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倩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2):1294-130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为SLE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1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486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于SLE确诊后均行结核...  相似文献   

2.
垂体泌乳素(PRL)作为一个免疫调节激素参与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检测了38例SLE患者PRL和T淋巴细胞亚群,以探讨SLE患者血清PRL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7例SLE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淋巴细胞亚群/B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并且与体内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M的量呈正相关。除此之外.抗dsDNA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及B1/B2比值均高于阴性组。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SLE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脑结核患者10例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SLE病程0.6~30年,中位时间i.5年.发病时8例患者的狼疮病情稳定.所有患者均曾应用相当于1 mg·kg1·d-1的泼尼松治疗,其中3例患者曾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9例患者曾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合并脑结核患者,脑结核感染相关症状以发热、头痛最常见8例,其次是恶心呕吐6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6例,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感染9例.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压力增高[ (247±66) cm H2O],脑脊液蛋白正常或增高[(1.4±0.7)g/L].8例完善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均可见典型环形强化或结节样强化.经积极抗结核治疗,7例患者好转或稳定,1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 对于病情稳定的SLE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需警惕颅内感染尤其是脑结核的可能.胸部X线片及头颅MRI有助于诊断.此类患者病情凶险,但及时给予足量足疗程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3年6月至2020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AIDS管理机构管理的经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确诊的96例HIV感染合并LTBI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照银川市所辖县区划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注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μg/次,每2周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异烟肼300 mg/次,1次/d,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CD4+、CD8+、CD3+T细胞等免疫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评价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CD3+T细胞水平为(1583.83±584.69)个/μl,明显高于治疗前[(1221...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低下 ,加之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易于合并结核感染 ,目前结核在亚洲流行较盛 ,虽然SLE合并结核已经受到重视 ,但误诊仍较多 ,我们在 1997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发现SLE患者合并结核 78例 ,其中4 8例误诊 ,误诊率 6 2 %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收集 :4 8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修定的SLE诊断标准 ,肺结核诊断标准 :①痰、胸液中找到结核分支杆菌或活组织检查发现结核样改变 ;②X线检查示…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关节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103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及70例对照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对照相比,骨关节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而CD8明显升高(P<0.01)。抗结核治疗后CD4出现下降,8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皮试直径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无明显关系,但抗结核治疗后PPD的阴性率减少。结论 抗结核治疗对骨关节结核患者的外周血CD4有显著影响,并可减少PPD皮试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泌乳素 (PRL)作为一个免疫调节激素参与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检测了 3 8例SLE患者PRL和T淋巴细胞亚群 ,以探讨SLE患者血清PRL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 :(1)SLE组 3 8例 ,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 ,年龄 16~ 5 8岁 ,平均年龄 3 6.2岁 ;病期 1~ 16年 ,平均病期 3 .5年 ;女性 3 2例 ,男性 6例 ,男女之比约 1∶5。按照Urowitz等的狼疮活动性判断标准 ,3 8例中 2 2例为SLE活动期 ,1…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2例SLE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452例SLE患者中42例(9.29%)在住院期间被确诊为活动性结核,单纯浸润犁肺结核11例(26.19%);肺外结核31例(73.81%),其中有10例(23.81%)未找到结核感染病灶,8例(19.05%)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例(14.29%)结核性脑膜炎,2例(4.76%)胸腔结核,2例(4.76%)腹腔结核,1例(2.38%)淋巴结核,1例(2.38%)骨结核,1例(2.38%)肾结核.42例结核感染患者有狼疮肾炎38例,血清白蛋白低40例,有结核病史10例,白细胞低14例,血糖升高14例.抗结核治疗起效时间一般在1周以上,最长可达4周.死亡2例,均为血行播散型结核.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SLE的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以重症结核和肺外结核为多.既往有结核病史、狼疮肾炎等SLE患者,町能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但其发病机制以及机体内免疫调节细胞的具体变化尚未完全明确。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对 38例SLE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检测 ,了解T细胞亚群、B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在活动期SLE的改变 ,从而探讨免疫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SLE患者 38例 ,诊断符合美国ARA 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 ,女 36例 ,男 2例 ,年龄 15~ 5 9岁 ,平均 31岁。病程 1个月~ 19年 ,平均 2 3年。根据欧洲狼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 (OR=1.005,95%CI 1.002~1.009,P=0.002)、ALT( OR=1.003,95%CI 1.001 ~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I 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I 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I 0.382~0.813,P=0.002)与SLE 患者发热相关.结论 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苏省15所医院近10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汇总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回顾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入选病例共1958例,男女比例1∶15.0.②首发症状明确者1798例,最多见的是皮肤黏膜损害(769例,占42.8%)和关节炎(697例,占38.8%).其中皮肤黏膜损害主要表现为颊部红斑(706例).在首发症状中与男性相比,女性关节炎比例显著增高.③所有病例在首次住院时均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皮肤黏膜受累(82.3%)最为常见;血液系统损害:74.0%出现血细胞3系中至少1系减低;肌肉骨骼受累以关节炎(1156例,占56.5%)明显多于肌炎(51例);发现蛋白尿1046例,血尿385例,肾活检病理显示以Ⅳ型肾炎为主.结论 ①SLE住院患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1∶15.0.②皮肤黏膜损害和关节炎是SLE的最常见首发表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关节炎.③初次住院病例受累最多的器官或系统为皮肤黏膜、血液、关节和肾脏,肾活检病理显示以Ⅳ型病变为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and disease onset feature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fifteen hospitals in Jiangsu Province.Methods Data was collected by the same Methods in all the participated hospitals and then it was summariz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chi-square test.Results ① One thousand nine hundred and fifty eight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ale-to-female ratio was 1∶15.0.②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ninty eight patients had clear initial manifestations.The most common initial manifestations were skin and mucosal lesions(769 cases,42.8% ) and arthritis (697 cases,38.8% ).The main skin lesion was malar rash (706 cases).Arthritis was found to be more common in female than male.③ All hospitalized patients at their first admission showed multiple organ/system involvement:the most common involvement was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82.3%),hematologic damage (74.0%),in which at least one series of blood cells were involved,arthritis (1156 cases,56.5% ) much more than myositis (51 cases),proteinuria 1046 cases and hematuria in 385 cases.Renal biopsy pathology showed type Ⅳ glomerulonephritis.Conclusion ① SLE patients are mainly female and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 is 1∶15.0.② The most common initial manifestations are skin and mucosal lesions.③ The most commonly involved organ/system are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blood,joint and kidney.The most common pathological changes shown in renal biopsy is type Ⅳ glomerulonephritis.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结核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的426例SLE住院患者。结果 426例SLE患者中18例伴有结核,患病率为4.2%,死亡7例,病死率为39%。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肺结核12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淋巴结核3例。18例做结核菌素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强阳性2例(12.5%),阴性16例(87,5%),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5/18(83%)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6个月-3年内患结核。结论 SLE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易发生结核菌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结核菌感染的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SLE合并TTP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和转归。结果 14例SLE合并TTP者中,男4例,女10例,中位年龄23(17~69)岁。5例以SLE首发,9例两者同时发病。所有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热、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2/14、11/14、11/14,其中8例患者具有上述五联征。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环磷酰胺)治疗6例,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8例,有效率分别为2/6、6/8。8例患者存活,6例死亡。对6例存活者进行了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SLE与TTP临床表现相似,多次重复血涂片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SLE合并TTP十分重要。SLE合并TTP者肾功能损害程度比单纯TTP或SLE者更为严重,早期诊断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结核感染的文献综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出现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SLE、结核为关键词,检索1998-2008年发表的中文文章,提取其中有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来自30篇文献报道的共42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9例,平均年龄为(32±9)岁,SLE平均病程为(26±19)个月.SLE伴发结核感染的发生率为2.3%~19.6%,病死率达15.6%.73.0%患者处于SLE病情稳定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95.2%),其次是体质量下降(63.1%),咳嗽、咯痰(60.2%).重症结核感染多,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占35.0%,结核性脑膜炎占15.1%.肺外结核感染多(45.3%).实验室检查中,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均明显(93.9%、77.1%),痰涂片、血结核抗体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的阳性率不高(19.3%、41.8%、14.3%).结论 SLE伴发结核感染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结核感染和肺外结核感染多,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受累表现,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抗心磷脂抗体(ACL)与SLE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8年9月至2000年8月我院诊断SLE的入院病人272例,结果:272例SLE病人中145例(53.3%)具有心脏损害,10例病人具有心脏病相关症状(6.7%),心脏损害包括心电图(ECG)ST-T异常61例(42.1%),心包积液60例(41.4%),肺动脉高压23例(15.9%),心肌损害22例(15.2%),心律失常20例(13.8%),瓣膜病19例(13.1%),左心耳血栓1例(0.6%)。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差异性(P>0.05,病程差异有显著性(P<0.01),ACL阳性组与阴性组瓣膜损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LE可以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其中以ECC ST-T缺血性改变和心包受累最为常见。SLE累及心脏时多属无症状型,SLE心脏损害与病程有关,抗心磷脂抗休与心脏瓣膜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13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探讨SLE患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2年5月至2007年7月华山医院SLE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对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SLE患者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533例SLE患者中发生感染130例,感染发生率为24.4%.1例患者因呼吸道感染死亡.SLE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6.9%)、尿道(23.8%)及皮肤软组织(18.5%).在感染病原体构成中,细菌最常见(53.3%),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真菌(39.2%),两者合并感染比例高.尚有7例结核患者和10例带状疱疹患者.SLE患者感染最常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菌株比例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较高.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低白蛋白血症、中度贫血及大剂量激素治疗为SLE患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道及尿道为SLE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药物作为经验性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 44(IFI44)基因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SLE患者,40例非SLE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0名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抽提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成eDNA,运用SYBRgreen dve 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IFI44基因定量表达水平,并对其与各临床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及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组的IFI44拷贝数26.8±5.3明显高于非SLE组7.4±2.7(P=0.0012)和健康对照组5.2±2.0(P=0.005);而非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SLE重度活动组患者IFI44表达量63.1±22.4明显高于非活动组9.2±1.8(P=0.000)和轻度活动组患者28.0±7.2(P=0.015).③SLE患者组的IFI44拷贝数与SLEDAI积分之间呈正相关(r=0.38,P=0.000),与尿蛋白定量(24 h)也呈正相关(r=0.42,P=0.000).结论 IFI44基因在SLE患者中有明显表达上调现象;检测IFI44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患者病情活动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44 (IFI44) gene in the leuk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and disease activity. Methods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100 SL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40 disease controls and 40 healthy donors (H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IFI44 was evalua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Comparisons between groups were performed with ANOVA,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SLE patients than disease controls and healthy donors (26.8±5.3, 7.4±2.7, 5.2±2.0,respectively) (P=0.0012, P=0.005), bu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 controls and healthy donors. Mild disease activity and the SLE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 (63.1±22.4, 28.0±7.2, 9.2±1.8, respectively)and 24 hours urine protein level (r=0.42, P=0.000). Conclusion IFI44 is demonstrated to be highly expressed in SLE patients. The level of IFI44 may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biomarker for identifying SLE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