均高于月收入500元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及200~349个/μL之间的病人,自我攻击性得分为(1.70±0.52)分、(1.72±0.63)分,其总攻击性得分为(1.92±0.53)分、(2.07±0.66)分,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以上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不同感染途径与攻击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AIDS病人的攻击性具有其独特特征,攻击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龄小、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静脉注射感染这三类病人,群体攻击性调查得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实习前护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护理意愿现况,为后期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培训、降低护生艾滋病歧视水平、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某高职院校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传播途径、职业防护以及艾滋病一般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是56.0%、36.9%和64.1%;AIDS知识总得分为(10.46±2.47)分,传播途径与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分别为(3.36±1.06)分、(3.16±1.16)分;对AIDS患者的态度得分(0.94±1.37)分,整体呈正向态度,但对因性乱、同性恋、静脉吸毒而染上艾滋病的患者呈歧视态度;AIDS护理意愿得分为(85.39±26.73)分,整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30.0%的护生表示不愿意或不确定为艾滋病病人执行护理操作;相关分析表明:艾滋病知识、态度、年龄、是否接受过AIDS健康教育与护理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护生实习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恐惧或歧视艾滋病病人,医疗护理意愿不高。学校或相关机构应加强护生实习前艾滋病职业防护培训,降低其艾滋病歧视水平,提升护理意愿,开展高质量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南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对郑州市和驻马店新蔡县HIV/AIDS病人开展HCV抗体检查,随机抽取40%的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HC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2 395例HIV/AIDS病人中,男性1 573例,女性822例,平均年龄(45±13)岁。新蔡县HIV/AIDS病人以农民为主,占82.93%,HIV感染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5.47%;郑州市HIV/AIDS病人以自由职业者(47.04%)和职员(40.41%)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9.17%。HIV/AIDS病人合并HCV感染率为29.31%(702/2 395),其中新蔡县合并HCV感染率为51.48%高于郑州市的10.06%(χ~2=493.31,P0.05),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HIV合并HCV感染率高于性传播(χ~2=554.63,P0.05)。对265例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HCV病毒载量检测,HCV-核糖核酸(RNA)检出率为51.70%(137/265),其中新蔡县HCV-RNA检出率为55.17%,郑州市为27.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6,P0.05)。郑州市患者HCV-RNA检测值为(5.33lg±1.12lg),新蔡县为(5.91lg±1.27l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7,P0.05)。结论河南部分地区HIV/AIDS病人中有较高的HCV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血液传播高于性传播,HCV-RNA检出率农村高于城市,应加强农村地区HIV/AIDS病人合并HCV感染状况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改善病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年龄14岁、有一定文化基础、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并且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48例HIV/AIDS病人。从多因素分析看,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特异功能(HIV)、生理功能(PHD)、心理功能(PSD)、社会功能(SOD),其得分分别为(85.29±1.17)分、(75.13±1.23)分、(61.02±1.56)分、(60.14±1.42)分(F=198.33,P0.05)。从单因素分析看,社会功能领域得分在性别之间及感染途径上存在差异,女性高于男性(t=-4.431,P0.05),静脉吸毒组、性传播组高于其他组(F=5.866,P0.05);病人的特异功能领域在不同年龄组和婚姻状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45岁组及45~60岁组得分高于60岁以上组(F=3.885,P0.05),已婚组优于未婚组、其他组(包括离异、丧偶等)(F=4.860,P0.05)。HIV/AIDS病人的4个领域得分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临床分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期与2期优于3~4期,(FPHD=15.864,FPSD=4.677,FSOD=7.284,FHIV=38.905,P0.05);生理功能领域在病毒载量分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病毒载量低于1 000拷贝/mL的病人得分高于病毒载量高于1 000拷贝/mL的病人(t=-4.42,P0.05);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分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躯体不适和心理压力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较为重要的因素,老年患者、未婚患者、WHO分期较高及病毒载量高于1 000拷贝/mL的病人生命质量较差,从事艾滋病防治的医务人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全面干预,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模拟存在疗法对轻、中度痴呆病人情感淡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轻、中度痴呆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n=39)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8)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模拟存在疗法,干预4周后对2组病人淡漠得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淡漠得分为(45.64±8.53)分,对照组为(53.94±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为(36.15±6.01)分,对照组为(32.83±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存在疗法有助于改善轻、中度痴呆病人情感淡漠症状,提高痴呆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产救助项目,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为HIV/AIDS病人提供种养殖技术支持和养殖饲料、种植肥料等物资补贴,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结果项目期间,共为193个家庭中198名HIV/AIDS病人提供了生产救助,186人已掌握种养殖技术,占93.94%;因接受项目资助,2012年家庭年纯收入增加的共138个家庭,占71.50%。结论生产救助项目能帮助生活困难的农村HIV/AIDS病人恢复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但应做好项目实施前的评估工作,并针对救助类型提供可持续高频率的技术支持。HIV/AIDS病人生产救助工作应与当地扶贫、民政救助等工作相结合,确保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反刍思维在歧视知觉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以期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抽取278名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艾滋病门诊的HIV/AIDS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问卷、Berger HIV歧视知觉问卷(BHSS)、反刍思维量表(R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HIV/AIDS病人的BHSS、RRS、SCL-90总均分分别为(2.80±0.45)分,(1.95±0.58)分,(1.65±0.46)分。歧视知觉、反刍思维、心理健康三变量两两呈正相关(P0.05)。SCL-90高分组的负性自我形象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SCL-90高分组的反刍思维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HIV/AIDS病人的反刍思维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HIV/AIDS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较高的歧视知觉,倾向于使用反刍思维方式。医务人员应该关注HIV/AIDS病人的思维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降低其歧视知觉,降低反刍思维水平,进而提高HIV/AIDS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89名HIV/AIDS病人,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并与同期高危人群及健康人群进行对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依次为44.5、58.1、62.6和57.7分。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显著低于HIV阴性的高危人群以及健康人群(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缺少家庭支持和食欲差,是HIV/AIDS病人较低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 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较低,尤以MSM人群明显,高效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和缺少家庭支持的MSM人群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现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依托北京市佑安医院爱心家园招募志愿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调查,评价该群体的社会支持现状,以及与生活质量、健康管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和服药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97份。497例病人中HIV感染者254例,AIDS病人243例。HIV感染者获得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的总分均显著低于AIDS病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病人低于一般社会人群的社会支持得分。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得分之间呈负关联(P0.01),与服药效果均分、健康管理满意度均分呈正相关(P0.01)。客观支持得分与健康管理各维度的满意度及服药效果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之间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得分与其健康管理各维度的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的得分之间呈负相关(P0.01)。支持利用度得分与健康管理满意度均分、药物知识、生理知识以及社会交往满意度得分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与其是否患病、健康管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知识知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病人的管理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3年首都护理学研究专项课题"HIV/AIDS病人参与的‘关爱-支持’管理模式探讨",调查内容为HIV/AIDS病人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统计分析采用F检验,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5±1.33)分,最高得分为16分。对抗病毒药认识得分较高,为(3.96±0.41)分,正确用药认识较为薄弱为(2.06±0.62)分。不同发病情况(F=20.21,P=0.00)、医疗保障形式(F=14.16,P=0.00)、婚姻状态(F=6.40,P=0.00)、感染时间(F=3.78,P=0.00)、服药时间(F=2.28,P=0.02)以及确诊地点(F=29.33,P=0.00),对于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全和完善对于HIV/AIDS病人防治组织,提供更全面、体系的抗病毒治疗知识,增大宣传力度,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知识知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病人的管理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3年首都护理学研究专项课题"HIV/AIDS病人参与的‘关爱-支持’管理模式探讨",调查内容为HIV/AIDS病人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统计分析采用F检验,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5±1.33)分,最高得分为16分。对抗病毒药认识得分较高,为(3.96±0.41)分,正确用药认识较为薄弱为(2.06±0.62)分。不同发病情况(F=20.21,P=0.00)、医疗保障形式(F=14.16,P=0.00)、婚姻状态(F=6.40,P=0.00)、感染时间(F=3.78,P=0.00)、服药时间(F=2.28,P=0.02)以及确诊地点(F=29.33,P=0.00),对于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全和完善对于HIV/AIDS病人防治组织,提供更全面、体系的抗病毒治疗知识,增大宣传力度,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南昌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6月,选择南昌市东湖区和青云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并确诊的HIV/AIDS病人230例,调查生存质量现况。应用MOS-HIV量表评价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获有效问卷225份,HIV/AIDS病人生理健康总分为(51.88±7.04)分,心理健康总分为(49.29±6.6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CD4+T淋巴细胞计数、收入、就业情况、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南昌市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较低,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对年老、失业、独居HIV/AIDS病人的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绪水平的现状,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某市艾滋病治疗中心门诊及病房215例HIV/AIDS病人,通过一般资料问卷、正负性情绪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215例HIV/AIDS病人中,男181例,女34例,18~30岁占36.28%。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教育程度、工作状态、月收入水平、确诊时间的HIV/AIDS病人,幸福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HIV/AIDS病人的总体幸福感指数得分为(8.99±1.92)分,积极率得分为(1.00±0.31)分。HIV/AIDS病人的幸福感指数与积极情绪呈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状况和积极率对HIV/AIDS病人的幸福感指数的总解释量占47.5%。结论 HIV/AIDS病人的总体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积极情绪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居住状态及积极率是影响HIV/AIDS病人的幸福感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州市职业对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选择637名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病人在量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领域6个维度的得分作为聚类指标,分析不同职业类别的HIV/AIDS病人在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聚类分析将9种职业分为2类,Ⅰ类为商业服务,农民或民工,家政、家务及待业和工人,Ⅱ类为餐饮食品业,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学生和其他。与Ⅱ类职业相比,Ⅰ类职业中女性比例较高(Ⅰ14.77%,Ⅱ6.84%,χ~2=7.704,P 0.05),已婚有配偶比例较高(Ⅰ56.60%,Ⅱ41.58%,χ~2=14.701,P 0.05),文化程度较低(Ⅰ53.47%,Ⅱ24.74%,χ~2=62.040,P0.001),家庭收入(Ⅰ74 093.96±66 379.096元,Ⅱ98 926.37±93 359.494元,t=-3.326,P 0.05)和个人收入较低(Ⅰ40 806.09±30 594.416元,Ⅱ51 798.86±46 812.693元,t=-2.978,P 0.05)。两类职业的生存质量得分在生理(Ⅰ13.33±2.60,Ⅱ13.85±2.68)、独立性(Ⅰ14.21±2.25,Ⅱ14.86±2.25)和社会关系领域(Ⅰ12.43±2.24,Ⅱ13.44±2.26)均低于正常人群(P 0.05),在环境(Ⅰ12.80±1.93,Ⅱ13.49±1.90)和精神领域(Ⅰ12.99±3.15,Ⅱ13.86±2.91)均高于正常人群(P 0.05),Ⅰ类职业在心理领域(13.27±1.98)低于正常人群(P 0.05)。修正均数后Ⅱ类职业在心理(13.70)、独立性(14.71)、社会关系(13.27)、环境(13.27)和精神(13.79)5个领域的得分均高于Ⅰ类职业(13.34、14.28、12.51、12.89、13.02,P 0.05)。结论无论HIV/AIDS病人从事什么职业,其生存质量在环境和精神以外的其他领域普遍低于正常人群。从事Ⅱ类职业的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在除生理以外的所有领域均高于Ⅰ类职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郑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病区住院的1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5.21±18.04)分,感知控制力总得分为(24.05±5.42)分,感知控制力得分与生活质量相关(r=0.495,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的干预措施,从而激发病人的应对潜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有偿供血艾滋病(AIDS)病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分析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地讨论与幸福感相关的问题。方法以河南省尉氏县、镇平县、唐河县有偿供血AI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94名研究对象中,尉氏县幸福度得分最高,镇平县其次,唐河县最低。三地受访者幸福度(MUN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尉氏、镇平幸福度得分与唐河比较有差异显著,尉氏与镇平间幸福度差异不显著。尉氏艾滋病人生活质量水平最高(359.00±53.26),唐河县最低(248.24±61.20),地区间各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O.01)。同时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度(感)的因素有健康状况和HIV检测情况。访谈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生活环境感到满意。结论健康状况和HIV检测情况是研究对象幸福度(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HIV-BREF)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相比,笑脸和阶梯量表是更有效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动力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10—2018-08收治的1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对象,依据排便前腹部不适感或疼痛感发生频率分为3个组,43例每日均出现者为A组,73例超过1 d/周出现者为B组,44例2 d/月~1 d/周出现者为C组,均调查其肠道症状评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结肠动力学指标,并分析肠道症状评分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结肠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肠道症状评分A组为(10.66±1.29)分,B组为(9.51±1.17)分,C组为(8.23±1.09)分,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结果发现,C组评分比A、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5.33±18.23)分,B组为(71.11±17.67)分,C组为(77.68±1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结果发现,C组评分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餐后结肠动力学指数为4.73±1.28,B组为3.47±1.11,C组为2.0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结果发现,A组餐后结肠动力学指数比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A组患者餐后结肠动力学指数与肠道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及餐后结肠动力学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医学结果研究组开发的普适量表(SF-36)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194例T2DM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质量总分为(533.95±140.740)分,各个维度生活质量得分显示,总体健康(GH)维度得分:(42.14±20.674)分,为最低分;社会功能(SF)维度得分:(92.14±24.431)分,为最高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并发症、病程、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运动情况、是否纳入糖尿病(DM)管理机构对D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DM患者生活质量与并发症、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及运动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采取加强DM相关知识的卫生宣教等措施,从而达到对DM的早期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同时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DM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DM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