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及自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3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研究组(n=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疗法联合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MBI指数,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FMA评分和VAS评分以及临床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信仰/精神、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生理等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有统计学差异(χ~2=5.673,P<0.05)。结论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48例)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电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lg-Meyer(FMA)法、Barthel(BI)指数分别评定患侧上肢疼痛、手指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MA-Meyer评分及Barthe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97.92%,对照组78.00%,P0.05)。结论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瘀利水汤治疗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Ⅰ期SHS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原发病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口服化瘀利水汤,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病人患侧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疼痛VAS评分、水肿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利水汤治疗Ⅰ期SHS,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红外照射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针灸门诊选取脑卒中后SHS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浮针组30例、红外组20例,观察组予浮针联合红外照射疗法(在距离激痛点4~5 cm处进针,于皮下扫散运针,持续2 min,继以红外照射30 min),浮针组单纯予浮针疗法,红外组单纯予红外照射疗法,三组均予相同的康复训练,隔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 w。治疗前后采用SHS评估量表(SHSS)对上肢损伤程度进行评估,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浮针组的SHSS评分、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优于浮针组(P0.05),红外组治疗前后两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浮针组(P0.05)和红外组(P0.01)。结论浮针联合红外照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上肢损伤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疗效满意且优于单纯浮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照组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上肢部分)、改良Bathel指数(MBI)、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P0.05);治疗前,两组FMA、MBI、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MBI、VAS评分分别为(50.06±3.24)分、(69.98±7.35)分、(2.31±1.99)分,对照组分别为(41.23±4.56)分、(61.44±7.71)分、(4.36±3.2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改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以及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SHS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佳的疗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干预(对照组)与早期加强肢体锻炼(观察组)对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简化FMA评分及B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早期肢体锻炼,可防范肩手综合征发生,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紧张性头痛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痛宁胶囊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安定片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03例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替扎尼定组30例、巴氯芬组25例、乙哌立松组22例及对照组26例。用药前和用药后4、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表、Fugl—Meyer评价表(FMA)、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结果①患者上肢和下肢用药后12周,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Ashworth评分均有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替扎尼定组、巴氯芬组、乙哌立松组、对照组上肢平均降低分数分别为0.8±0.6、0.7±0.6、0.7±0.4、0.4±0.4,下肢平均降低分数依次为0.8±0.6、0.7±0.5、0.7±0.5、0.5±0.5;但3个药物组间比较,P〉0.05。②上肢FMA评分显示,4个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P〉0.05;下肢FMA评分显示,4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5±3、64-5、5±4、4±4,均P〈0.05。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③改良Bathel指数显示,4组患者的分数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27±12、25±14、25±12、21±11,3个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嗜睡:替扎尼定组为10%,巴氯芬组为8%;胃肠道不适: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乙哌立松组为4.5%;血压降低: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全身乏力:乙哌立松组为22.7%。所有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替扎尼定、巴氯芬和乙哌立松均有较明显的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作用,疗效无差异。在功能恢复方面,三者均未显示有明显作用。三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04~2019-07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徒手淋巴引流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手体积差和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MA-UE)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双手体积差及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双手体积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U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症状,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0例(445膝)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组(A组)、单纯ESW治疗组(B组)、ESW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120例。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12周、24周行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功能评分检查,以及膝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含量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6周、12周、24周,三组VAS疼痛评分均降低,Lysholm功能评分均提高,C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2周、6周、12周、24周膝关节液中NO含量较治疗前降低,SOD含量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综合治疗早中期KOA是一种具有多方面优越性的无创性可行技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甘麦大枣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龙华医院肛肠科治疗的老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和甘麦大枣汤口服。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vs70%,P<0.05)。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甘麦大枣汤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VR)技术与注意力训练法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丽水市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结合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VR康复训练,每次训练30 min,1次/d,每周6 d,共持续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与同期对照组相比,MMSE、FMA和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 结论使用VR技术与注意力训练法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侧抑制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运动想象(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MI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MI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MI训练,联合组在MI组基础上进行对侧抑制性rTMS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侧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手部精细动作评估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 结果常规组、MI组、联合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0.0%、77.8%、94.1%,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治疗前MEP-CL、CMCT、TUGT时间及BBS、MFES、FMA、手部精细动作MAS、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MEP-CL、CMCT、TUGT时间缩短,BBS、MFES、FMA、手部精细动作MAS、MBI评分增高(P<0.05);改善程度:联合组>MI组>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侧抑制性rTMS联合MI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rTMS)规律间歇治疗丘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丘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4 g,bid。hrTMS组行hrTMS治疗,对照组行无磁场脉冲发射的伪线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hrTMS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的VAS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8周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hrTMS组患者的MEP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较对照组MEP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MS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1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rTMS规律间歇治疗可缓解丘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且疗效持续显著,可能作用机制与提高脑梗死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弱交变磁场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96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对照I组接受弱交变磁场治疗,对照Ⅱ组接受温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弱交变磁场联合温针灸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3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症状与功能评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对照I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I组与治疗组及对照Ⅱ组与治疗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弱交变磁场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疗效显著,简单易行,老年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肩-手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疗法、冰水浸泡法、向心性缠绕法、中频电治疗、被动、主动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偏瘫侧肩手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神经电生理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地维持肩-手综合征患者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及保护周围神经,从而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脑梗塞患者96例,随机分为奥拉西坦组(采用奥拉西坦为主的治疗方案)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48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氏指数(BI)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分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一个月后,两组MMSE、B1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0.01),且奥拉西坦组MMSE[(21.52±7.83)分比(16.75±6.27)分]、BI[(88.17±11.39)分比(79.97±13.36)分]分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