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受到高血压的威胁。由于青少年高血压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最近对青少年高血压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青少年高血压的定义、诊断及其病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模式的改变,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高血压的防治重在预防,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识别高血压高危人群有助于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降低成人高血压的发生率。该文从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领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现对国际上关于高血压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匿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状态,现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对靶器官的损害和预后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高血压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ISH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也很常见。与儿童及青少年ISH发病机制不同,大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老年人ISH的主要发病机制。多项研究表明,儿童及青少年ISH的主要发病机制为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表现为:高动力状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现从儿童及青少年IS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初始血压高者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初始血压偏高者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预测意义,对汉中农村4623名年龄6~15岁青少年血压,经过8年随访(末次随访率为82.07%)证明,基线调查收缩压百分位与8年后的收缩压相关系数,男为0.33,女为0.28,舒张压均为0.20;基线调查收缩压在第75百分位(P75)以上者,8年后血压≥18.7/12.0kPa(140/90mmHg)的机率是<P50以下的3.91倍,初始血压百分位愈高相对危险性愈大;如同时初始收缩压≥P75、体重指数≥P90,并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发生高血压的机率为27.6%,是收缩压<P75、体重指数<P90和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6.57倍。我们认为,青少年初始血压高者是成年高血压的易感人群,特别当伴有肥胖或超重及高血压家族史者,预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易导致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本研究对目前高血压的定义、非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胰岛素水平及盐敏感性与青少年高血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汉中市心血管病防治区经过5年随访,血压偏高和血压正常及有高血压家庭史少年儿童,进行口服盐水负荷和血浆胰岛素等测定。发现收缩压一直处于高百分位及FH^+者,血Ins均明显高于NBP及FH^-。Ins≥P75者,红细胞Na-Li反转运速率增快,收缩血压长幅度及盐水负荷后尿钠量均明显大于≤P50者。提示胰岛素抗性与盐敏感性相联系,在少儿已发挥作用,参与高血压的始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人,以12~15岁为青春前期(n=1698),16~18岁为青春期(n=2255),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1)总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2)13~18岁超重肥胖者血压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05).3)男、女性青春期舒张压(DBP)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青春期前(P<0.05),青春期女性收缩压(SBP)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4)高血压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SBP、DBP、FPG、TG及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稍低于对照组(P<0.05).5)高血压组超重肥胖、高TG、低HDL-C、MS及高血压家族史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间高FPG、糖尿病家族史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SBP危险性是男性的2.10倍(95% CI为1.47~2.98);年龄每增加1岁,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2倍(95% CI为1.08~1.38);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高SBP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的1.64倍(95% CI为1.17~2.30);BMI每增加1 kg/m2,S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4倍(95% CI为1.20~1.28),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19倍,(95% CI是1.15~1.23)(P<0.01).结论 青少年高血压与MS密切相关,家族史、超重肥胖是引发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人,以12~15岁为青春前期(n=1698),16~18岁为青春期(n=2255),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1)总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2)13~18岁超重肥胖者血压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05)。3)男、女性青春期舒张压(DBP)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青春期前(P〈0.05),青春期女性收缩压(SBP)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4)高血压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SBP、DBP、FPG、TG及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稍低于对照组(P〈0.05)。5)高血压组超重肥胖、高TG、低HDL-C、MS及高血压家族史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间高FPG、糖尿病家族史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SBP危险性是男性的2.10倍(95%CI为1.47~2.98);年龄每增加1岁,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2倍(95%CI为1.08~1.38);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高SBP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的1.64倍(95%CI为1.17~2.30);BMI每增加1kg/m。,S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4倍(95%CI为1.20~1.28),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19倍,(95%CI是1.15~1.23)(P〈0.01)。结论青少年高血压与MS密切相关,家族史、超重肥胖是引发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由于过去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临床上漏诊误诊较多。随着临床检查手段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逐渐增加。现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该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有关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相继发表了新的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共识).现简要介绍新的指南,并就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以及肺动脉高压与右心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隐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但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对其发病率、发病机制、对靶器官损害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发现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及早发现、控制高血压及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许多相关联系,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现综述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相似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的共同发生机制以及通过超声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消退,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大衣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大衣高血压是高血压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和靶器官损害等方面研究的深入 ,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对机体已存在不良影响。本文就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产生机制、对靶器官的损害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疾病,免疫机制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占据重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作为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了其病理生理及炎症过程。近年来,调节性T细胞与高血压的关系尤其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开辟了高血压的免疫治疗这个全新的领域。现对近年来T细胞免疫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绝对数量以及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在增加,如何提高高龄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备受关注。现试从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