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筛选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以下药物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贝那普利10mg/d(对照组,2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贝那普利10mg/d+普罗布考组500mg/d(实验组,20例);同时入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20例),随访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HO-1的水平,观察比较3组血压、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O-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C、LDL-C及HDL-C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HO-1水平下降,实验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HO-1水平显著升高,而普罗布考治疗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下调其血清HO-1水平,更有助于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普通饮食)、模型对照组〔n=13,维生素D3(VD3)+高脂饮食〕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13,VD3+高脂饮食和阿托伐他汀)。14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斑块内HO-1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脂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斑块内HO-1阳性细胞面积/扫描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2.05)(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4.26±3.04)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16.20±2.33)(P<0.05)];模型对照组HO-1 mRNA的表达(0.998±0.019)较正常对照组(0.478±0.018)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572±0.015)较模型对照组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内皮细胞受损 ,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脂质沉积 ,引起管腔狭窄及内皮舒张因子产生减少 ,血管张力增加。但近年研究发现 ,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能表达血红素氧合酶(HO) ,降解血红素产生一氧化碳 (CO)和胆红素 ,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的代偿及抗氧化保护作用。  一、HO及CO的生物学特性  人类和哺乳动物体内HO共包括 3种同功酶〔1〕,分别为HO 1、HO 2和HO 3,他们是不同的基因产物。HO 1又称诱导型 ,分子量为 32 0 0 0 ,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 ,金属离子、激素、缺…  相似文献   

4.
血红素氧合酶1通过降解血红素产生一氧化碳、胆绿素和铁离子。胆绿素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生成胆红素,铁离子可诱导铁蛋白合成。上述产物具有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使血红素氧合酶-1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大量证据显示,血红素氧合酶-1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调控极有可能成为将来用基因疗法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胆红素-环-磷酸鸟苷途径作为一个新的细胞信使系统涉及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该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血红素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胆红素、一氧化碳(CO)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体内废物。然而,近年的研究证实胆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CO是一种新型信使分子;HO是一种抗氧合酶和应激蛋白,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冠心病(CH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实验性AS斑块及CHD患者HO-1表达显著增加。研究表明HO-1基因启动子微小卫星多态性与CHD的危险性及冠状动脉、股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有关。但也有研究表明它与冠心病的危险性及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无关。因此,其确切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 0 %的冠心病患者 136例纳入该研究 ,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4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 5 3例、Ⅱ型病变组 70例和Ⅲ型病变组 1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 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blot脉病变组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 (P <0 .0 1) ;Ⅰ型病变、Ⅱ型病变和Ⅲ病变组的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 ,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升高。推测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哮喘豚鼠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与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 在哮喘中的表达与作用机制。方法 70 只豚鼠完全随机分为7 组,每组10 只,其中两组分别应用HO1 特异性激动剂血晶素和抑制剂锡原卟啉处理豚鼠哮喘模型,另外5 组分别为哮喘发作前、发作、自然缓解、地塞米松预防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分光光度计和放射免疫竞争分析法等,检测血及肺组织的HO1 活性、一氧血红蛋白(COHb)、环磷酸鸟苷(cGMP) 、血浆IgE 水平,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和HO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变化。结果 哮喘发作组和血晶素激动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4-754~10-188,P<0-01) ,血晶素组更为显著,如肺HO1 活性:每小时每毫克蛋白生成胆红素量为(1449±426)pmol;肺COHb:每毫克蛋白含(0-83 ±0-29) % ;肺cGMP:每毫克蛋白含(1-96 ±0-65)pmol;血浆IgE:(73±21) kU/L;HO1 蛋白表达≥4 级;BALF细胞总数:(21±4) ×108/L。地塞米松预防组和锡原卟啉抑制组除CO 含量和肺HO1 活性略高外,余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冠脉综合征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是由斑块的稳定性决定的。血红素氧合酶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能代谢血红素形成一氧化碳、游离铁和胆红素。近来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斑块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红素氧合酶与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红素氧合酶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多种组织细胞血红素氧合酶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而应用血红素氧合酶的抑制剂、诱导剂或基因干扰技术人为改变血红素氧合酶表达的水平可以加速或延缓该病程进展。提示血红素氧合酶做为糖尿病病情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红素氧合酶1(HO-1)是一种热休克蛋白,它也是血红素降解过程中的限速酶。HO-1能将具有氧化性质的血红素分解生成具有抗氧化性质的胆红素和抗炎症作用的CO而发挥抗炎症与抗氧化应激等细胞保护功能。鉴于包括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再狭窄、心肌梗死在内的冠心病都与活性氧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密切相关,近年已有大量研究证明HO-1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再狭窄及改善心肌梗死预后等方面均能起到重要作用,预示HO-1有望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I/R组、姜黄素后处理组和姜黄素+ZnPPⅨ后处理组。结扎雄性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6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缺血30 min后再灌注前1 分钟内由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或ZnPPⅨ。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病理改变以及心功能改变、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和表达改变。结果 与I/R组比较,姜黄素后处理可明显上调HO-1活性和表达,并能显著抑制I/R后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反应。这一保护作用可被HO-1抑制剂ZnPPⅨ部分消除。结论 姜黄素后处理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肌I/R损伤,其保护作用与上调HO-1蛋白的活性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9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3例)和冠心病组(149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46例)和多支病变组(65例)。所有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及血浆HO-1水平测定,并计算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同时收集疾病史,测定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值、HO-1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吸烟人数及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和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和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HO-1水平则降低(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69,P0.01),而HO-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952,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值与HO-1呈负相关(r=-0.858,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和HO-1水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血红素氧化酶1(HO-1)是诱导型血红素代谢限速酶,具有抗氧化与抗炎作用。该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影响HO-1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探讨HO-1启动子区联合STR-SNP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 毛细管电泳与Sanger测序分析171例冠心病及70例对照个体HO-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与SNP分型。分类树模型预测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与对照者的辨析能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多因素降维法分析多态性与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STR、SNP标记分类树模型对冠心病患者、对照个体的正确分类比例为71.0%(P<0.001)。STR-SNP单体型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1.890,95%CI:1.162~3.076,P0.010),与吸烟存在交互作用(P0.008)。STR-SNP与吸烟交互作用明显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OR:6.994,95%CI:3.428~14.272,P0.001)。结论 HO-1基因启动子区功能性STR、SNP可作为冠心病易感风险评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瘦素受体缺陷(db/db)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杂交的2型糖尿病As易感模型小鼠(db/db-LDLR-/-),自8周龄开始喂饲含有0.5%普罗布考的高脂饲料,对照组为同样高脂饮食喂饲的db/db-LDLR-/-及单纯LDLR-/-小鼠。在实验2及4个月时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脂、血糖。实验4个月结束时,检测糖耐量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情况。结果 普罗布考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糖水平,显著改善受损的糖耐量,减低主动脉全长As斑块面积,同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TC比值(HDLC/TC)不变。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对2型糖尿病A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喂养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8周龄LDLR-/-雄性小鼠,予以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继续高脂饮食,n=7)和普罗布考组(高脂加0.5%普罗布考,n=7),喂养14周后处死,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油红0染色观察斑块生长情况;制作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分别进行油红0、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胶原含量;ELISA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12p70水平。结果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TG、HDL—C显著低于高脂组(P均〈0.01),TG无显著改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主动脉斑块占主动脉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但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比例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ELISA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IL-12p70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高脂喂养的LDLR-/-小鼠血浆TG、HDL-C和IL-12p70水平,促进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但增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413A/T位点多态性,阐明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仿的120例个体为对照。启动子区直接测序方法检测-413A/T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统计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413A/T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413位点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且携带TT基因型的血脂异常患者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减少(校正后OR=0.179,95%CI=0.05~0.642)。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413A/T可能是评价血脂异常个体冠心病易感性风险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高脂与糖尿病小鼠脑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和血红素加氧酶2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高脂饲喂、高脂饲喂+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脑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和血红素加氧酶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和糖尿病组血红素加氧酶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相应对照组的1.63倍和1.60倍(P均0.01);但血红素加氧酶2表达仅在糖尿病组升高(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83倍(P0.01)。结论糖尿病小鼠脑组织血红素加氧酶系统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广东潮汕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PCR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在30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82例对照者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重复次数n≤25为S型等位基因,n>25为L型等位基因.Logistics回归分析基因型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基因型与吸烟(OR为1.790,95%CI为1.110-2.886)、高血压(OR为1.552,95%CI为1.045-2.304)、糖尿病(OR为1.727,95%CI为1.018-2.928)交互作用增加个体冠心病患病风险,SL+LL基因型与吸烟作用最为显著(OR为2.517, 95%CI为1.206-5.253).结论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可作为潮汕人群伴危险因素个体冠心病易感风险评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